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8日 · 美國商務部於台北時間 7 日上午發布新聞稿證實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與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首度舉行視訊會談雙方在會談中討論台美商業與投資關係的重要性並同意透過新建立的美台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進行合作在會談中雷蒙多再次強調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以及台美商業及投資關係的重要性。 她並重申 美國對於與台灣就共同的經濟及商業問題進行合作,特別是在半導體供應鍊和相關生態系統領域,一直具有高度興趣。 雷蒙多表示,透過雙方合作,台美可以強化經濟連結, 帶來更多投資,並創造更多高薪工作 ;更重要的是,能夠強化關鍵供應鏈,藉此深化台美整體經濟關係。

  2. 2021年1月12日 · 綜合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及印度台北協會的數據20172018、 2019 及 2020 年期間台印雙邊貿易總額分別為 63.38 億美元、70.3 億美元、57.97 億美元、42.9 億美元(1 至 11 月)。

    • 訂單因疫情趨緩被砍,成衣廠心裡不好受
    • 醫材外銷不易,須符合各國認證標準
    • 推薦閱讀

    今年 2 月底台灣疫情處於緊張之際,政府借助產業界力量,找來儒鴻、聚陽、台南企業、衛普、薛長興、南六等生產防護衣/隔離衣;其中,聚陽是第 1 家承接最高等級P3 防護衣的成衣廠,吸引總統蔡英文與副總統賴清德登門參訪;足見紡織業在疫情中,寫下漂亮戰績,被譽為紡織業防疫國家隊。 周理平接受中央社獨家專訪時坦言,第一時間看到防護衣訂單從 900 萬件砍到 236 萬件,「數量怎麼差這麼多」;隔離衣本來規劃總件數 1700 萬件,最後砍到剩 1300 萬件。 因為政府追加訂單,「大家(廠商)配合之下,產線多拉、機器多買、原料多訂」,突然被調節訂單,必須承擔損失,當然心裡會不好受。 不過他強調,被砍單的同時,經濟部工業局立刻處理,從 4 月到現在持續找廠商開會商討對策,甚至找貿易局、貿協與外交部一起想...

    然而,外銷看似容易,執行過程困難重重。周理平點出最大痛點。 他說,醫材認證採屬地主義,若是要銷歐盟,必須先取得CE認證,美國則是AAMI標準。 由於各國認證檢驗項目不盡相同,台灣無須檢驗的項目,在歐洲或美國可能列為檢驗範圍;換言之,能否順利取得各國醫材市場「入場券」,恐怕是未知數。 目前政府正在盤點各國針對防護衣 / 隔離衣檢測項目,希望從中找到有機會外銷的國家。 不過紡織業者普遍認為,上述兩案很難解決當前困境。 第三方案則是衛福部、工業局與業者協商後,由衛福部傾向挪出 3.2 億元補償廠商材料、設備等損失,現階段紡織國家隊等待政府拍板定案。 周理平認為,當初政府對於防護衣/隔離衣決策過程是有瑕疵,「你回想看看,防護衣 900 萬件,台灣根本無法消化」,但是平心而論,政策雖有疏失,可是補救精...

    【用錢買不走的台巴情誼】建交 63 年巴拉圭不甩中國施壓:只有台灣是真朋友! 暢銷書都是灌水?知名作家坦言自掏 13 萬買自己的書,揭露出版界「買榜」歪風 【台灣囡仔毋驚艱苦】24 歲台灣青年獨闖新加坡,「台式叫賣」連星國官員都驚艷!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獨家專訪/紡織防疫國家隊遭砍單 周理平:第一時間嚇到 〉。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CC Licensed。)

  3. 2018年12月3日 · 美中貿易暫時休兵台商該怎麼做才有助於己呢美中貿易僵局再現曙光經濟部官員認為短期對全球經濟有正面助益有助台灣出口表現但長期效益仍需觀察學者則認為美中並未正式停戰台商仍須且戰且走」,持續做好供應鏈布局

  4. 2022年7月4日 · Anice H. 2022-07-04. 分享本文. 觀察西方國家近期幾項貿易決策,我們可以發現「Friend-shoring」正逐漸成為國際關係新趨勢。 例如歐洲國家向美國(而非能源大國俄羅斯)購買天然氣、稀土金屬,澳洲與加拿大向歐洲(而非中國)採購半導體晶片;美國與歐洲也正致力於打造本土半導體生產供應鏈,以免過度依賴西方強權。 ♦ TO 延伸閱讀:美積極佈建半導體產業鏈,分析台積電、英特爾、三星會有哪些發展劇本? 什麼是「Friend-shoring」?

  5. 2021年4月16日 · 因應國際減碳需求,行政院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處長蔡玲儀表示歐美以貿易政策手段達到全球減碳目標, 臺灣如未實行減碳將不利於出口,因此政府增列徵收碳費, 將增收的碳費用於補助、獎勵溫室氣體減量工作、 發展及促進低碳技術與產業,應用於

  6. 2016年3月23日 · 報橘. 【太陽花紀念特刊吳聰敏台灣貿易困境與對策. CO 肥皂箱 2016-03-23. 作者: 吳聰敏 (臺大經濟系教授) 2014 年 3 月 18 日晚間,一群學生強行進入立法院議場,開啟服貿協議學生運動的序幕。 服貿協議是台灣與中國的貿易協定。 一般國家簽訂貿易協定的目的通常是要 解除既有的貿易障礙 ,包括進口管制與關稅。 貿易協定必然造成 利益重分配 ,因此,它會引發爭議與抗議一點都不足為奇。 例如,2012 年台灣也曾因為進口美國牛肉的問題,鬧得沸沸揚揚。 不過,服貿協議多了政治問題的面向,因此,爭議更大。 貿易與利益重分配. 欲探討自由貿易的影響,首先須了解 貿易為何不自由 ? 貿易不自由的原因可能是人為因素,也可能是非人為因素。 底下試由兩個台灣日治時期的例子來說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