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1月21日 · 結婚前交往多久,才能保證婚姻幸福?. 其實有很多要素比「交往時間」還重要。. 來看看心理學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Pinsoul. 在眾多的朋友裡面,你不乏聽到因為相親,才約會一兩次就覺得要結婚的人。. 但也不乏有許多朋友 ...

    • 越是將要結婚,越容易互相猜疑。當你們在做婚姻決定時,謹慎會碰撞出更多猜疑。多數人會不由自主地將對方代入自己聽說過的那些結局悲慘的婚姻故事中,懷疑對方不誠實、偏執、控制狂、自戀、黏人、有家暴傾向⋯⋯當然,這些你懷疑伴侶身上存在的毛病都有可能是真的,但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 吵架不好,但不吵架更糟。想要走入婚姻的伴侶們需要學會如何科學地吵架,並最小化其傷害。在你們互相戴上戒指之前,你們可以重點關注一下你們吵架的過程。如果你和伴侶在吵完一架後,依然不拒絕結婚的決定,那就說明你們都知道了該如何控制爭吵。
    • 先投入所有,再決定是否願意一生如此。愛情就像購物,人們都想先試用再購買,可惜婚姻不能「試用」。但你可以先試著投入所有的努力到這段關係中,再決定結果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 學會聰明地維護自尊。戀愛的浪漫在於你可以完全做你自己,愛得瘋狂;但是婚姻關係卻少了一絲夢幻,多了一些現實。你不能任性地做自己了。你要學會控制你的脾氣,給另一個人騰一些空間。
  2. 2019年12月23日 · 夫妻倆交談涉及興趣、愛好、人生觀、價值觀,能對一些事物能提出不同的見解,就像跟比較好的友人相處,大部分的夫妻都處在這一層。 第三層:你們是知己愛人. 夫妻兩人能分享心情,彼此說得出心裡話,坦率的表達自己 ,相互理解信任。 到了第三層,就是真的深入對話的親密夫妻。 第四層:可遇不可求的心靈伴侶. 夫妻之間無話不談,幾乎沒什麼隱私,無論喜怒哀樂都可以放鬆地說給對方聽,除了信任之外,還能理解對方、接納彼此的所有,同時,夫妻擁有共同的理想、目標與三觀。 諮商師認為,很多人在談戀愛的時候可以談風花雪月,講心事。 但是婚後,交談就只停留於現實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再等到孩子長大,夫妻雙雙退休,有了多餘的兩人時光,卻早已經回不去心靈交流的那個階段。

    • 怎樣才能讓家庭幸福?
    • 「家庭效能信念」刻劃家的模樣:你能否勝任家庭角色?
    • 女性對教養最自信 男性對婚姻有把握
    • 影響家庭滿意感的關鍵:婚姻效能
    • 維繫婚姻家庭:女性情感優先 男性重視義務
    • 11 年之後,你還幸福嗎?臺灣人說 Yes
    • 延伸閱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安娜.卡列尼娜》的一開頭,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寫下這句韻味深長的斷言,彷彿道盡家的一切悲歡離合。但回到每天與家人的日常相處,我們或許更想具體地知道:家的幸福如何相似?如何才可能幸褔?

    中研院民族所兼任研究員朱瑞玲與博士後研究員劉蓉果,以「家庭效能信念」作為核心概念,透過心理學的經驗研究,試圖理解家人間各種互動關係對個人、家庭幸福感的影響。 簡言之,為我們刻劃出家的模樣。 研究採用「社會認知理論」,從美國總統科學獎得主、人格心理學家 Albert Bandura 的核心觀點出發,強調人不是被動受到家庭與外在環境影響,而是雙向、多向地產生互動關係。家庭也是在不同家人間交互關係中,影響我們、也被我們影響。 由此,劉蓉果以「效能信念」作解釋。效能信念是個體行動的基礎,在特定的情境中,個人對自己成功完成任務的判斷與信心。換句話說, 「家庭效能信念」就是我們對自己能否勝任家庭角色的信心判斷。 研究區分三種家庭效能感,討論家人間互動關係的品質:侍奉父母的待親效能,對待子女的教養效能,與...

    研究採用中研院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SFD)的數據資料,透過面訪,蒐集同一家庭、跨年度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三種家庭效能感彼此都是中度以上的正相關,劉蓉果指出,家人關係本來就是一體,互動關係會彼此影響。 但有趣的是,男女的「自我評估」很不相同。 如果比較三種效能感的性別差異,女性較擅長與子女、父母相處。但婚姻效能則男性高於女性,先生相對更有把握。劉蓉果補充,回溯過去和婚姻有關的研究,結果也和兩人研究相符──男性的婚姻滿意度多半高於女性。 是男人的婚姻自我感覺良好?或者因為不能說破的爺們自尊,男人對婚姻的標準答案只能是「盡在我掌握」? 朱瑞玲提出自己的解讀:要讓丈夫回答關於孩子教得好不好、能不能跟父母溝通,他或許有點心虛。因此和其...

