搜尋結果
薩提爾家族治療模式運用個別與伴侶議題、原生家庭關係探索與修復、職場與人際關係、生涯探索與改變、親密關係與衝突、憂鬱與焦慮症、創傷修復、關係失落與修復、靈性議題、身心靈探索與整合. 證照字號. 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001618號). 【感謝故黃琇娟 ...
2023年1月11日 · 面對生命終站的五大要點. 第一:需放下塵勞,放下執著,因為什麼都帶不走。 第二:要有學習的心。 學習如何走入死亡,只有接納它,才能細細省思自然的法則與自然的歸宿;學習道別、道謝、道愛。 第三:回想赤子之心,保有對世界的好奇心。 只不過此時的好奇心,是對未知的死亡世界的好奇、對生死轉換的好奇、對人情世故變遷之好奇、對身體老化的神智轉而清明的好奇。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情緣有結束的時候,對於生命,這獨一無二跟隨我們一生一世的,當然也會走到盡頭處。 第四:應解決臭皮囊帶來的疼痛。 這點往往需要依賴醫藥,先進的疼痛控制方式已經給病人帶來很多方便,不會昏昏欲睡,而止痛效果也相當好。 第五:仍然是關懷與悲憫,這是病人走到生命的終站,仍可以關懷別人的主要原因。
作者 諮商心理師 艾彼. 生前告別式,打破我們對死亡的禁忌,將死亡直接搬上檯面,讓每個人都清楚──現在就是適合談論死亡的時機,讓當事人有機會聽見這些訴說,讓親友能夠表達。. 會談結束,目送案主下樓時,聽見樓梯另一端傳來一個稚嫩的聲音 ...
其他人也問了
如何面對死亡?
為什麼對於死亡會想不出什麼結果?
你害怕面對死亡嗎?
生存與死亡之間有什麼關係?
過失行為與死亡結果有何關係?
人們對死亡的迷思是什麼?
2024年8月15日 · 印度哲學教導人們:人會害怕面對死亡,以及避諱談論死亡的原因,來自於「不了解」。 所以,只要了解就能讓我們不害怕死這件事嗎? 其實我是支持這樣的說法。 畢竟,人類的基因存有著對於不了解或陌生的事物,便會產生威脅感與遠離的習性。 我也發現,在我接觸到用生日隱喻生死的說法,以及讀到印度哲學裡的死亡的教育後,對於生死議題較能抱持開放態度來聊,因為獲得了確定性。
2018年8月13日 · 面對死亡,的確很難,無論生理或心理都非常難熬,很容易讓人痛苦到無法自拔,最後欲哭無淚,體能耗盡,完全被擊垮。. 然而當你能夠照顧好自己,才能把別人照顧得更好。.
2015年8月6日 · 我們可以將面對死亡的態度大致分為三種。 正面的態度認為,「有了死亡,生命也才有了意義。 」負面的態度認為,「死亡是種壞事。 」中性的態度則認為,「死亡與我們無關。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79653482. 文. 菲利普・希伯爾(Philipp Hübl) 橡實文化. 發布時間:2015-08-06. 瀏覽數:5444. 有時,當看到一部在我童年時上映的電影,我便會陷入深深的哀傷中。 也許是這些電影呼喚了諸如蓋地洞、爬圍籬、偷生營火等,我當時的冒險經歷。 也許是這些電影讓我認識到那些無憂無慮的探索與發現、那段還相信神話的時光,全都早已永遠一去不復返。
2022年8月18日 · 幸福熟齡 / 健康學 / 美好告別 / 認識死亡,有助了解人活在世上的意義!. 面對生命終站5大要點:不爭不奪、多施多捨,永保赤子之心. 但若不情不願,或是事發突然,情緒上很難接受。. 尤其中國人重視孝悌,都希望能壽終正寢,子孫隨侍在側,這才是有福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