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元邦皇冠商業大樓 ,又名華冠大樓,原名 麗榮皇冠大樓 ,位於 臺灣 基隆市 信一路與義一路口 中心商業區 ,是 基隆港 與 基隆文化中心 旁顯眼的地標商業大樓,也是基隆市最高的 摩天樓 。. 2001年由 麗榮建設 與 萬利營造 建成,地上33層、地下7層,高147.5 ...

  2. 壹家壹品 (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簡稱 壹家壹品 (英語: EJE (Hong Kong) Holdings Limited ,港交所除牌前:8101.HK),前稱 家夢控股有限公司 ( JIA MENG HOLDINGS LIMITED ),在2004年,由郭榮,在廣州(總部)成立「廣州家夢傢俬有限公司」(「廣東家夢健康寢具 ...

  3. 錦藝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簡稱 錦藝集團控股 ( 英語:Art Group Holdings Limited , 港交所 : 0565 ),在1994年由當時中國長樂縣文榕織布廠與香港興貿易公司,組成「福州華冠針紡織品有限公司」。. 前身為「錦藝紡織科技國際有限公司」。. 現時業務在 ...

  4. 1978年3月9日, 中華航空 831號班機,由機身編號B-1870之 波音737-222 型客機飛行。. 機上乘客92人(華人85人),航班人員全部9人。. 飛機於下午4時8分離開高雄,於5時許飛至香港上空時,機上工程師機務人員34歲的施明振進入及反鎖駕駛艙,以斧頭及利剪兩樣機上 ...

    • 發展歷程
    • 科研
    • 業務及合作
    • 爭議

    華大於1999年9月9日成立。2017年7月14日,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華大基因提供科學技術和精準醫療服務,通過基因檢測、質譜檢測、生物信息分析等多組學大數據技術手段,為醫療機構、科研機構、社會衛生組織等提供研究服務和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華大基因致力於科學發展及創新,科研成就及貢獻得到廣泛認可。在2016年的自然指數排名(Nature Index Annual Tables)中,華大名列亞太地區生命科學產業機構(life science - corporate)第一位,並連續七年蟬聯該排名第一。

    人類基因組計劃

    1999年9月1日,於英國茵格斯頓舉行的第五次人類基因組測序戰略會議上,華大基因創始人之一楊煥明提出,中國願承擔人類3號染色體短臂端粒一側約30厘摩爾(相當於約3,000萬個鹼基對)區域的測序和分析任務,佔整體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的1%,成為人類基因組計劃成員當中唯一一個發展中國家。 於同年9月成立的華大基因,與其餘14隊來自不同中心或學院組成的「中國人類基因組聯盟」(The Chinese Human Genome Consortium)即投入基因組測序工作,在1999年10月至2000年3月期間,進行了500,000桑格法核酸測序反應(Sanger sequencing reactions),成功完成6,400萬個鹼基對的測序原始數據,與其他五國科學家組成首個人類基因組序列草圖。其後,經過進一步的測序及分析,「中國人類基因組聯盟」呈交3,800萬個鹼基對的測序完整數據,與其他五國科學家共同完成《人類基因組的初步測序和分析》。在人類基因組序列草圖發佈記者會上,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對中國的貢獻表示肯定和感謝 。相關結果發表於《自然》科學雜誌上,為人類基因科學立下重要里程碑,其重要性與...

    水稻基因組計劃

    水稻(秈稻)基因組工作框架圖:華大基因於2000年啟動水稻基因組計劃,希望通過測序找出水稻產量相關基因,並於2002年在《科學》期刊以封面文章發佈首個水稻(秈稻))因組的工作框架序列圖,文章先後被引用接近四千次。此次由中國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水稻基因工作框架圖,是繼人類基因組之後完成測定的最大的基因組,也是當時測定的最大植物基因組。 水稻作為第一個完成基因組測序農作物,對解決全球糧食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建立了改善水稻品質、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基礎,並被當時《科學》雜誌期刊編輯認為水稻基因組研究工作,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較人類基因組更大。 水稻基因組精細圖:華大基因於2005年2月在《PLOS Biology》科學期刊發佈秈稻和粳稻的水稻全基因組精細圖及相關分析,發現其中只有2-3%基因是兩個水稻亞種特有的,為科學家研究各個水稻亞種的差異,在新層面上探討雜交優勢的機理,以及為禾本科植物的比較基因組學和進化研究奠定了基礎。 全球3,000份水稻核心種質資源重測序計劃: 2011年,華大基因與中國農業科學院(CAAS)和國際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

    炎黃計劃

    2007年,華大基因於深圳展開名為」炎黃一號」計劃,約於半年內成功繪製首張亞洲人基因圖譜 。科學家在這研究中找出逾三百萬個多態性位點(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並與資料庫已有的白種人基因組比較,發現當中的13.6%,即約41.7萬例遺傳多態性位點是亞洲人基因圖譜中獨有的,並對相應的基因功能進行了探討,較全面地闡述了中國人基因組結構的特徵。「炎黃一號」作為中國人參照基因組序列,從基因組學上對中國人與其他族群在疾病易感性和藥物反應方面差異作出了解釋,揭示了中國人自主的基因組研究與中國人的醫學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關聯性和必要性,對中國的基因科學研究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該研究於2008年11月在《自然》科學期刊以封面文章發表。

