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12日 · 台婦收1張台積電股票放31年不賣 漲323倍值逾510萬 宣布送11孫. 台灣的台積電股價年年飛漲但是假如一張台積電股票31年沒賣現在會累積多少市值呢?. 台灣的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1993年曾買下2張台積電股票當紅包送給父母當時每股僅60元新台幣 ...

  2. 2022年11月22日 · 台灣地區的經濟高度依賴半導體等少數產業台積電號稱是台灣地區經濟和產業集群的定海神針對台灣經濟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公開披露的財報台積電在2021年的營收額為1.59萬億新台幣約合3577.5億人民幣),而2021年台灣地區的GDP總額為4.9萬億人民幣7727.45億美元),台積電一年的營收額佔台灣地區GDP的比例達7.3%。 這種情況下,台積電的技術、人才、投資從台灣流向美國,這對於台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 台積電投資成本昂貴的美國,其經濟性並不高。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就多次委婉地表示過反對意見,因為在美國製造晶片的成本實在太高,這會削弱台積電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不過,台積電的在美投資並不是簡單的市場化投資,而是一種帶有多重意義的複雜投資行為。

  3. 2023年5月20日 · 巴菲特是在2022年第三季建倉台積電以41億美元買入6000萬份台積電ADR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s指美國存托憑證)。 巴菲特此前一度對科技股興趣缺缺,即便是面對熱門科技股,只要不對他的胃口就不會考慮購買。 但近年來,巴菲特的態度似乎有了轉變,開始買下蘋果、亞馬遜、惠普等多支科技股。 巴菲特對蘋果公司充滿信心,2018年曾聲言想擁有整間蘋果。 (視覺中國) 不過,買下台積電股票後短短三個月,波克夏就開始大量拋售。 截至去年第四季末,公司已拋售86%的台積電ADR,持倉降至約829萬份,市值約6.2億美元,同時額外增持蘋果股票。 蘋果目前是波克夏持倉金額最高的單支股票,價值超過1500億美元。

  4. 2022年12月17日 · 台積電表示其投資金額將比預期高3倍以上達到400億美元是美國史上最大宗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 與拜登同場出席典禮的企業領袖還包括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Tim Cook)、美光執行長梅羅特拉(Sanjay Mehrotra)和英偉達(Nvidia)執行官黃仁勳等人。 美國這邊看上去風光無限,拜登在現場發言時向眾人宣告:「各位,美國製造業回來了! 」而台灣這邊,隨著廠房部分完工,台積電先前外派約500名工程師赴美,引發台灣內部「台積電變『美積電』」、「台灣被掏空的憂慮」的質疑。 但坦白說,美國總統喊「美國製造業回來了! 」不是第一次,年年喊,年年也沒回來,正如10多年前已故蘋果創始人喬布斯(Steve Jobs)所說「 這些工作機會是回不來的。

  5. 2023年1月29日 · 暢談半導體業三巨頭前景 台積電力壓三星Intel鄭昆侖. 撰文:鄭昆侖. 出版: 2023-01-29 09:00 更新:2023-05-30 13:04. 6. 踏入兔年之後, 港股恒指連升2日, 亦是開了紅盤」。農曆新年前恒指在2月20日收報22,044點,兔年開局2連升之後指數見22,689點儘管近期多了 ...

  6. 2022年11月20日 · 對於台灣股票指數, 台積電台股2330是一隻超級重磅股在2021年12月底, 台股台積電價格當時615新台幣ADR: 120美元), 而且當時有不少台灣的名宿Pundit)、散戶投資者網紅KOL)看好台積電其中, 比較上著名的「高位買股」網紅便是Joeman。 只要一搜查「Joeman 台積電」, 便拿出現大量的新聞、視頻。 Joeman曾透露以股價640新台幣買進台積電,接著一路往下攤(向下溝貨)直到600新台幣, 被套牢(港譯:淪為蟹貨)。 在6 月初(股價當時是500-530新台幣左右)Joeman找了2名算命師, 收費較貴的男算命師跟Joeman說不要沽貨, 因為台積電是「護X神山」。 相反,收費比較上相宜的女算命師跟他說按卜算結果是要沽貨。

  7. 2023年7月21日 · 台灣新聞. 台積電美國廠4納米量產延至2025年 外媒打擊拜登美國晶片夢. 撰文:許祺安. 出版: 2023-07-21 18:00 更新:2023-07-21 22:44. 83. 台積電7月20日對法人投資機構的業績說明會會上第二度下修全年營收並透露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的4納米量產時程從原先計畫的2024年推遲到2025年。 《BBC》報道稱,這對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重振美國晶片雄心,說是一個當頭打擊。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美國廠量產推遲是因為缺乏熟練安裝設備的工人,已從台灣調派人手,並加強對美國技術員工的培訓。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則表示,AI需求雖增加,卻不足以彌補庫存調整與經濟前景不佳的干擾,晶圓代工與IC設計客戶產值都比先前進一步下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