    家庭效能信念有何重要?研究顯示,三種效能信念都能預測兩年後的家庭情感,意即待親、教養、婚姻的互動關係,會影響家庭生活的滿意度。 其中,婚姻效能最具直接影響力。 你幸福嗎?幾年後,你對家庭生活還會滿意嗎?先問問你的婚姻! 劉蓉果分析,華人文化特別強調親子關係,過去的家庭研究也多半著墨在上下的互動。但如果回到個體主動性與能動性,婚姻是更對等的關係。在這項關係中,個人對自己能掌握、控制的程度更有把握和自信,因此也較容易從婚姻關係影響家庭的維繫。 2007 年首次調查家庭效能信念,11 年後,在 2018 年又再進行一次調查。因此她們也做了跟進研究。在控制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等結構因素的影響之外, 2007 年的效能信念全都可以預測 2018 年的效能,也能預測 2018 年的家庭生活滿意度。 三項效...

    家庭間的互動關係特別是婚姻效能感,影響了家庭幸褔。那麼,又是什麼因素影響這些效能感? 研究回溯支持家庭效能信念的價值來源,區分出四項倫理價值觀:義務性孝道、情感性孝道、婚姻價值與情感價值。朱瑞玲表示,這些都是華人文化裡重要的家庭價值,有上下,有平行;有情感,有制度性的,影響了我們如何看待家人間的互動關係。 研究發現,男性對義務性孝道的重視度高於女性,情感性孝道兩性差不多。男性比女性更傾向肯定婚姻價值,但對於情感價值兩性也約略相等。換句話說, 劉蓉果解釋,調查顯示,對於家庭情感價值,男性跟女性沒有太大差異,但男性背負更多責任跟義務,包括對婚姻制度的重視,「他必須得結婚。」 就婚姻效能感而言,兩性都明顯受到「與配偶感情」的影響,感情越好,對婚姻互動就有比較強的信心。但除此之外,男性婚姻效能還受婚...

    這項研究的追蹤調查橫跨 11 年,因此數據也呈現出跨時的世代變化。想像一下,現在的你對婚姻、育兒或許自信滿滿,11 年後你會給自己打幾分? 實調結果很有趣。除了年齡最長(72 歲-83 歲/2018 年)的這一組,其他各年齡段的效能信念,不約而同都在 11 年後呈現下滑趨勢。 研究提出一個可能的解釋。11 年跨越了多重生命週期,每個人需要面對各種不同的家庭任務與挑戰,對個人來說這意味更多責任及壓力。 最年輕的一組,已從當年的 27-38 歲晉升為 38-49 歲,不論是家庭、職涯、人生責任與壓力,想必更沉重複雜。兩人推斷,新的任務、困難與挑戰,很可能讓自我效能信念產生下滑。相較之下,對最年長的這一群人來說,家庭主要責任已盡,在家中可能早已經無所掛慮,效能感就不再變化。 2018 年的調查顯示...

    「我是愛他的,但最近看到他總覺得心煩。」研究:造成婚姻走向離婚之途的 4 個地雷 【當對方的神隊友】研究:「雙少用幽默型」夫妻,對婚姻的滿意度最高 【如何擁有幸福婚姻】心理學家:讚美與責備的「黃金比例」,是婚姻成敗最重要的變數 (本文經合作夥伴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你幸福嗎?臺灣家庭滿意度研究:婚姻效能最關鍵〉。)

  3. 2018年4月3日 · 男性在結婚前平均曾有六次以上的戀愛經驗,女性則是五次。 這些感情經驗和婚姻的幸福與否到底有沒有關聯呢? 其實,人們在婚前的戀愛經驗和次數或許對於婚姻的品質並沒有很直接的關連;但也並非毫無關係。

  4. 2020年12月9日 · 結婚多年,每天和另一半相處,彼此之間已經沒有火花了嗎? 如果想要讓夫妻的親密關係細水長流,可以參考由心理諮商師、婚姻治療師等專業人士分享的3個方法。

  5. 2017年11月8日 · 宋慧喬說,她的愛情觀是「交往時勇敢去愛,分手後就瀟灑離開」但其實,有多少人能和她一樣瀟灑呢?. 很多人選擇在沒有愛的關係中掙扎,背後的原因,說到底就是「不甘心」三個字吧。. (責任編輯:蔡芷庭). 文/海苔熊. 前幾天睡前看到一則新聞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