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1日 · 而第三期臨床試驗主要的測試目的在於評估藥物的長期安全性以及疫苗降低了多少風險指標等數據試驗病人數需要上千人並追蹤數月狀態才有可能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也因此常成為整個開發期中耗時最久花費最高的一期目前市面上的新冠肺炎疫苗因為研發期都只有不到兩年是一般藥物研發周期的 1/5, 故 COVID-19 疫苗幾乎都無法完整走完第三期臨床試驗但一定會完成前兩期的試驗並附上第三期的試驗中報告 COVID-19 的特殊性與需求的急迫性,台灣國產疫苗在走完二期試驗後確定疫苗對人體安全無害,就得申請緊急授權。 然而為何不比照 FDA 標準,在申請緊急授權時亦附上第三期的期中數據,成為這次國產疫苗最最主要的爭議點。

  2. 2021年6月9日 · 重症以及死亡的風險跟接觸風險應該一起評估。 美國 COVID 死亡人口三分之一來自安養院 台灣目前沒有很重視長照/安養機構的 COVID 風險— 這個去年麻州和紐約可是付了很慘痛的代價而學習到的經驗。

    • 一篇論文引發的風波
    • 媒體和科學的背道而馳
    • 死神重降
    • 一條痛苦而漫長的出路
    • 媒體的救贖與故事的終結
    • 參考文獻

    1998 年 2 月,著名的醫學學術期刊《柳葉刀》(Lancet)上刊登了一篇跟自閉症有關的文章,文章作者是英國皇家自由醫院(Royal Free Hospital)的醫生安德魯·維克菲爾德(Andrew Wakefield)。文章研究了12個自閉症小孩,其中有8個的父母表示,他們的小孩在接種了 MMR 疫苗之後,「行為變得有些奇怪」,並伴有結腸炎的癥狀。 維克菲爾德遂將其命名為「自閉症結腸炎」,認為同時接種 MMR 疫苗會使免疫系統「過載」,導致結腸炎,和可能一系列的自閉癥譜系障礙,並在新聞發布會上對媒體公開表示,「應該暫停三種疫苗的同時接種。」 2002年,維克菲爾德和一個來自都柏林的研究者又在另一個沒什麽名氣的期刊上發布了一篇對自己研究的綜述和兩份實驗報告,聲稱在 25 個自閉症小孩的...

    在孩子父母們陷入恐慌的同時,不少學者卻對這個「樣本量極小、沒有對照組的回溯性研究」表示了嚴重的質疑,研究「並沒能證明任何因果聯系,且無法用正常科學手段驗證」。 無論如何,這是一個轟動性的研究結果。 此文一出,自閉症和疫苗領域的研究者,總計花掉了上百萬英鎊研究費用,希望證實或者證偽其中的聯系。2002年到2005年間,這些研究相繼見刊,但除了維克菲爾德自己,沒有任何一個研究表明自閉症和疫苗之間的因果關系。相反,大量的研究都充分證明了 MMR 疫苗的安全性──不管是三種一起打,還是分開打,都不會對免疫系統產生危害。緊接著,英國官方機構國家醫療健康系統也正式宣布,沒有證據表明自閉癥和MMR疫苗有聯系。 實際上,在 1998 年第一篇文章發表的次年,皇家自由醫院的另一篇發在《柳葉刀》上的文章就已經否...

    科學界對於媒體的偏見性報導,實際上手段有限。在那個年代,英國紙質媒體和電視把控著絕大部分的聲量。「打了麻疹疫苗,小孩就會得自閉症」,讀完小報聳人聽聞標題的父母們,把寄來的免費疫苗丟進垃圾桶,拒絕帶孩子前往診所接種——由於倫理和自由權利方面的考慮,英國並沒有強制接種一說(1898年法案)。 就在專家們大量發表文章、否定 MMR 和自閉症聯系的那幾年,疫苗接種率一路跌至谷底,從 1995 的 95% 以上,猛降到了 2004 年的 81%;在人口密集的倫敦,接種率只有 61% 左右,有的地方甚至降到了百分之十幾。2002年,有高達 24% 的父母認為疫苗的危險大於疾病本身,有 26% 認為政府和醫療機構MMR和自閉症沒有聯系的說法「沒有說服自己」(not convinced)。 疫苗的缺失,直接...

