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20日 · 烟花颱風有可能侵台帶來強風豪雨台東 2 期稻已陸續插秧颱風影響不大不過釋迦文旦柚香蕉酪梨金針洛神葵都正值開花結果期或是等待採收農友擔心風強雨大。 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友,務必加強田間排水、防風措施及病害防治等防颱工作。 水稻——風雨後增排水. 台東場提供台東重要作物預防措施供農友參考,有關水稻部分,待風雨過後儘速排水,並補施肥料促進生長。 果樹——熟果速採、未熟果套裝、加強炭疽病防治.

  2. 2022年9月6日 ·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颱風生成最多的區域臺灣日本都在這條颱風必經的路線上。 對科學家而言,研究對象就在自己家門口、可以親身感受颱風,改進預測,減少國人災損,就是當仁不讓的義務。 2001 年夏,臺灣接連被橫掃花蓮縣及南投縣的桃芝颱風、造成臺北捷運淹水的納莉颱風侵襲,災情慘重;國科會鼓勵科學家提出突破性研究,吳俊傑所主持的《 追風計畫 》,就在國家有計畫的投入資源中申請到經費,從 2002 年 8 月起,與美、日等關心颱風預測的國家,開啟跨國的團隊研究合作。 吳俊傑指出,《追風計畫》經過一年準備期,佈置飛機與觀測設備、訓練科學家與研發標靶觀測策略,試飛 4 次後,2003 年 9 月 1 日的杜鵑颱風,就是團隊第一次正式「追風」。

    • 颱風減少、春季雨季量也減少
    • 離岸風場下風處風速減弱,專家提醒:澎湖風機發電效率可能減少
    • 更多颱風知識

    環變中心最新研究指出,未來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西北太平洋高壓會變強、颱風數量會減少達 40%,東亞與西北太平洋的氣候將會變得更乾燥。「高壓增強,颱風會減少,導致高壓更強。」不過,該研究也強調,目前模式推估的空間解析度太粗,推估出來的未來氣候變遷,可能會有明顯的偏差,仍須進一步釐清偏差的影響。 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 5 日舉行「深度減碳邁向永續社會計畫」年度成果發表會,環變中心副主任許晃雄主持的「高精度大氣模擬及環境衝擊研究」,透過大氣模擬的分析,評估全球暖化趨勢對台灣大氣環境與風能潛勢影響。 空污問題近年來特別受社會關注,許晃雄表示,台灣秋冬到春季空污問題較嚴重,「特別是 3 月的 PM2.5 濃度會特別突出,且細看空污超標日的主要是吹東風,這時的雨量減少、空污濃度較高。」他說,根據目前的推估...

    此外,該研究也預測,若未來在空污季以 7GW 的風力發電取代林口發電廠、台中發電廠、大林發電廠及興達發電廠等北中南共 15 座既有燃煤機組,「PM2.5 造成的空品不良日數可以減少 6%,特別是中南部地區的改善會更加明顯,雲嘉南地區可減少達 15%。」不過,對於臭氧污染的改善則較無幫助。 環變中心研究員林傳堯透過天氣研究與預報模式(WRF)的風電場參數(WFP),去模擬目前已規劃的所有離岸風場共 700 多支離岸風機安裝後,風場排序陣列及尾流效應對周圍大氣環境可能的影響。 林傳堯說明,目前規劃的離岸風場多聚集在彰化外海,該處原本為平坦空曠的海洋,但未來蓋滿了離岸風機後,在大氣環境就像形成一座人造的小山丘,會有阻隔效果,氣流受到風機阻擋,會導致風速減弱並產生擾動。 研究指出,在東北風的情況下,...

  3. 2022年9月8日 · 前幾日超級強颱軒嵐諾從台灣東部海域拂過除了神奇的 Nike 勾勾路徑許多人也在討論軒嵐諾這個颱風名字聽起來非常好吃」,像某款餅乾牌子。 這個乍聽之下很甜很美味(但其實很可怕)的颱風,實際上是以寮國的軒嵐諾國家保護區(Hin Namno National Park)命名。 從千禧年起,香港、日本、泰國……等世界氣象委員會 14 個西太平洋周邊國家,開始合力製作「颱風名字清單」:每國貢獻 10 個蘊含本地文化自然風情的名詞,組成一份共有 140 個名詞的清單,每當西北太平洋與南海有熱帶氣旋成形,日本會負責從清單上依序挑選,幫新颱風命名。

  4. 2023年10月6日 · 2023-10-06. 分享本文. 台灣第一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原訂台灣時間 10/7(六)上午,在中南美洲的法屬圭亞那,搭乘法國亞利安公司的 VEGA 火箭升空,但在倒數最後一刻因監測數據微幅超標而取消。 國家太空中心在 9 日(一)凌晨,宣布於台灣 10/9 上午 9:00 再次挑戰升空,如今終於成功了! 這場發射倒數,國家太空中心(TASA)都有在官方 Facebook、YouTube 上全程轉播,你有一起見證到台灣這歷史性一刻嗎? 不論你是否看了轉播,或許你會好奇這顆衛星的來頭,它究竟肩負了什麼樣使命、到外太空後的任務是什麼? 《TO》彙整了獵風者衛星的小知識,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吧! (編按:本文於 10/9 更新發射進度) 獵風者衛星進入太空。

  5. 2018年7月11日 · 風力依照氣象預報颱風暴風半徑於四小時內可能經過的地區其平均風力達到七級風或陣風達到十級風。 二、雨量:依照氣象預報或實際觀測,各縣市降雨量達到 停班停課雨量參考基準 ,並且有造成災害的可能。 三、土石流:依照土石流警戒預報或實際觀測,各地區降雨量達到 土石流警戒基準值 ,並且有造成災害的可能。 四、房屋倒塌:各機關、學校的房舍或公教員工居住的房屋受到地震影響而倒塌或有倒塌的可能。 五、影響安全:天然災害造成交通、水電供應中斷或供應困難,影響通行、上班上課安全,或有造成災害的可能、必須撤離或疏散。 基本上,一般縣市首長用來判定是否放假的主要數據,會以風力和雨量作為最主要的基準,第五「影響安全」基本上為數據判定放假與否保留的一點空間,讓縣市長可以根據當地的其他因素,判斷是否要實施放假。

  6. 2023年10月6日 · 獵風者衛星為臺灣首顆自製的氣象衛星也將成為今年度改制行政法人後的國家太空中心所迎來的第一個重大里程碑獵風者衛星作為臺灣太空產業的里程碑. 2021 年 5 臺灣太空發展法三讀通過正式宣告太空產業成為臺灣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中重要的一環。 剛剛於去年 11 月宣告全功能測試完畢的獵風者衛星,含酬載有 82% 是由臺灣研發製造。 如果一切順利,獵風者衛星做為首顆自製的氣象衛星、繼福衛五號後第二顆臺灣自製的衛星,昭示臺灣除了遙測衛星,也有能力研製氣象衛星。 獵風者衛星的主要能力與海洋的風浪息息相關,能夠提供重要的天氣預測訊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