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6日 · 防疫五月天親自示範如何正確洗手,籲戴口罩外「勤洗手」也很重要. 5 月 5 日是「世界手部衛生日」,由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為首的防疫五月天在記者會中示範正確洗手方式,呼籲吃東西前、跟寶寶玩前、擤鼻涕後、如廁後及看病前後都應正確洗手 ...

    • 疾管署的 Line 圖悄悄改版了!台設計師:中央政府給年輕設計師最大權限
    • 「我們有個注重設計的中央政府團隊是台灣人民的幸福」
    • 推薦閱讀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應該都盯緊了疾管署發布的訊息,在防疫如作戰每天趕著製作圖文的緊迫狀態,還要去評論衛生福利部小編發布防疫訊息的 infographic 實在有點於心不忍。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這兩天由疾管署發布的「每日確診新人數」與「國內外疫情狀況」圖片資訊悄悄改版,版面進化成一個很好閱讀的設計,不禁引發我的好奇,到底為什麼會開始改版? 跟朋友一起合力追查的結果,發現是3月24日衛福部發表每日確診新人數時,有一位網友 I-Sheng Lin 先針對原有的資訊圖提出建議,認為純文字資訊越來越多的狀態下,應該把原有的「置中」排版方式改為「置左」方便閱讀,衛福部小編從善如流改成置左後獲得網友一片好評。 或許小編是受到這股網路輿論激勵,在網友黃孟堯的建議下修正設計,在4月9日發布「國內外疫情狀...

    印象很深的是,第一次發現民眾美學標準提升,是去年有次文化部公布一份簡報圖檔,興奮地說明文化基本法草案在行政院通過,其相關內容以及到三讀時程的社群發文。原本應該是期待底下粉絲回文「終於!」之類的,但沒想到有一串留言在講「贊成文化力就是國力,可是這簡報真的有待加強啊⋯」、「至少希望解析度可以高一點」的留言,我邊笑看這些留言,邊思考著真沒想到居然會看到鄉民討論政府的簡報版面設計,感覺台灣美學要起飛了! 而一個設計案的成果是否完美,有時候都不是設計師有沒有做出好設計與否的問題,而是在業主是否願意不去干涉設計成果,業主的工作在選擇好設計師之後就已經做完了,之後就是事前溝通完整,再來等著收到設計成果就好。通常業主搶當「AD (藝術指導)」來指揮設計師做設計的成果,以我經驗來說都蠻淒慘,通常改到最後設計師...

    【不只 MIT,台灣還要 DIT】設計力加入國家戰略!蔡政府成立「台灣設計研究院」:讓台灣設計登全球 【藝文界製 3 號箭頭潮 T 串聯挺英】蔡政府三年拚 3 法案+2 院,翻轉華國美學讓日人嘆「日本設計輸了」 【你絕沒看過的視力檢查表】每個 C 都是一種瀕危動物!台設計師手繪 12 國「瀕危動物視力表」,收錄 800+ 動物 (本文經原作者 設計發浪 Designsurfing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首圖來源:作者提供。)

  2. 2021年1月28日 · 一個月前,台灣的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接受日本《朝日新聞》的訪問,談台灣抗疫成功的關鍵。 張上淳說,防疫政策最終都是由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決定;不過,從疫情爆發至今,專家小組的重要建議,包括入境台灣者隔離檢疫 14 天、搭乘大眾運輸強制戴口罩等,都獲得陳時中的採納。 言下之意, 陳時中固然是做決定的人,但過去一年,所有的防疫指引,疫情變化時的應變與處置,其實都是由這個「專家諮詢小組」所擬定。 這個「專家諮詢小組」曾在去年六月時短暫地曝光,張上淳當時表示,諮詢小組從最開始7人一直擴充到 20 人,成員包含小兒、成人感染科、胸腔科、感染科、病毒學、公衛專家等,一路開了數十次的會議,還有 LINE 群組,彼此隨時聯絡。

  3. 2020年4月14日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3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全員戴上粉紅色口罩。 指揮官陳時中(中)說,有反映認為小男童戴粉紅口罩會被議論,但口罩任何顏色都可以戴,粉紅色也不錯。

  4. 2020年12月1日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秋冬專案,宣布自12月1日起,出入醫療院所、大眾運輸等8大場所應佩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依法開罰新台幣3000元至1萬5000元以下罰鍰。

  5. 2020年4月21日 · 蔡總統當晚在官方臉書發文指出,艦隊事件攸關國內的疫情控管,她已召集國防部嚴德發部長、衛福部陳時中部長及相關單位開會,要求國防部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調,表示「該檢討的就檢討,該咎責的也不能迴避,公開向社會完整說明,才能 ...

  6. 2022年2月17日 · 世界各國的解封狀況. 我們先來看一下,人口 6 百多萬的丹麥, 2 月 1 日開始,全面解除所有防疫措施,包括:入境鬆綁、外出上街不戴口罩、進出公共場所不必出示疫苗接種證明,餐廳、夜店正常營業,全國進入「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模式。. 這種全解封的措施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