    國際基因組學大會

    由華大基因主辦的國際基因組學⼤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omics, ICG)是組學(omics)領域一年一度的全球性學術活動,於2006年首次舉行。華大基因聯同其他合作夥伴邀請全球專家,就不同組學,例如基因組學、蛋白組學、代謝組學等的生命科學範疇,發表最新研究並進行各類學術交流。國際基因組學⼤會以「基因科技造福人類」(Omics for All)為主題,旨在為生命科學提供交流平台,促進全球範圍內組學研究的合作、創新和應用。多年來已先後有超過13,500名專家出席會議,成為一個重要國際學術會議。 第十六屆國際基因組學⼤會(ICG-16)於2021年10月召開,大會主題為「組學與國際合作」,會議涵蓋多個領域,探討目前世界上困擾人們的三大問題:生物多樣性損失、氣候變化及公共衛生危機。大會宣佈時空組學國際合作中心落成,成為了全球首個時空組學國際合作中心。

    時空組學聯盟

    華大基因發起的時空組學聯盟(SpatioTemporal Omics Consortium, STOC)是由來自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16個國家的80多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化科學聯盟。 2022年5月4日,華大基因以時空組學專題的形式發佈了全球首批生命時空圖譜,該時空圖譜首次從時間和空間維度上對生命發育過程中的基因和細胞變化過程進行高精度的解析。通過運用時空組學技術Stereo-seq,首次繪製了小鼠、斑馬魚、果蠅、擬南芥四種模式生物胚胎髮育器官的時空圖譜。系列研究展現出動植物器官形成過程中細胞的動態演化,其中小鼠胚胎髮育時空圖譜的科研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細胞》科學期刊發表,研究人員通過Stereo-Seq技術對發育中的小鼠胚胎以高分辨率和測序深度進行組織的分析和研究。另外三項研究描述了使用Stereo-Seq繪製發育中的果蠅胚胎和幼蟲、斑馬魚胚胎髮生和擬南芥葉片轉錄組分析的過程,登上了《細胞》子刊《發育細胞》的封面。 時空組學被《自然-方法》評為2020年度技術,在2022年再度被《自然》評為值得關注的七大年度技術之一。華大的時空組學技術能同時實現「亞細胞及分辨率」和「釐米...

    IPO文件數據不一致爭議

    2017年11月,華大基因IPO的不同版本申報稿中,出現了數據不一致的「打架」現象,引發了媒體關注;當月27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函詢問,華大回應為統計口徑不一致導致。由於未能實現真實、準確的披露,市場對華大保持懷疑態度。 至2018年6月,華大基因完成7個月蒸發680億,經營現金流淨額下滑。同月,天涯社區出現舉報文章,華大基因在連續負面話題後又陷入「圈地門」;而《華大癌變》文章對其無創基因檢測技術抱持質疑。華大股價繼續下跌,半個月內市值蒸發百億;一周內三度發布增持公告。

    2019年虛報利潤爭議

    2019年4月,因為淨利潤虛增千萬,深圳證監局對其發送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華大基因回應辯稱為信息系統不完善等原因導致。至2019年5月,其市值較其高峰期跌去近七成。

    基因授權爭議

    2018年10月,中國科技部網站公布了六項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處罰,其中就包括華大基因。華大基因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華大基因主要是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未經許可與英國牛津大學開展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研究,同時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中國境外。

  5. 華龍一號 (代號 HPR1000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 壓水堆核電站 技術 [2] ,由 中國核工業集團 及 中國廣核集團 聯合研發,是兩個集團分別研製的 ACP1000 與 ACPR1000+ 兩種三代核電技術融合的結果。 「華龍一號」技術方案已被中國部分核電站機組採用,並出口 巴基斯坦 ,亦計劃銷往 阿根廷 和 英國 等國家。 介紹 [ 編輯] 華龍一號的總設計師為 邢繼 [3] 。 華龍一號設計壽命為60年,反應爐採用以法國M310機組為基礎研製成的157堆芯 (157個燃料組件)重新設計改進而來的177堆芯 (177個燃料組件)設計,堆芯規劃每18個月進行換料,電廠可利用率達90% [4] 。

  6. 僑冠大廈 (英語: Kiu Kwan Mansion ),位於香港 北角 英皇道 395號,於1966年落成(58年樓齡),樓高28層,建築高度95.12米(312.06英呎),分為A、B兩座,由 余緒麟 建築事務所設計,建築風格為 現代主義 。. 大廈位於 香港島 北角 的 英皇道 與 糖水道 交界,鄰近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