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鳳尾竹( Bambusa multiplex cv. Fernleaf),又名觀音竹,孝順竹的一種培育園藝變種,是簕竹屬的一種觀賞品種,植株叢生,高2-3米,莖的直徑約為5-10毫米,常綠,每節有多數枝條,枝條節上有小枝,每個小枝上生有十數枚葉,葉片小,枝條頂端呈弓形鳥

  2. 有時會看到鳳凰竹長出截然不同的兩種枝葉,這是因為鳳凰竹是源自於蓬萊竹的園藝品種,有時候會因為芽變產生「返祖現象」,出筍長出蓬萊竹的枝葉。. 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 財團法人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版權所有COPYRIGHT©2024. 02-2723-6513 02-2758-6140 ...

    • 鳳尾竹1
    • 鳳尾竹2
    • 鳳尾竹3
    • 鳳尾竹4
    • 鳳尾竹5
  3. kplant.biodiv.tw › 鳳凰竹 › 鳳凰竹鳳凰竹

    鳳凰竹鳳尾竹 ‧原產地 : 東南亞。 ‧分布 : 各地均有栽培。 ‧ 用途: 1.供作綠籬或植為庭園觀賞用:鳳凰竹稈低,矮密叢生,枝細,葉小,故植為綠籬或單植成叢供觀賞。 ‧莖 :

    • 鳳凰竹 更多鳳凰竹
    • Many-flowered Bamboo
    • 禾本科 (Poaceae)蓬萊竹屬 (Bambusa)
    • 鳳尾竹1
    • 鳳尾竹2
    • 鳳尾竹3
    • 鳳尾竹4
    • 鳳尾竹5
  4. 鳳尾竹為常綠叢生灌木,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強光曝曬,怕漬水,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多種植以作綠籬或供觀賞。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形態特徵
    • 生長習性
    • 繁殖方法
    • 栽培技術
    • 病蟲防治
    • 主要價值

    鳳尾竹(學名: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ex Schult. 'Fernleaf' R. A. Young)是禾本科,簕竹屬孝順竹的變種。植株較高大,桿高可達6米,竿中空,小枝稍下彎,下部挺直,綠色;竿壁稍薄;節處稍隆起,無毛;葉鞘無毛,縱肋稍隆起,背部具脊;葉耳腎形,邊緣具波曲狀細長繸毛;葉舌圓拱形,葉片線形,上表面無毛,下表麵粉綠而密被短柔毛,小穗含小花,中間小花為兩性;外稃兩側稍不對稱,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急尖;內稃線形,脊上被短纖毛,花葯紫色,子房卵球形,羽毛狀。成熟穎果未見。

    原產中國,華東、華南、西南以至台灣、香港均有栽培。

    該種觀賞價值較高,宜作庭院叢栽,也可作盆景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中文學名:鳳尾竹

    •拉丁學名: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ex Schult. 'Fernleaf' R. A. Young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植株較高大,高3-6米,竿中空,小枝具9-13葉,稍下彎,直徑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彎,下部挺直,綠色;節間長30-50厘米,幼時薄被白蠟粉,並於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後者在近節以下部分尤其較為密集,老時則光滑無毛,竿壁稍薄;節處稍隆起,無毛;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節即開始,數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較粗長。

    竿籜幼時薄被白蠟粉,早落;籜鞘呈梯形,背面無毛,先端稍向外緣一側傾斜,呈不對稱的拱形;籜耳極微小以至不明顯,邊緣有少許繸毛;籜舌高1-1.5毫米,邊緣呈不規則的短齒裂;籜片直立,易脫落,狹三角形,背面散生暗棕色脫落性小刺毛,腹面粗糙,先端漸尖,基部寬度約與籜鞘先端近相等。

    末級小枝具5-12葉;葉鞘無毛,縱肋稍隆起,背部具脊;葉耳腎形,邊緣具波曲狀細長繸毛;葉舌圓拱形,高0.5毫米,邊緣微齒裂;葉片線形,葉片長3.3-6.5厘米,寬4-7毫米,上表面無毛,下表麵粉綠而密被短柔毛,先端漸尖具粗糙細尖頭,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