    面對迫在眉睫的危機,英國國家健康系統如何保證疫苗的安全,重建民眾疫苗的信心?即使在醫療體系相對健全(要說明一點,健全≠高效)的英國,這個過程也是相當漫長而痛苦的。 實際上,長期以來,疫苗的致病風險時有被提起,但是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整個醫療體系已經能夠為疫苗提供足夠堅實的制度基礎。英國早在 1840 年就通過了第一個與疫苗有關的法案;二戰後的1946年,國家醫療健康系統建立開始,就規定了公共免疫各個政府主體之間的義務範圍。1963 年,獨立的免疫和疫苗委員會成立(Joint Committee of Vaccination and Immunisation),為政府制定免疫接種計劃和疫苗安全性的評估。 疫苗和接種事宜,由國家醫療健康系統總協調並由國庫提供經費支持,英國公共衛生署(Publ...

    最後,維克菲爾德的這篇論文,被證明是一場學術鬧劇。而跟著鬧劇起舞的媒體,則用另外一種方式完成了救贖。 2004年,調查記者布萊恩·迪爾(BrainDeer)在《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上發表了一篇經過四個月深入挖掘、證據確鑿的報導,指出維克菲爾德及其研究團隊在研究倫理上有巨大漏洞,並且和反疫苗訴訟律師存在利益交換。研究證據被人為篡改過,甚至研究對象兒童的父母,也是要進行反疫苗訴訟、期望索賠的家長。換句話說,揪著疫苗事故打官司的律所,賄賂了維克菲爾德,讓他為訴訟提供有利的「學術證據」。 這個報導再一次震驚了英國社會。2007年,英國醫學總會(General Medical Council)對維克菲爾德展開了長達 3 年的調查,最後宣布取締維克菲爾德的從醫資格。2010年,那...

    Wakefield et al, 1998, The Lancet, 351, 637-41. Peter McIntyre, Julie Leask, Improving uptake of MMR vaccine, BMJ. 2008 Apr 5; 336(7647): 729–730. General Practitioners Committee Focus on vaccines and immunisations Guidance for GPs Immunisation against infectious disease (Green Book), Public Health England, 2014, Sep. The Parliamentary Office of Sc...

  3. 2021年7月2日 · 中國使用 QR 經由演算法計算個案有無感染風險印度則使用生物辨識數據庫 Aadhaar 追蹤疫苗施打情形許多國家與地區也使用疫苗護照來辨識使用者是否已經施打疫苗。 這些科技都產生了疑慮,包括它們是否有效、會不會引發歧視,或者可能排擠無法使用技術或設備的人群等;另外,也有政府能否利用這些資訊監控大眾,企業運用在其他用途的疑慮。 智慧醫療資料隱憂三:政府使用資料的用途. 第三個隱憂,則是蒐集來的資料用途,可能會比原先設定來得多。 去年初疫情爆發後,新加坡推出「合力追蹤」計畫。 當民眾出入公共場所時,包含商場、個別商家、學校、公司行號及所有公共設施等,必須用「合力追蹤」手機 APP 或「行動防疫器」刷進刷出。 初期部分民眾由於隱私疑慮,使用意願不高。

  4. 全美目前約 10% 民眾 (相當於 3000 萬人) 完成疫苗全面接種美國疾管中心公布最新指南宣布接種疫苗後可不用戴口罩若暴露在有感染風險的環境下也可以不用被隔離但這些規範仍不包含大型聚集場所

  5. 2022年1月26日 · 陳建仁認為防疫下半場期間除了持續阻斷傳播鏈以外藉由接種疫苗提升群體免疫力是此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必須盡快將完整接種率提升到 65%~70%在此同時遏止不實且聳動的疫苗消息傳播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陳建仁認為施打疫苗能減緩疫情大流行讓病毒不會大幅度傳播同時降低病毒突變的機率, 但要完全撲滅 COVID-19 已不太可能,因為輕症與無症狀感染者會讓病毒持續存活,COVID-19 病毒也會為了自身延續,往高傳染力、低致死率的方向自然演化。 換言之,我們要有心理準備與 COVID-19 共存。

  6. 2022年2月17日 · 2 13 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指揮官鬆口表示可以研究評估解封的議題他表示元宵節後逐步鬆綁邊境商務旅客為優先將給予國民待遇不再依國家疫情風險而有檢疫天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