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25日 · 01. 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贩卖等现象突出已成为诈骗犯罪黑色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许多电信网络诈骗方式都以获取害人隐私信息为先决条件和必经步骤,因此,广大人民群众把好个人信息保护的第一道关口,从源头杜绝隐私外泄对于避免财产损失至关重要。 应对方法. 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 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务等重要信息。 不将身份证照片或号码保存在手机中。 要保管好个人账户信息。 在相关网站输入账号、手机号码、查询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前要谨慎核实域名真实性,不点击可疑链接,不连接来历不明的无线网络,不扫描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二维码,谨防钓鱼陷阱。 02. 绝不出租出售“两卡” 千万不要认为没有直接参与诈骗行为就不算犯罪。

  2. 2024年3月6日 · 为防电信诈骗. 大批银行公告调降部分客户非柜面交易限额. “近期电信网络诈骗频发,为保障您的账户和资金安全,我行将根据账户使用情况,对部分客户(包含长期不动户、长期低活跃账户等)的非柜面渠道(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自助设备、POS等)交易限额进行调降。 ”3月4日,建行大连分行发布《关于进一步调降部分客户非柜面渠道交易限额的公告》。 北青报记者网络搜索发现,近期发布相同公告的还有交通银行青岛分行、邮储银行山西、山东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中信银行济南分行、华夏银行无锡分行等。 除了这些全国性的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不少地方的农商行、农信社甚至村镇银行也已加入调降限额的“阵营”。

  3. 2022年10月23日 · 当客户发现自己的储蓄卡被封卡了,肯定第一想法就是联系银行询问原因。但其实这个时候更建议客户可以自我去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会快进快出?自己被封卡的储蓄卡,还有没有其他的违规用卡事宜?有没有同网络诈骗电信诈骗有任何关联?

  4. 2021年6月1日 · 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01. 王某某申请执行谢某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 2016年5月12日8时许,被告谢某某驾驶无牌电动车沿株洲市石峰区清水塘天桥路由东往西行驶,遇原告王某某步行至路侧时相撞,造成王某某受伤的交通事故。 后经鉴定,王某某构成十级伤残,石峰法院判决谢某某赔偿王某某60000元。 判决生效后,谢某某未履行赔偿义务,王某某向石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过程中,经全国司法网查控系统查控和到车管、房产、社保等部门查询及两次到户籍地调查,均未发现谢某某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随后, 长期在外务工的谢某某在执行过程中因病死亡, 无可供执行的遗产,也无义务承担人。 考虑到申请执行人王某某年近八旬且因车祸导致身体残疾,无固定收入来源,家庭生活困难。

  5. 2023年7月10日 · 对方冒充某电商平台客服,说一款互联网贷款产品,要不要取消绑定,她报了一通个人信息,才发现不对,客服怎么用个人邮箱打来电话? “想起之前,在腾讯会议也遇到过骗子,对方要发起视频通话,想刷脸窃取我的面部信息,想不到这次直接用语音电话刷了! ”小桃说。 小桃很气愤,现在骗术又升级了,以前诈骗电话打来,大多能国家反诈APP和手机助手识别和拦截掉,但如果骗子用FaceTime,根本拦截不了。 “以后不要接不知名的邮箱电话,或者直接关掉这个功能。 受访者供图. 杭州、上海都有人“中招” 160万元险些骗走. 杭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罗永此告诉记者,最近,杭州也出现了类似的FaceTime诈骗案件,警方已经接到过报案,的确有人“中招”了。

  6. 2023年5月8日 · 主要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银行面对客户无理投诉时只能忍气吞声,甚至委曲求全. 所有的投诉都可以分为有合理投诉和无理投诉,但现实中银行往往不愿意对投诉的有理与无理进行划分,而是只要接到投诉就处理员工,导致员工特别怕投诉。 朋友的孩子在银行做柜员,她们支行有一奇葩客户,进入银行大堂以后,所有的银行员工必须对她站好、鞠躬、然后说:女士好。 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就开始发飙并扬言进行投诉,支行不敢惹她怕她投诉,只能要求员工按照这一客户的要求去做,而且要让她进贵宾室,中午还要备午餐,一直坚持了两三年,就这还经常投诉到分行和总行。 而分行和总行接到投诉以后一般都要求支行进行赔礼道歉,再送点礼品,同时对投诉员工扣罚奖金。

  7. 2023年7月25日 · 一名投诉普惠快信的用户表示,其从未在该平台贷款,但却收到该平台发送的恶意不实短信,还牵连到其现任职单位,严重侵犯和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不少借贷类平台还曾因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通报。 2021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通告称,包括360借条、平安好贷以及招联好期贷在内的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要求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7月7日,人民银行公布银罚决字〔2023〕34-38号罚单,腾讯旗下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因违反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管理规定等11项规定罚没29.93亿元,4名责任人合计罚242.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