    假小穗單生或以數枝簇生於花枝各節,並在基部托有鞘狀苞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6厘米;先出葉長3.5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纖毛;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卵形至狹卵形,長4-7.5毫米,無毛,具9-13脈,先端鈍或急尖;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間小花為兩性;小穗軸節間形扁,長4-4.5毫米,無毛;穎不存在;外稃兩側稍不對稱,長圓狀披針形,長18毫米,無毛,具19-21脈,先端急尖;內稃線形,長14-16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纖毛,脊間6脈,脊外有一邊具4脈,另一邊具3脈,先端兩側各伸出1被毛的細長尖頭,頂端近截平而邊緣被短纖毛;鱗被中兩側的2片呈半卵形,長2.5-3毫米,後方的1片細長披針形,長3-5毫米,邊緣無毛;花絲長8-10毫米,花葯紫色,長6毫米,先端具一簇白色畫筆狀毛;子房卵球形,長約1毫米,頂端增粗而被短硬毛,基部具一長約1毫米的子房柄,柱頭3或其數目有變化,直接從子房頂端伸出,長5毫米,羽毛狀。成熟穎果未見。

    鳳尾竹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盆栽的培養土以腐葉土1份、園土0.5份、及少量河沙和礱糠灰等混合配製而成。忌粘重、鹼性土壤。

    分株:可在2-3月結合換盆時進行,分株時將生長過密的株叢,從盆中倒出,從根莖處用刀切開,另行上盆。注意不要傷根。切分時至少要讓每個筍芽都帶有一枝老竹,並儘量保留鬚根,以期保證成活。新分的植株要栽在大小適中的盆內,培以沃土,注意灌水,保持濕潤,置於半陰處養護,筍芽將迅速成長。

    扦插:鳳尾竹扦插繁殖在5-6月進行,將一年生枝剪成有2-3節的插穗,去掉一部分葉片,插於沙床中,保持濕潤,當年可生根。

    溫度

    鳳尾竹為常綠叢生灌木。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強光曝曬,怕漬水,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溫度不低於0度。

    光照

    鳳尾竹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喜歡潮濕和溫暖,還喜歡半通風和半陰。冬天應該搬到室內有陽光的地方。鳳尾竹喜向陽高爽之地,有“向陽則茂,宜種高台”之說;但也能耐陰,可作為室內觀葉賞姿的理想裝飾。春、夏、秋三季只需放置在視窗通風處,入冬放置在向陽處,就可良好生長。地栽的鳳尾竹,春後抽長新葉(這是畏寒之反映),在暖地則四季常青。

    土壤

    鳳尾竹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以pH4.5至7.0為宜,忌粘重、鹼性土壤。北方土壤鹼性強,可加入0.2%的硫酸亞鐵。土壤最好為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可用農田土拌紅黃壤、腐殖土與細沙。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可用蛭石或泥炭拌珍珠岩作為基質,成活率較高。以保持姿態的優美對土壤的要求也不高,一般疏鬆的沙質土就可以了。

    受到真菌等病菌侵害引起的葉斑病,易使葉片局部壞死,出現黃色斑點或斑塊,嚴重時整葉枯黃脫落,受到花葉病毒侵染後葉片上出現黃綠相嵌的斑駁,遭受介殼蟲、紅蜘蛛等為害,葉片也會變成局部黃枯,甚至整葉萎黃脫落。均應及時噴藥防治。

    適於在庭院中牆隅、屋角、門旁配植,植株較小的鳳尾竹可栽植於花台上,也可製作竹類盆景,同時也栽於寺廟庭園中,在南方地區也常作為低矮綠籬的配植材料廣泛套用。

  5. 其他人也問了

  6. 蓬萊竹(學名: Bambusa multiplex ),又名鳳尾竹、鳳凰竹、觀音竹、孝順竹,為禾本科 蓬萊竹屬下的一個種。 該植物原產於 中國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湖南 、 江西 、 四川 、 雲南 等省份)、 尼泊爾 、 不丹 、 阿薩姆 、 斯里蘭卡 、 台灣 和北部 印度支那 。

  7. 蓬萊竹. (Lour.) Raeusch. ex Schult.f. 蓬莱竹 (学名: Bambusa multiplex),又名 凤尾竹 、 鳳凰竹 、 观音竹 、 蓬莱竹,为 禾本科 蓬萊竹屬 下的一个种。. 该植物原产于 中国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湖南 、 江西 、 四川 、 云南 等省份)、 尼泊尔 、 不丹 、 阿萨姆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