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元大台灣50 股價討論區 相關

    廣告
  2. 專業經理人量身規劃,貸款"利差"的重要性說明,在無聯徵情況免費試算可貸方案輕鬆貸走. 提供房貸、車貸、信貸, 根據個人整體狀況試算可貸額度、利率、月付金 滿意再辦理

    • <汽車貸款>

      一天速貸撥款

      免費試算愛車可貸額度、利率、月付金

    • <信用貸款>

      軍公教、上市櫃、醫護人員貸款專案

      貸給您投資理財、債務整合、購車買房.

搜尋結果

  1. 2019年1月4日 · 元大投信是台灣最早發行 ETF 的金融單位,其前身寶來投信在 2003 年就推出了台灣第一檔、也是最知名的 ETF 基金—元大台灣 50,據 投信投顧公會數據 顯示,歷經 15 年發展,元大投信的 ETF 基金依然佔據台灣規模前 10 ETF 基金的其中 7 名,是台灣業界最的 ETF 發行商。 ETF 是指數型基金,簡單解釋,就是將指數「證券化」,透過將現有的台股、基金、債券的指數變成一種金融商品,讓投資人有更多元的投資組合。 被尊稱為「ETF 教父」的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僅花 7 年,就以 38 歲年紀坐上投信總座,是當時台灣最年輕的投信總經理,擔任元大投信總座的 12 年來,他引領了元大投信奠定國內 ETF 龍頭地位,也見證了台灣金融業的大風大浪。

  2. 2020年9月29日 · 展望下個十年,沒有張忠謀的台積電,該如何面對三星與英特爾的纏鬥、虎視眈眈的中國,讓這艘市值約六兆的大船持盈保泰? 編按:因本文出版時間與刊出時間有落差,截至 2020 年 8 月,台積電市值約 11.02 兆。 在七月底時,台積電市值一度超越 12 兆,擠進全世界前 10 公司。 從來不打沒有準備的仗: 張忠謀的三十年和台積電的下個十年. 這一天來得有些突然! 二 一七年十月二日下午兩點,台積電發出新聞稿,董事長張忠謀將在二 一八年六月正式退休。 「過去三十幾年,創辦、奉獻台積電,是我個人非常愉快的時期。 現在我要把餘年保留給自己和家庭。 」兩個小時後,張忠謀攜手劉德音、魏哲家兩位接班人,現身新竹總部,輕鬆露面,暢談心境。 從來不打沒有準備的仗!

  3. 報橘. 全球股災敲響經濟喪鐘,台股跌幅史上最慘,你還在怪證所稅嗎? CO 肥皂箱 2015-08-24. 《BO 導讀》 2015 年 8 月 24 日是台股難忘的一日。 這一天,台股開盤即上演跳空秀,只見大盤指數不斷向下探底,盤中一度跌逾 580 點,創下台股有史以來跌幅、跌點最記錄。 另一邊,台指期跌幅更加慘烈,一開盤就直接尋求 7000 點支撐,盤中來到 7010 點,下跌 734 點,跌幅超過 9%,同樣史上最慘。

  4. 2022年1月3日 · 台積電今天(1 月 3 日) 早盤 股價達新台幣 625 ,市值突破 16 兆元。 美系外資預估,台積電第 1 季營收將季增 3.7%,2022 年美元營收將成長26.1%。 為什麼台積電前景倍受看好? 來看看它如何應對全球半導體佈局。 (責任編輯:連柏翰) 時序進入 2022 年,半導體和資通訊業界看好今年景氣,不過缺料、貿易戰、疫情變化仍是觀察重點,市場預估半導體設備今年成長可期,晶圓代工大廠續擴產但產能滿載吃緊。 2022 年科技 5 市場. 業界預期,5G、人工智慧(AI)、電動車、低軌衛星、宇宙等 5 市場應用,將帶動今年半導體和資通訊產業邁步。

    • 元大台灣50 股價討論區1
    • 元大台灣50 股價討論區2
    • 元大台灣50 股價討論區3
    • 元大台灣50 股價討論區4
    • 元大台灣50 股價討論區5
  5. 2021年3月29日 · 因為淨利率低,載板廠不願擴充產能。. AI、5G 對載板需求增加,加上疫情帶動筆電銷量,連帶推升載板需求。. 產能趕不上需求,造就載板的缺貨處境。. 另外,隨著載板面積的提升,維持良率的難度也大幅增加。. 以一般 6 x 6 公分的載板為例,良率大約 ...

  6. 2024年4月1日 · 2024-04-01. 分享本文. AI 熱潮加速全球半導體先進製程擴產,也為電子氣體產業帶來百年難得一見的機遇,吸引國際大廠爭相來台擴產, 搶食半導體氣體 5,000 億商機大門 。 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製作「半導體隱形贏家」專題,報導在台積電扮演領頭羊下,台特化、亞東氣體、晶呈、長春等業者爭相擴廠的最新動態;同時也解析台股特化族群的投資機會。 半導體氣體跟著 AI 起飛! 氣體大廠加碼投資台灣. 今年三月,亞東工業氣體在台灣最大規模工廠──司馬庫斯廠,於竹科舉辦落成典禮,這座廠將生產半導體製程中關鍵的電子級氣體,包括氮氣、氧氣、氬氣等產品。

  7. 2017年7月12日 · 股王大立光股價創新高7月11日收盤價來到5285元外資目標價喊到六千元成為台股萬點指標。 很多人好奇,當年200元買到大立光的投資人,現在都在做什麼? 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追蹤大立光創業初的四大家族,並分析他們的財務變化,統計發現 若緊抱大立光不放,至少獲利140倍以上 。 《財訊》報導指出,攤開大立光上市當年度的董事名單,有人獲利兩倍,在大立光股價站上500元就出場,但卻錯過後面暴漲十倍的大成長;有人卻不斷加碼,做為期15年的長線投資。 大立光林耀英家族,過去15年資產至少大增140倍。 大立光的前身是1980年創立的大根精密,大立光林家投資光學事業37年,他們的心法又是什麼? 有幸早期投資大立光的股東,挑戰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