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3月23日 · 有一件案子是同時強姦一對母女那時民風純樸很多人被強姦是不敢報案的光報案的就有19人年紀最大的超過 60 歲、最小的才 13 歲。 但警方當時保守估計實際被害人數至少數十名女性,還綁架了縣議員跟商人要跑路費,後來還搞了件方 X 芳血案。 陳跟高進去整形診所,要整型逃亡。 診所裡有方醫師,方醫師的太太、鄭姓護士。 整完之後把鄭姓護士帶到隔壁房間強姦完再拖回來叫他們跪下,用行刑方式從後面往頭部一槍一個,其中也包括剛剛強姦完的鄭姓護士。 侯友宜後來質詢他時,說陳當時絲毫不在乎、無悔意,反而得意的笑,彷彿是他的得意傑作。 陳在還沒抓到時整個社會人心惶惶,國小國中門口放學都擠滿家長自己來載。 晚上九十點之後路上根本沒什麼人,那時連 X 是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後來因為民憤辭掉行政院長專任副總統。

  2. 2017年3月6日 · 高雄市議員蕭永達結合西區扶輪社雄中雄女雄商雄工與樹德家商今天舉辦英雄返校雄中自衛隊出巡大遊行重返自衛隊保護民眾路程強調公義和平精神副市長許立明表示,「雄中自衛隊是另類的二二八故事本省籍民眾伸手照護外省籍是肅殺事件中的難得溫情。 70年前的3月4日,二二八事件正襲捲台灣,雄中、雄女、雄商、雄工4校的本省籍學生成立「雄中自衛隊」,保護了外省族群。 70年後的今天,90高齡的自衛隊副隊長陳仁悲參與「英雄返校─雄中自衛隊出巡」活動, 帶著年輕學子從雄中紅樓出發遊行到昔日軍隊鎮壓的高雄火車站,短短500公尺,百感交集…(詳見 報導全文 ) 上面這則新聞並沒有記錄後來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的殘暴反擊,根據《維基記載》:

  3. 2017年9月26日 · 黃溫恭的女兒黃春蘭目前是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教授她今天出席開幕茶會表示父親被捕時她還沒有出生當她第一次讀到最疼愛的春蘭你還在媽媽的肚子裡我就被捕了」,頓時淚流滿面思緒既懊惱又憤慨黃春蘭表示我們對過去歷史的了解仍流於片段零散甚至誤解政府有不可逃避的責任與義務應該更積極整理研究將歷史正義還給受難者家屬將歷史真相還給下一代台灣社會。 這次特展展出的是何川、黃溫恭、黃天、高一生、黃賢忠、王耀勳、郭慶、蔡鐵城、陳振奇、邱興生等10 位政治受難者的遺書,遺書裡,還有人寫著「請在黎明來臨時來為我收屍」的字句,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編審杜劍鋒表示,這些珍貴的遺書是政治受難者在備受凌遲的過程或告別世間前,最令人動容的告白與傾訴。 關於黃溫恭的故事.

  4. 2015年3月17日 · 洗腦夏令營. 或許是深怕我們兄弟倆對於上人的業力還感受不夠,每逢暑假,父母便會自動自發的幫我和老弟倆報名慈濟 「快樂兒童精進班」, 雖然那時候的我連「精進」二字的涵義都不懂,也不確定這個地方是否真的「快樂」。 每逢周末,當別的同學們紛紛打開 Gameboy 連線對戰,或是在籃球場上盡情揮灑汗水的同時,我和我弟就得被乖乖送往慈濟的地方分會會館,穿上米白、深綠相間、胸口還有個大大慈濟標誌的「制服」,學習一些到現在為止還令我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們要學習師公上人成立慈濟時,不怕苦、不怕難的精神! 「吃飯時,要以碗就口、挺直背脊,才是有規矩的乖小孩! 「多餘的壓歲錢,要存起來給師公上人蓋學校!

  5. 2016年10月18日 · 《進擊之路》是金馬獎導演蘇哲賢耗時3年拍攝的新作,這部紀錄片描述了台灣近年來4位為正義發聲的人權律師──邱顯智、曾威凱、劉繼蔚、李宣毅一路走來的故事。 這幾年,台灣在追求民主的路程上發生許多指標性的事件。 2013年,一位單親媽媽因為生活困難,不滿政府施政,憤而在總統公開活動上向總統丟鞋抗議。 雖然總統並沒有真的被擊中,但之後單親媽媽仍被總統府提告。 就在此時,曾威凱主動向這位媽媽提出法律方面的援助。 當單親媽媽問起費用時,曾威凱說:「當妳丟出鞋子的那一刻,妳已經付了我律師費。 」而這起案件也成了進擊之路的起點。 事件發生不到三周,導演就和曾威凱律師見面,啟動了進擊之路的拍攝計畫。

  6. 2017年10月13日 · 這個興趣也太特別這位比起高樓大廈更愛古樸公墓的建築系學生以專業知識愛往古墓跑的怪癖一樣熱愛公墓的夥伴還原瀕臨絕種的高雄史甚至在一塊寫滿日文的外國人墓碑上發現潛藏的高雄海運發展史他發現了什麼

  7. 2015年6月25日 · 聯合報:「高雄市岡山區 76 歲蘇姓老翁21 日騎機車『送破布子食材到臺南市永康區給女兒』,沒想到迷路,騎了 2 天沒到臺南,卻騎到 300 多公里外花蓮市……。」 新聞內容看起來更加完整,解惑了《中時》、《自由》報導中,老翁因既要出門買破布子而迷路,但車上卻有一包「破布子」的疑點,原來這是要買來送給臺南大姊的! 從發稿時間來看,《中時》24 日、晚間 6 點發稿為最早;《自由》、《蘋果》、《聯合》則都為 25 日。 由此可以推測出,《中時》、《自由》報導的並非完整的新聞事實,而僅是讓新聞事件曝光,而《聯合》則是獲得更多資訊後才撰稿。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同樣一篇報導竟因不同媒體的敘事方式、寫作習慣而有所區別,因此若想藉由新聞媒體來了解時事,只固定看同一家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