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18日 · 心之年 指70。語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2. 2019年6月28日 · 題解 古人常常從事物的特徵上,以借代、譬喻的方式給將一生各階段年齡段另起代稱,各種代稱頗為典雅,形象生動。 其中,與年齡相關的典故出處最多者為《禮記》,其次為《論語》,其餘散見於各類古籍。 學生對於個階段年齡代稱的由來,多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實這些年齡多來自古籍上對某一人生階段的說明,以《禮記.曲禮上》、《禮記.內則》及《論語.為政》為例:「人生 十年曰幼,學 。 二十曰弱,冠 。 三十曰壯,有室 。 四十曰強,而仕 。 五十曰艾,服官政 。 六十曰耆,指使 。 七十曰老,而傳 。 八十、九十曰耄 ,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頤 。 」(禮記.曲禮上) 六年,教之數與方名 。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後長者,始教之讓。

  3. 2021年4月8日 · 隨著年齡增長,攝入營養逐漸豐富,發色也逐漸變黑,於是黃髮期便成為一個年齡段的標誌。 現代人對於黃頭髮趨之若鶩,競相染髮,可古人卻把黃髮視作年幼的象徵,遂有黃毛的戲稱。 發色變黃並非只是小孩子的特有現象。 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頭髮也容易變為黃色,皮膚白皙的人頭髮更易發黃。 人們把老年人由白轉黃的發色視作了長壽的標誌,常用「黃髮」敬稱老年人,這可和「黃毛」的語言色彩大相徑庭。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就曾寫道:「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分別指的是老人和小孩,可不是全指幼兒啊。 人們還常用黃耄、黃耇等詞語同指老人,早在《詩經》裡已提到「樂只君子,遐不黃耇」的詩句,宋代王安石也有詩句說:「後會敢期黃耇日,相看且度白雞年。 」這種稱呼在古代舉不勝舉,反映了古人的樸素認識和稱呼習慣。

  4. 字詞:黃髮,注音:ㄏㄨㄤˊ ㄈㄚˇ,釋義:人老後頭髮由白而黃,是高壽的象徵。 亦用以指老年人。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5. 2017年6月22日 · 1丱(ㄍㄨㄢˋ)角之年:童年,約八至十歲。2舞勺之年:十三歲。3荳蔻年華:女子十三歲。4沖齡之年:童年,約八至十三歲。(用於古代帝王幼年而登基)。5抓髻之:童年,約八至十三歲。6志學之年、束髮之年:十五歲7及筓之年、許嫁之年:女子十五歲。

  6. 釋 義. 古時童子不束髮,故稱童子為「 垂髫 」。.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 垂髫 ,並怡然自樂。. 」《聊齋志異.卷一.畫壁》:「生視女,髻雲高簇,鬟鳳低垂,比 垂髫 時尤豔絕也。. 」也作「 垂髮 」。. ︿. 回頂端. 字詞:垂髫,注音:ㄔㄨㄟˊ ...

  7. 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余俱朝京師、會節氣。. 到洛陽,任城王薨。. 至七月,與白馬王還國。. 後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意毒恨之。. 蓋以大別在數日,是用自剖,與王辭焉,憤而成篇。. 謁帝承明廬,逝將歸舊疆。. 清晨發皇邑,日夕過首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