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六朝志怪小說,是指六朝發展出來的神怪小說。 六朝係指魏晉以來到隋朝末年。 「志怪」一詞出自《 莊子 》一書,《逍遙遊》曰:「齊諧者,志怪者也。

  2. 從漢末 三國 時期到 隋朝 建立之前的文學一般被統稱為 魏晉南北朝文學。 這一時期的詩歌有很大發展,出現了 建安七子, 謝朓, 謝靈運, 陶淵明 等詩人。 他們的作品對後來的唐代詩歌有很大影響。 駢文 是這一時期興盛的文體。 文學評論也是這一時期的重要成就,出現了《文心雕龍》,《詩品》這樣的重量級作品。 詩歌. [編輯]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建安年間,戰爭連年不斷,最後中國大致上分裂成魏蜀吳三個國家,正式進入三國時代。 [1] 在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的重心仍然集中在曹魏的中原。 曹操用人唯才,一時人才濟濟。 在文壇上,以 建安七子 為代表,分別為: 孔融 、 陳琳 、 王粲 、 徐幹 、 阮瑀 、 應瑒 及 劉楨。

  3. 志怪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形式之一,以記敘神異鬼怪故事傳說為主體內容,產生和流行於魏晉南北朝,與當時社會宗教迷信和玄學風氣以及佛教的傳播有直接的關係。

  4. 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計有八十種以上,但散佚者眾;今日保存較完整的約有三十種,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1).雜史雜傳:承襲《吳越春秋》、《列女傳》等等書籍,以雜史、雜傳的體制集成的志怪小說,諸如《列異傳》、《拾遺記》等。

  5. 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數量很多。 現在保存下來的完整與不完整的尚有三十餘種。 其中比較重要的有託名漢東方朔的《神異經》、《十洲記》,託名郭憲的《漢武洞冥記》,託名班固的《漢武帝故事》、《漢武帝內傳》,託名魏曹丕 (一作張華)的《列異傳》,晉張華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遺記》,荀氏的《靈鬼志》,幹寶的《搜神記》,託名陶潛的《搜神後記》,宋王琰的《冥祥記》,劉義慶的《幽明錄》,梁吳均的《續齊諧記》,北齊?之推的《冤魂志》等。 幹寶《搜神記》成就最高,是這類小說的代表。 志怪小說中有不小一部分是道士、佛徒自神其教的作品,即或是文人史家的著述也幾乎是抱著同樣的目的,如幹寶著《搜神記》便自言是?了“發明神道之不誣”。

  6. 全寅初,《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博士論文,1978 年。 李豐楙,《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之關係》,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

  7. 臺灣地區在1970 年代以「六朝小說」、「六朝志怪小說」、「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為題之學位論文,計有:周次吉《六朝志怪小說研究》(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1)、全寅初《六朝小說之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1)、全寅初《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78)等三部。 不容諱言者,當時之大學院校以碩、博士學位論文方式,推動建構各代、各類文學之研究,此舉的確為草創初期蓽路藍縷之中國文學諸多範疇之研究,注入一股新生活力,並且開啟一片新的文學視窗,或許因客觀條件限制之關係,在論文內容的廣度與深度上,仍可再行拓展,然其奠基之功,誠不容全然抹滅。 嚴格說來, 應當是在1984年王國良先生《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一書面世之後,方才完全確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