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鱗蓋鳳尾蕨. 19 種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鱗蓋鳳尾蕨 (學名: Pteris vittata L.),常見於低海拔溫暖潮濕之闊葉林,野外空曠山坡、道路邊坡、水溝或磚牆上皆可發現。 [1][2] 辨認特徵. [編輯] 根莖. [編輯] 根莖短,直立或斜上生長,密布淡褐色之鱗片,葉叢生於根莖上。 [1][2] 根莖. 鱗片. 葉. [編輯] 葉柄3~25cm,密布與根莖相同之鱗片;一回羽狀複葉,長25~70cm,寬10~25cm,最寬處在整片葉子中上段;頂羽片明顯且較長,與側羽片同形,下段靠基部羽片逐漸縮短;羽片葉緣細鋸齒,葉脈單一或分岔,不具假脈,羽片葉基心形且無柄。 [1][2] 葉. 孢子囊群. [編輯] 孢子囊群為長線形,排列在羽片兩側邊緣處,且具有葉緣反捲之假孢膜保護構造。

  2. 臺灣全島低海拔開發地區都能看見鱗蓋鳳尾蕨蹤跡,尤其人類住家附近的石砌牆垣或磚牆上特別容易看到,連荒廢建築的牆縫中都能看見它的身影。. 早在西元1753年,林奈氏 (Carl Linnaeus,1707-1778)就根據彼得‧奧斯貝克 (Pehr Osbeck,1723–1805)在中國採的標本為這種 ...

  3. 鱗蓋鳳尾蕨-住家附近石砌牆垣或磚牆上常見的鳳尾蕨。 莖短直立狀或斜上生長,密被淡褐色細長鱗片,葉叢生;葉柄長3 -25c m,密被與莖相同之鱗片;葉片長橢圓形,一回羽狀複葉,長25 -70c m,寬10 -25c m,最寬處在中上段,中段羽片長8 -15c m,寬0.5 -1c m,基部心形,無柄,末端尖,頂羽片顯著,與側羽片同形,下段羽片逐漸縮短。 營養羽片之邊緣鋸齒狀,多少朝下反捲;羽片側脈單一或分叉,不具假脈;孢子囊群長線形,位於羽片兩側邊緣,為由葉緣反捲之假孢膜保護。 鱗蓋鳳尾蕨-住家附近石砌牆垣或磚牆上最常見的鳳尾蕨。 葉叢生,葉片長橢圓形,一回羽狀複葉,頂羽片與側羽片同形。 葉柄密被淡褐色鱗片與細毛。 新葉與葉芽。 中上段羽片最長,基部與片漸縮;羽片線狀披針形,基部心形,無柄。

  4. 2024年3月3日 · 研究報告顯示,鱗蓋鳳尾蕨對於泥土中被污染的砷(As)有吸收與去除作用。 藥用(全草:袪風除濕,清熱解毒。 治流行感冒,痢疾,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5. 鱗蓋鳳尾蕨. 分類: 蕨類植物 (Pteridophyta) 科名: 鳳尾蕨科 (PTERIDACEAE) 原產地: 分布亞洲及非洲的熱帶、亞熱帶,台灣全島低海拔開發地區常見。 樹幹及枝條的描述: 莖短直立狀或斜上生長,密被淡褐色細長鱗片,葉叢生。 葉的描述: 葉柄長橢圓形,一回羽狀複葉,長25~70 cm,寬10~25 cm,最寬處在中上段;羽片長線形,中段羽片長8~15 cm,寬0.5~1 cm,基部心形,無柄,末端尖,頂羽片顯著,與側羽片同形,下段羽片逐漸縮短,營養羽片之邊緣鋸齒狀,多少朝下反捲;羽片側脈單一或分叉,不具假脈。 蕨類孢子囊群描述: 孢子囊群長線形,位於羽片兩側邊緣,為由葉緣反捲之假孢膜保護。 生育環境: 常見生長在產業道路邊坡或住家附近的石砌牆垣或磚牆上。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4年4月21日 · 研究報告顯示,鱗蓋鳳尾蕨對於泥土中被污染的砷(As)有吸收與去除作用。 藥用(全草:袪風除濕,清熱解毒。治流行感冒,痢疾,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基本資料

  8. kplant.biodiv.tw › Filices › 蕨類鱗蓋鳳尾蕨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鱗蓋鳳尾蕨 92年10月58頁 ‧拍攝地點 : 台 北縣九份黃金博物館步道旁(981010)。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