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黑面琵鷺(學名: Platalea minor ),又名黑臉琵鷺、小琵鷺、黑面鷺、黑琵鷺、琵琶嘴鷺,俗稱飯匙鳥 ,台灣閩南語稱作「烏面抐桮」 台灣賞鳥人士則俗稱為「黑琵」 [3] [註 1]。

  2. 2024年4月25日 · 為因應黑面琵鷺族群增加的棲地飽和問題,在自然棲地有限情況下,林業保育署將與縣市政府合作,以「生態薪水」鼓勵漁民參加生態服務給付方案,讓魚塭等生產型棲地收獲後,可再提供做為黑面琵鷺等候鳥的安全覓食地,創造雙贏。

  3. 黑面琵鷺(學名: Platalea minor ),又名黑面琵鹭、小琵鷺、黑面鹭、黑琵鷺、琵琶嘴鹭,俗稱飯匙鳥 ,台灣閩南語稱作「烏面抐桮」 台灣賞鳥人士則俗稱為「黑琵」 [3] [註 1]。

  4. 黑面琵鷺是世界6種琵鷺屬中最瀕危的候鳥,主要分布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由於其繁殖地和度冬區橫跨多個國家,保育工作和族群監測需要國際間的合作。 每年一月,香港觀鳥會發起「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聯繫各國調查員同步進行普查。 鑒於臺灣的黑面琵鷺數量最多,調查門檻相當高,在農委會林務局的「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的經費支持下,由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統籌與聯繫全臺鳥友共同協力進行普查工作,近年來皆須超過百人次的調查員來完成。 今年1月6日至8日舉行的「2023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記錄到全球共有6,603隻度冬的黑面琵鷺,數量持續攀升寫下歷史紀錄。 其中,臺灣是最重要且最關鍵的度冬棲地,共記錄到4,228隻,首次突破四千隻,占全球數量的64%。

  5. 黑面琵鷺數量稀少,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 分布於朝鮮半島西部島嶼和中國東北、貴州、湖南、浙江、 台灣 、福建、廣東和海南。 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黑臉琵鷺. 拉丁學名:Platalea mino. 別稱:飯匙鳥,琵琶嘴鷺、黑面仔. 二名法:Platalea mino.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Phylum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鳥綱 (Aves) 亞綱:今鳥亞綱 (Neornithes) 目:鸛形目 (Ciconiiformes) 科:䴉科 (Threskiorothidae) 屬:琵鷺屬 (Platalea) 種:黑臉琵鷺. 分布區域:朝鮮半島西部島嶼和中國東北,冬季至中國台灣及南部、越南北部. 數量:大於1000隻. 基本資料.

    • 黑面琵鷺1
    • 黑面琵鷺2
    • 黑面琵鷺3
    • 黑面琵鷺4
    • 黑面琵鷺5
  6. 其他人也問了

  7. 每年的9、10月,超過全球數量60%的黑面琵鷺族群會陸續飛抵臺灣度冬,停留至隔年3、4月開始北返。. 黑面琵鷺被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危的保育動物,自1989年由香港觀鳥會首次發表的統計數量288隻,至2024年全球普查資料6988隻,是國內、外保育界 ...

  8. 大型白色水鳥,有長的飯匙狀的嘴。繁殖期成鳥頭部有長飾羽,胸部有黃色。整個面部為黑色裸皮,使其與白琵鷺區分開,白琵鷺是其棲地範圍內唯一的其他琵鷺。經常聚集成大群,偶爾與白琵鷺混在一起。

  1. 黑面琵鷺 相關

    廣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