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老街始創於18世紀中葉,曾於西元1895年遭日軍焚毀,隨後由住民自行復建。. 大正 5年(西元1916年)開始,在日本政府的主導下,由住民自費將傳統街屋形貌改造為仿歐風立面,以 古希臘 柱式、 古羅馬 拱門以及 巴洛克 裝飾,建構當時廣為流行的歐風街道風貌 ...
歷史沿革. 三峽老街為清朝乾隆年間,福建省泉州府安溪人士,渡海來此屯墾的發跡地,從位於長福街的福安宮,和位於最南側與八張交界處的另外一座土地公祠,三峽老街便開始在這兩座土地公祠之間的地帶發展起來,當時的商店市集,為現今的民權街附近 ...
有鑑於三角湧民權老街一帶具有其歷史文化背景及豐富的人文地景,為加強該地區的都市更新發展,期望吸引更多觀光人潮,2006年 臺北縣政府 執行辦理「三角湧老街傳統建築復舊工程」。 老街建築物特色. 除看街屋格局(一樓店舖和工廠二樓倉庫和生活起居)、清水紅磚主要立面材料、台灣閩南式建築風格外,其他特色設計有: 屋頂端的收頭: 有圓球形 平頂形 葉紋形 獎杯形 瓶形 磚疊澀等不同形狀。 女兒牆: 屋頂加蓋的小牆高約33-100公分左右,有實心、漏空和裝匾額框等 。 山牆:
三峽老街. 老街從清代中葉逐漸形成熱鬧的街道, 1895年 (光緒21年)因三峽居民抗日遭日軍焚街,1916年 (大正5年),在日本殖民政府的強力主導下進行「市街改正」,將原本參差不齊的街屋建築、寬窄不一的道路拆除重建,現存仿歐風立面,以古希臘柱式、古羅馬 ...
三峽老街的歷史. 三峽老街一般指的是民權街的南段,長約二百公尺,其建築從民國初年(1911)留存至今,人們所稱的三峽老街就是台灣北部紅磚街道維持最完整的民權老街,民權街原名「三角湧街」,是三峽早期的市集中心。. 建築的年代約是民國 5、6年左右 ...
以金牛角著名的三峽老街,又稱三角涌老街,自清朝以來即為繁榮的商業大街,日治時期經街道整頓後,新洋樓日漸興起,呈現三峽榮景。. 如今,踏入古樸的三峽老街,就像走進了時光隧道,綿延的紅磚拱廊與巴洛克式牌樓,形成老街獨特意象。. 三峽老街匯聚 ...
三峽老街區 民權老街:即清代三角湧街,為早期漢人移民沿著三角湧溪與鳶山山麓所形成的市街。 清代後期,由於染布業以及樟腦、茶葉等產業的興起,促進市街的繁榮。
三峽老街歷史由來 相關
廣告掌握住宿清潔及安全措施,為長短旅途做好萬全準備。 把握套票行程優惠,假期玩得更加盡興。探索當地玩樂,營造難忘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