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28日 · 地點 華山1914文創園區「青鳥書店」. 時間 19:00-21:00. 入場 現場繳交150元入場費,附台灣在地茶飲自由取用。. 總報名連結 https://goo.gl/forms/WSZbjdHWe7gmu2nL2. 關於《諸子之書》. 自《傾斜之書》中的〈問聃〉、〈離騷〉,到《擲地無聲書》(該書已絕版)中的 ...

    • 人際界線是什麽?
    • 課題分離:重建界線的第一步
    • 重建界線還需要做什麽?
    • 延伸閱讀

    我們在時間精力、情緒想法、財產物品等事務上有獨特的規則,這些規則構成了我們的界線。 人際界線清晰的人,在他人打破了自己的規則時,敢於說「不」。 而人際界線模糊的人不清楚自己的規則,在他人越界,讓自己感到不舒服時,很難表達堅定的拒絕,總是硬著頭皮答應別人的請求,因為害怕衝突而無法說「不」。 以小D為例,面對同事不合理的指責時他總是忍讓,被別人一個接一個的要求推著往前走,感到倦怠、壓抑,總是感覺很委屈。 如果你對這種感受很有共鳴,那代表著,你需要學會建立自己的界線,懂得對不合理的事情表示拒絕。

    建立界線的第一步,是分清自己和他人的事情,這在阿德勒心理學中,是被稱為課題分離的重要事項。 區分課題的原則是:行為的後果由誰承擔,就是誰的課題。 我們做自己盡力而為的事情即可,別人負責的事情,那是別人需要盡力而為的事情,以小D的案例來說: 起不起床是自己的事情,我沒有必要為你自己不設鬧鐘,起床晚了負責。 關於幫同事帶咖啡的行為,幫帶是情分,不幫帶是本分,沒有什麽好尷尬的。 幫同事收尾,需要先滿足自己對於休息的需求,所以不能替別人完成工作是合理的。 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試圖去掌控並干預別人的課題,是一種心理發展成熟的表現。 我們要先滿足自己的需求,實現自我成長後,才能更好地關懷其他人。 那些邊界成熟的人,其實是更能關懷別人的人。

    • 如果不高興,就大聲說出來 • 尊重自己的欲望、願望、感受和目標 • 不要因為想要獲得他人認可而隨波逐流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需要勇氣,重建界線時,對他人評價的恐懼以及對界線傷害到別人的恐懼會阻礙我們們去做出改變。 這種時候,我們需要一些技巧來幫助自己克服恐懼,比如: 1.列出邊界清單:你的底線在哪里? 你可以嘗試列出下列事情的清單,來幫助你建立拒絕的勇氣,每項可以寫三件、五件或是更多: 1.你希望別人不要在你面前做的事情,比如抽煙,非議不在場的人等。 2.你希望別人不要對你做的事情,比如在你打電話時插嘴、在交談中無視你等。 3.你希望別人不要對你說的話,比如「你總是很被動」、「你好胖」等。 4.你對自己周圍不同人的親近程度,以及你願意為不同的人做多少事情(比如借錢的金額、付出的時間等) 2...

    【人際關係總是使你受傷?】回到你的內在,因為只有你自己的真相才能讓你自由 【總在人際中感到挫敗?】吳姵瑩心理師: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就會因為人際關係焦慮 「對自己了解多深,人際關係就多順。」心理諮商師:面對看不順眼的人,回頭檢視「潛意識需求」 (本文經合作夥伴 簡單心理 授權轉載,並經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有邊界感,是成年人最好的修養〉。)

  2. 2020年8月21日 · 布袋戲,又稱掌中戲,起源於 17 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現今在華人地區,以台灣的發展最為蓬勃。. 根據維基百科,1750 年代,台灣布袋戲劇本以古書、演義小說等為主;1920 年代,多採用清末民初新著的武俠小說;1930 年代,受到皇化運動影響,禁用中國傳統 ...

  3. 2021年3月9日 · 歷史上 5 位「敢言」的中國政協委員,在過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發表「異見」. 美國之音 2021-03-09. (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不做“政治花瓶”:說了實話的政協委員 〉。. 首圖來源:翻攝 ...

  4. 2016年1月5日 · 在野島剛《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一書,對功鑫的專訪亦可見改朝換代的文化意涵詮釋鬥爭,明顯是一個去臺灣主體化的國家工程。

  5. 2016年1月6日 · 破解民調民調非做不可? 如何解讀? 對於公民來說,如果無法辨別民調的正確性與意義,我的建議是看看笑笑就好,不要以此作為投票標準。

  6. 2023年6月19日 · 鉅亨網. 2023-06-19. 分享本文. 「人工智慧(AI)時代」正式到來,AI 更首次被納入企業裁員理由,或許 AI 引發的裁員潮才剛剛開始。 咨詢機構麥肯錫在三(14 日)發布一份題為《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經濟潛力》的研究報告,分析師透過對 47 個國家及地區的 850 種職業(全球 80% 以上勞動人口)的研究,探討 AI 成指數級發展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哪些行業的衝擊最大? 哪些人面臨失業威脅? 以下為報告主要內容: 1、AI 取代人類工作的時間被大幅提前 10 年,在 2030 年至 2060 年間(中點為 2045 年)50% 職業逐步被 AI 取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