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14日 · 美國這家智慧型氣象公司,用人工智慧及大數據,能預測到以分鐘為級距,以街道為劃分的天氣,或許能給我們準確答案! 創新點用行動手機等物聯網IoT裝置蒐集網路衛星雷達等感應器數據建立高清氣象地圖。 本文 3 大重點: 1. 氣象預報不準導致遭遇瀕死經歷。 2. 用物聯網IoT建立高清氣象地圖。 3. 發揮鯰魚效應」,為緩步產業帶來新氣象。 1. 氣象預報不準,導致遭遇瀕死經歷. 台灣正面臨 56 年以來最大乾旱,大家無「雨」問蒼天。 現在市面上賣得最好的商品是儲水桶,平日只有兩三個的銷量,現在半天就能賣出數十數百個;而不銹鋼水塔的需求也大幅增加,業者電話接到手軟,訂單排到兩三個月後,只好每天加班趕工,消化爆量的訂單。

  2. 2021年10月5日 · 2021-10-05.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多數國家的天氣預報主要仰賴強大的數值天氣預報NWP系統驅動該系統雖能預測下雨和其他類型的天氣但碰到一些複雜的地理環境零到兩個小時之內的氣候預報表現就特別差勁看看英國這家 AI 機構用人工智慧預測天氣的精準度有多高! (責任編輯:陳宜伶) 本文經 AI 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 ID: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連繫出處. 作者:量子位. 明明晚上預報也看了,第二天出門前也在手機上確定了即時降雨機率很低。 結果出門一個小時後,還是被突如其來的風雨交加吹成了殺馬特(TO 編按:大陸次文化名詞,通常指濃妝、穿環、髮型誇張的青少年) 一天之內四季隨機播放的天氣,這誰頂得住? (英國天氣:你喊我?

  3. 2021年4月28日 ·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王聖翔副教授指出臺灣主要降雨來源為 5 到 9 月的梅雨與颱風季,雖然秋冬季降雨量相對較少,但對於水庫維持蓄水量相當關鍵。 秋冬季同時也是空氣品質較差的季節,空氣污染不只會影響健康,也可能會改變降雨特徵。 中大研究團隊透過整合地面細懸浮微粒 PM2.5、氣象觀測(溫度、濕度、風向、風速及降雨量)及衛星觀測之氣膠與雲參數等資料,提出氣膠間接效應(aerosol indirect effect)的觀察證據。 桃園地區人口聚集工商業發達,在空氣品質較為不良的秋季,暖雲特徵大多屬於薄且破碎(暖雲係指雲內溫度高於攝氏 0 度以上)。 在固定量的水氣條件下,當氣膠含量增加,會導致雲滴數量濃度增加、雲滴體積變小、抑制暖雲底部的降水,使雲的生命週期變長,意味著不容易下雨。

  4. 2021年7月6日 · 研究也指出,臺灣 2 到 4 月的春雨往往是第一期稻作重要的灌溉水來源,因此春雨期間降雨的多寡,攸關當年度的水情與農作。 前述研究的氣候模擬顯示臺灣在世紀中春雨的降雨量預估將減少 13.2 %,連續乾日會增加 55.7 %,北臺灣未來的乾旱情況可能 ...

  5. 2023年1月16日 · 1. 驅動複雜的能源電網又快又準. 當電網越來越複雜,AI 技術能幫助企業提高營運效率、安全性、預測負荷及需求的準確性,加速再生能源的連接時間,並透過更順暢的供電轉換,減少資源浪費和運作成本。 2. 提供更準確的極端天氣預報. 微電網仰賴的再生能源易受天氣影響,而 AI 技術的導入能補足此缺口。 如 Nvidia 推出的 FourCastNet 能在幾秒鐘內生成颶風路徑、極端氣流或降雨等預報,並隨氣候條件的變化即時更新。 這些資訊能讓企業更好地規劃再生能源支出、預測發電量,並為惡劣天氣做好準備。 想知道 2023 年關於 AI 的最新趨勢與台灣企業行動方案嗎? → 立即下載《 TechOrange 2023 趨勢觀察報告 》 與國際並行,這些台灣企業都在打造微電網.

  6. 2021年10月26日 · TCCIP 研究推估臺灣未來的降水變遷,也發現降水時期的不平均會更極端,枯水期越乾,豐水期越濕;枯水期不下雨的天數增加,乾旱時間可能延長;而豐水期則降雨強度變大,面臨豪雨或暴雨更嚴重的狀況,反而可能加劇淹水與土石流的威脅,對於蓄水 ...

  7. 2021年5月20日 · 編輯寫稿前(5/20 17:30),可以從網站上看到全台灣即時用電為 3468.3 萬瓩,電錶轉至黃色範圍、接近紅色,北部用電則達 1296.3 萬瓩,已在紅色範圍。 「台灣水庫即時水情」也是同一團隊打造! 「台灣即時用電資訊」網站與先前《TechOrange》曾報導的「台灣水庫即時水情」網站為同一團隊打造,台灣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