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17年3月30日 · 生活中我們總是聽到「黃口小兒」,「不惑之年」,「花甲」,「而立」等關於年齡的諸多稱謂,有時候我們總是半知半解,不知道它們所指的具體年齡,所以小北先生就此整理了一下:費了好大些心思呢~~~
2020年7月18日 · 從心之年 指70歲。語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2019年6月28日 · 從搖籃到墳墓----一生「年齡」的代稱. 題解 古人常常從事物的特徵上,以借代、譬喻的方式給將一生各階段年齡段另起代稱,各種代稱頗為典雅,形象生動。 其中,與年齡相關的典故出處最多者為《禮記》,其次為《論語》,其餘散見於各類古籍。 學生對於個階段年齡代稱的由來,多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實這些年齡多來自古籍上對某一人生階段的說明,以《禮記.曲禮上》、《禮記.內則》及《論語.為政》為例:「人生 十年曰幼,學。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壯,有室。 四十曰強,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傳。 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頤。 」(禮記.曲禮上) 六年,教之數與方名。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2018年2月27日 · 8、9歲至13、14歲的少年。 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詩經》中有:「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大耋之嗟怎麼讀. 關於年齡,我們熟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說法,常用“豆蔻年華”表達女孩的美好,用“耄耋”(mào dié)表達老人的年邁。. 然而到底這豆蔻、耄耋究竟在哪個年齡,卻不一定明瞭。. 今天,我們一併把所有年齡段的稱謂都收藏起來 ...
2017年6月23日 · 10歲以下——黃口. 12歲(女)——金釵之年. 13—14歲(女)——豆蔻年華. 13—15歲——舞勺之年.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 (男)—— 志學之年,束髮. 16歲(女)——碧玉年華. 15—20歲——舞象之年. 20歲(男)——弱冠.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蓓(信)年華. 出嫁——標梅之年. 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 50歲——知命之年、半百. 60歲——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 77歲——喜壽. 80歲——杖朝之年. 88歲——米壽.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台,駘)背之年. 99歲——白壽. 100歲——期頣 ,人瑞.
黃口、黃吻:本意是雛鳥的嘴,指代嬰兒。 黃童:因幼童毛髮未黑,故稱為「黃童」。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孩童,需人提攜懷抱的幼兒。 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總角、總髻、總丱:髻,音(ㄐㄧˋ)。 丱,音(ㄍㄨㄢˋ),小孩束髮成兩角的樣子。 古代男女未成年之前,頭髮束成兩結,狀如角,故稱。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梁朝皇孫以下,總丱之年,必先入學,觀其志尚。 垂髫:髫,音(ㄊㄧㄠˊ)。 古時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故稱垂髫。 聚沙:兒童愛玩泥沙,故稱聚沙。 齠齔:齠,音(ㄊㄧㄠˊ);齔,音(ㄔㄣˋ)。 兒童乳齒脫落,更換新齒的年紀。 蒙稺:稺,音(ㄓˋ),通「稚」,本義為晚植的穀類,引申為幼禾。 觹年:觹,音(ㄒㄧ),古字「觿(音ㄒㄧ)」,古代一種解結的錐子。
黃口:本意是雛鳥的嘴;指代嬰兒。 一說:十歲以下。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繈褓中,一至三歲的孩童(一說:兩至三歲)。 需人提攜、懷抱的幼兒。 《孟子 • 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另說:指國小或幼稚園的學童。
2021年6月4日 · 指數之年:9歲 黃口:10歲以下 幼學:10歲 《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外傅之年:兒童10歲 少年
2021年4月8日 · 小孩子嘴巴是紅色的,為什麼卻說黃口小兒?. 黃髮、黃毛皆各有所指,代表著不同的年齡段。. 身體的不少部分都和黃色有關聯,古代女子因佩戴黃花而被稱為黃花閨女,還有女孩子喜好將眉毛染黃的化妝方式,黃頭小兒則指的是剛出生的嬰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