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30日 · 在岛内宗教学者、原政治大学教授李丰楙看来,无论妈祖还是保生大帝,这些传统信俗代表了岛内民众对大陆原乡的强烈归属感,承载着与地缘、血缘相匹配的两岸文缘。 回顾历史,早期大陆先民来台开垦,带来原乡神祇和信俗,成为他们筚路蓝缕一路开拓的精神支柱。 如今,以妈祖为代表的传统信俗早已嵌入台湾民众的生活,成为无法割舍的民族文化基因。 “三月疯妈祖、四月迎王爷、五月城隍生”,这是不少岛内民众熟知的时令信俗活动。 几百年来,一代代台湾民众参与其中,了解到自己的根在哪里。 在共同文化基因之上,这些信俗活动也成为两岸同胞之间不可或缺的“心桥”。 “镇澜宫创建迄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信仰妈祖应饮水思源,认识到台湾与大陆血缘地缘的关系,并发挥妈祖救人济世精神。

  2. 2017年10月12日 ·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只不过和大陆有些地方不太一样。 台湾人过春节的方式,主要是和福建闽南客家地区差不多。 先说台湾有没有春运吧? 肯定是有的,只是没有大陆这么严重。 你想想,一样和大陆都是要回家团圆的,大家坐火车、高铁、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怎么可能不挤? 但再怎么挤,也不至于抢不到票,也不会有黄牛票的情况。 再讲到春联,春联是在除夕这天就要贴上的,不过春联现在也很多都是印刷的,而不是用手写的。 而且有很多是春联加广告,如春联其实是某一个广告商印的,内容仍然是什么“天增岁月人增寿”,落款却是什么“XX饮料敬赠”。 除夕这天晚上当然也要吃团圆饭,也就是“围炉”。 在团圆饭前,要先祭祖,团圆饭之后就是守岁。 也就是熬夜熬到十二点,跨年之时,就可以放鞭炮,每家每户都会放,特别热闹。

  3. 2017年1月27日 · 教您4招避禁忌. 字号: 小 中 大. 春联年年贴,但里头的学问打着呢,您可知一二? (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中国台湾网1月27日讯 如果你家大门口的“福”字和“财”字颠倒贴,以为这样就会福到财到,或是上联下联分不清,左右乱贴一通,闹了笑话都不知道,搞不好还惹了禁忌。 贴春联学问大,台湾《中国时报》为您支招辨识,让您从大门开始,就展现有学问有知识的泱泱家风。 1.看句尾平仄. 先看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 (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 (平声)。 例句:“春风堂上通佳气 夜雨庭前种好花”,四声“气”是仄声,当上联;一声“花”是平声,是下联。 2.看字词含义. 写对联时通常上联是引导句,下联是引伸句,上联的价值多在引导出下联的涵意,下联才是主角。

  4. 2011年1月25日 · 台湾和祖国大陆各地一样,春节,也叫过年,是民间最为热闹、时间最长的节日。 一般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开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上元节)过完,才算全部结束,历时整整1个月。 尾牙。 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台湾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 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这一天,台湾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 (即土地公),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 (对房屋地基的崇拜)。 各商家行号也要在今天大肆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

  5. 2008年1月23日 ·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台湾过春节,与大陆各地差不多,可谓大同小异,保留着浓浓的传统“年味”,同时又带有台湾本地的一些特色—— 从农历腊月十六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台湾民间称之为“年兜时节”。 尾牙. 每月初二、十六,是台湾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打牙祭)。 腊月十六的做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所以称为“尾牙”。 做“尾牙”是感谢土地公一年来对事业生意和农作收成的庇佑,所以比平常的做牙日更为隆重。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这天,公司行号的老板宴请犒赏员工,以慰劳其一年来的辛苦。 过去有种旧俗,宴席桌上有一道菜是整鸡,中间的转盘一旋转,停止时鸡头对准谁,即暗示主人要解雇谁。 如今这种风俗早已绝迹。

  6. 2017年11月1日 · 2017-11-01 08:26: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资深媒体人到尾倾情献声——《我在大陆看台湾》 在大陆,讲到鬼故事,你可能会想到张震。 但是,在台湾,你只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鬼王——司马中原。 他讲的鬼故事都是大陆的乡野传奇,没错,他就是一个出生在大陆,之后随国民党来台湾的老兵。 所以,他从小听来的鬼怪故事,全部变成了他创作的养份。 我从很小就听司马中原的鬼故事,我上初中时(大约是1987年)开播了一个节目《午夜奇谭》,是半夜零点播出,主讲人就是司马中原。 虽然那时已经开始拼“高中联考”,每天读书已经读得快死了,但每到半夜这个时间还是忍不住打开来听,又爱听又怕听。 然后第二天就挂着两个熊猫眼去上课。

  7. 2010年8月26日 · 延续香火 家族大事. 台南的老店新万芳香铺创立于日治时代,老板郭清芳认为,“制香的由来原为消除秽气及疫病。 香在中国社会中,除了烟气袅袅升空可与神明沟通,也代表着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也因如此,华人社会对于子嗣“延续香火”一事,才会视为家族大事。 在台湾的民俗中,无论线香、香气与香灰,都蕴含着信众心中的感恩祈愿,希冀获得神明的灵力保佑。 因此,小孩收惊时,要倒拿着衣服,让香气环绕氤氲;祈求平安符时,要持符在香炉上绕三圈“过炉”;大年初一凌晨,庙宇信徒就要争着“抢头香”。 就连新盖庙宇的神只,也能透过分香、割火,分享大庙神佛的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