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25日 · 客委會透過辦理客庄地方創生移居計畫」,希望吸引創造性人才移居或返鄉鼓勵有意願者發揮創意與靈感重新活絡客庄。 圖片來源:客委會提供。 我們希望地方的產業能擴大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把年輕人招募回去因此我們也進行地方產業的輔導有一些年輕人想要創業就提供他們地方創業的貸款全額補貼前 3 年利息,3 年後的利率則約 2.3% ,資本性支出最高可以貸到 1 千萬元、週轉性支出最高 5 百萬。 換句話說,我們透過很多種不同的方案,來鼓勵年輕人回到客庄,無非就是客庄必須要有年輕人在,這樣政府許多的想法跟政策才有辦法落實,像是「數位轉型」這件事情。 從明年開始,客委會也跟中小企業處及科技部合作,推動「369客庄產業數位升級計畫」,主要會做兩件事,首先,要進行客庄社區產業升級。

  2. 2017年12月1日 · 為均衡城鄉發展國家發展委員會自105年起推動設計翻轉地方創生理念透過設計翻轉進而達到地方創生之願景由地方自發性思考帶動產業發展及地方文化提升展現地景美學並塑造地方特色使地方留住人才人才深耕地方形成正 ...

    • 泳池剛好可以養鯊魚
    • 來去學校住一晚
    • 鏡頭拉回台灣
    • 推薦閱讀

    日本高知縣椎名小學在 2005 年因少子化而廢校,經過地方政府的改造成為了高知縣的知名觀光景點—— 室戶廢校水族館。2018 年開館後短短半年就吸引 8 萬人次的到訪,在推特上也引起熱議。 在這座由學校改建成的水族館,有超過 50 種以上的生物,還可以近距離觀察稀有的黑海龜。校園內 25 公尺的游泳池也改建成海洋生物展示區,雙髻鯊、海龜與鯖魚、比目魚都在此悠游。而走廊間的長型洗手槽也改造成觸摸池,飼養著螃蟹、海參、海星等,提供小朋友實際觸摸。

    日本的保田小學是另一所不敵廢校命運的校園,但卻在廢校之後成為了千葉縣重要的觀光景點。據《關鍵評論網》的報導,保田小學附近的居民在執行廢校之前,就開始討論廢校轉型,籌備期歷經 4 年,最後只花了 1 年 9 個月完成校園的轉型。 保田小學轉型後,一樓是「里山食堂」,邀請在地商家進駐,提供各種在地風味的美食。二樓則改為「住宿空間」,遊客可以名正言順地躺在教室中看漫畫。體育館則成為「里山市場」,販售各種在地農產、伴手禮、文創商品等,成為千葉縣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

    面對少子化議題,日本及早開始應對,展開地方創生除了空間再利用外,也製造不少就業機會,吸引年輕人返鄉,解決城鄉發展不均的狀況。 看向台灣,教育部預估 2028 年大一新生將創下16 萬人新低,面積更大的校園也將面臨廢棄。環境資訊中心認為政府左手鼓勵青年返鄉,右手進行廢校後卻沒有再生利用的進度。呼籲政府應在「城鄉均衡發展」的情況下,評估台灣的廢校進程。

    【富者越富,窮者越窮】六都握全台 75 %資源,彰化縣人口 15 年少 4 萬人 號召村民買下所有土地!阿爾卑斯山深谷村落用一座座小木屋,搭建沒有財團的人間仙境 【報橘專訪】「你隔壁鄰居有在用,來學一下吧」——從創造環境開始,年輕人領軍打造社區產業聚落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左、右,翻攝自YouTube,經編輯合併。)

  3. 2020年7月29日 · 因此在許多討論地方創生的場合中我總習慣播放林強的〈 向前行 〉與林生祥的〈 風神125 〉作為開場透過音樂的敘事感受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社會大眾對於都市是一個好的生活環境能夠出人頭地的嚮往以及 隨之而來對於留在農村、回到農村的排斥。 但所謂「好」、「有品質」的生活指的是什麼呢? 客觀而言,相較於農村,都市無疑地有著較佳就業、就學、就醫的便利性,在各種軟硬體公共服務的表現上亦較完善;然而我們也同樣可以在親身經驗與媒體報導中,看到農村生活漸漸成為當代少部分年輕人思索未來的一個選項,而且在心態上也不若〈風神125〉般訴諸悲情。 儘管如此,曾經在與各地返鄉青年聊天的場合,聽到他們半開玩笑地說: 「剛回來的時候,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朋友……」

  4. 2018年7月20日 · 日本推動的地方創生農產加工品的研發成為地方經濟創生的重要主軸政府鼓勵有食品開發能力的人員下鄉甚至進行名廚的城鄉交流或是讓負責農事的公務員地方農青接受食品開發課程

  5. 2020年11月20日 · 行人文化實驗室 2020-11-20.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 《地方創生最前線全球8個靠新創企業觀光食文化和里山永續打開新路的實驗基地》 , 行人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首圖來源: 維基百科 ,CC Licensed。. 【《BO》編輯 ...

  6. 2020年9月22日 · 穿越一甲子的悠長歲月,由上一代林享麟親手製作的紙傘。 圖片來源:聯經出版社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但即使有過經驗,在重新開始製作的時候,仍舊費了番工夫確認細節。 「我用回憶的方式去做。 一點一點地,回想當時他教我的工法,我跟太太努力很久,當再做出第一把傘的時候,那種感覺是完全不同程度的喜悅。 」傳承傳統,堅持古法,是林榮君紙傘的核心價值,不過再怎麼復古,也還是得讓顧客能買一把喜愛的傘回家。 擁有設計背景的吳劍瑛受到公公的影響,雖然也在傘面作畫,但也同時思考如何不讓傘面專美於前,使傳統工法的精巧細膩也被注意到。 她設計出近似傳統紙傘的素雅,在原本糊上箭形棉紙的地方,以剪紙呈現。 「起心動念是皮影戲,皮雕透過燈光展現美感,剪紙也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