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粉狀飼料及浮性粒狀飼料

      • 鰻苗成長至100尾/kg時,可移至養成池,養成池概可分為硬池和軟池。 硬池養殖,因池塘面積較小,操作容易,一般放養後1-2個月分養1次,初期放養密度約1-5萬/分地,隨著成長,逐漸降低密度,若希望養至3-5 kg/尾出售體型,則密度減至2,000-3,000尾。 飼料之投餵:目前市售之成鰻用飼料,可分為粉狀飼料及浮性粒狀飼料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飼料之投餵:目前市售之成鰻用飼料,可分為粉狀飼料及浮性粒狀飼料。 (1)粉狀飼料:一般池鰻的攝餌率受氣候、水溫、水質、健康程度及體型大小 (幼鰻約5-10%、成鰻約1-3%) 等有所不同。 粉狀飼料加水攪拌成團塊 (練餌),定時、定點、定量置於餌料籃內,每天的投餌量,以池鰻前1天之攝餌好壞來調整較為理想; (2)浮性粒狀飼料:浮性飼料是經高溫與高壓擠製成粒,一般投餵後能漂浮在水面超過30分鐘以上,其育成之成鰻體型差距較小,飼料散失較少,餌料效率比粉狀飼料高,但一般認為其肉質、風味及體色較差。 浮料的投餵,宜在池邊設置投餌浮框,框邊至水面下30 cm處加裝細網片,防止鰻魚強食時,浮料隨風擴散至整個池面,而無法觀察池鰻攝餌情形及是否有殘餌。

  3. 台灣鱸鰻鰻線資源充裕,且價格合理,是一具有開發潛力之養殖對象。鱸鰻幼鰻飼料最適蛋白質量為51-54%,因蛋白質源主要來自魚粉,導致飼料成本高。本研究以乳酸菌發酵豆粉取代鱸鰻飼料中之魚粉為0%、5%、10%、15%、20%進行為期8周成長試驗。

  4. 熱帶性鱸鰻苗培育,可採用室內小系統,控制水溫在 25 ~ 30 C, 其育成率可高於傳統室外池;而以膏狀飼料飼養已可完全取代初期使用活絲蚯蚓的馴餌方式。

  5. 本研究以野生鱸鰻種苗,依背鰭前端與肛門之垂直距離與全長比例之鑑定確認為A. marmorata,並確立養殖量產技術及標準之飼料餵飼技術。配合鱸鰻習性及其對飼料之嗜好性,由幼魚時期起以絲蚯蚓配合人工飼料進行馴餌,隨之進行最適放養密度探討,發現鱸鰻

  6. 鱸鰻幼鰻飼料最適蛋白質量為51-54%蛋白質源主要來自魚粉,導致飼料成本高。 本研究以乳酸菌發酵豆粉取代鱸鰻飼料中之魚粉為0%、5%、10%、15%、20%進行為期8周成長試驗。

  7. 鱸鰻 (Anguilla marmorata) 分布範圍較其他種鰻魚廣,西起東非馬達加斯加島,東至法屬玻里尼西亞,北起日本,南至南太平洋都可發現其蹤跡。. 本計畫旨在探討鱸鰻苗最適生長水溫、初期餌料及放養密度,以期. 400 及600尾兩組的攝餌明顯較活躍。. 鱸鰻苗培育初期,每噸水 ...

  8. 本研究以野生鱸鰻種苗,確立養殖量產技術及標準之飼料餵飼技術,配合鱸習性及其對飼料之嗜好性,探討鱸鰻成長各階段之最適蛋白需求量與投餌率;不同性狀飼料對鱸鰻成長之影響;實際鱸鰻養成之水質管理、成長與換肉率等,祈能建立鱸鰻養殖管理技術 ...

  1. 鱸鰻飼料 相關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