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口腔医学院举行交大 医学院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宣讲会 + 更多 附属胸科医院成功开展全麻下一站式脉冲消融技术联合左心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届源申康复学术论坛暨上海市衰... 关于懿嘉”周末成长营——“秋日童画”户外亲子写生活...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臺灣正體. 工具.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位於中國 上海市 市中心的重慶南路,是中國一所國立醫科院校,也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醫科院校之一。 歷史. [編輯] 聖約翰大學 醫學院(1896-1952)、 震旦大學 醫學院(1911-1952)、同德醫學院(1918-1952)於 1952年上海高等學校院系調整 時合併成立 上海第二醫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校徽中的「J·A·T」代表這三所醫學院。 1985年,更名為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2005年7月18日,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與原上海交通大學合併,在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基礎上,組建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歷任校(院)長. [編輯] 1952.10-1953.12 宮乃泉 (書記,院長)
其他人也問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哪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月刊是什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标志是什么?
2006年9月24日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年博士生“致远荣誉计划”... 24-07-03 关于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调整的公... 24-06-21 培养工作
- 概览
- 历史沿革
- 办学条件
- 学术研究
- 文化传统
上海交通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首批教育部、卫生部共建高校医学院的十所部属综合性大学医学院之一,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创始成员之一。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前身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创建于1896年)、震旦大学医学院(创建于1911年)、同德医学院(创建于1918年)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7年,学校通过了“211工程”立项。2005年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由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入“985工程”高校行列。2010年11月,学院成为卫生部与教育部合作共建的第一批十个重点高校中的一员。
截至2022年6月,学院现拥有重庆南路、闵行两个校区;医学院包含25个学院(系),12所附属医院;学院现有教职医务员工42278名,专任教师854名,在职高级职称4912人,博士生导师1007人,硕士生导师1256人;有在校生9026名,其中本科3213名,研究生5533名,留学生280名。
前身史略
•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圣约翰大学是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建于上海的一所教会大学。建于1879年,1952年撤消,历时73年。在上海教会大学中历史最为悠久。 1879年—1896年,创建圣约翰书院,创办人施约瑟。建校初期相当于中等学校。1888年起,卜舫济任校长(至1941年)。 1880年,文恒理创办虹口同仁医院医学班。 1896年—1906年,改组为圣约翰学校,设置医科、文科、理科,学制先后改为四年。文恒理为医科主任。 1906年—1952年,注册学校名为圣约翰大学,先后成立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工学院、神学院、农学院。 1906年,圣约翰大学医学部,学制改为七年,毕业者授予博士学位。 1914年,广州宾夕法尼亚医学院和圣约翰医科合并,成立圣约翰大学宾夕法尼亚医学院,学制七年。先后由莫约西、刁信德任院长。 1947年,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成立,倪葆春出任院长。教学医院为同仁医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仁济医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宏仁医院(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震旦大学医学院 震旦大学始于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学院,1902年末,蔡元培等请马相伯建学院,马相伯捐三千亩地产予以资助,并请天主教法国耶稣会协助。 1903年—1912年,校名为震旦学院,校址在徐家汇天文台旧址。初设“文学”、“质学”(即科学)两门专业。1908年起设文、理两科。 1903年2月,震旦学院正式开学,马相伯自任监院(即院长)、总教习,亲定章程,确定震旦办学宗旨。 1905年2月,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篡改原定章程,学生集体退学,马相伯辞职,震旦学院停办。 1905年8月,震旦学院在法国耶稣会主办下重新开办,成为天主教法国耶稣教会直接控制的大学。 1912年—1928年,校名为震旦大学院,迁址卢家湾吕班路(今重庆南路)。1914年起,分设法政法政文学科、算术工学科、博物医药科。后改称法政科、工程科、医学科。 1911年,设震旦大学院医学先修科。医学先修科两年,临床实习四年毕业。教学医院为广慈医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安当医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 1912年,法籍传教士孔道明任震旦学院院长。 1914年,南道煌任院长,正式设博物医药科,学制四年。 1915年,改为医学科,学制六年。毕业授医学博士学位。 1928年—1952年,校名为震旦大学。1932年起,分设医学院、法学院、理工学院。1937年创设震旦女子文理学院。1947年增设文学院。 1932年,震旦大学获教育部批准立案,将医科改为医学院。院长由法国驻华使馆医师贝熙业兼任。增设牙医系,学制四年。 1938年,富莱梅传教士(法国里昂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博士)继任院长。 1948年,牙医学系改称牙医学院,学制六年,该系的创始人、系主任沈国祚任院长。 1949年,因国家急需口腔医务人员,牙医学院学制从六年改为四年。 1950年,牙医学院复称牙医学系。 1951年,据华东军管会高教处指令,将司徒博医师主办的上海牙医专科学校并入震旦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 •同德医学院
改革发展
•上海第二医学院 1952年9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根据中央教育部关于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决定,将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及同德医学院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划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10月24日,举行上海第二医学院成立暨首届开学典礼。宫乃泉兼任院长,胡文耀、王乐三、倪葆春、杨士达任副院长。12月,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批复同意成立中共上海第二医学院委员会,宫乃泉为党委第一书记,王乐三为第二书记。 1953年,广慈护校与仁济护校合并建成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护士学校。 1954年,宏仁医院划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 1955年,成立基础医学部、医疗系和口腔系。医学院首次招收研究生。 1956年,第九人民医院(原名伯特利医院)划归二医附属医院。宏仁医院改组为胸科医院,划归市卫生局。 1957年,二医护校下放,由广慈医院领导,更名为广慈医院护士学校。 1958年,国家实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第二医学院成为上海市的地方院校。关子展任党委书记。同年,新华医院建立,规划为附属医院,作为儿科系教育基地。上海第四护士学校划归新华医院领导,改名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护士学校”。上海市伤科研究所、校夜大学、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相继成立。卫生部批准儿科专业学制由五年改为六年。第九人民医院(原名伯特利医院)归还上海市卫生局领导。 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建设,改变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决定由上海第二医学院援建创立蚌埠医学院。 1959年,学校决定将医疗系分为一、二两个部,一部设在广慈医院,二部设在仁济医院。 1961年3月正式实施。 1962年,上海医学专科学校停办,并入上海第二医学院。6月,新华医院小儿科被命名为新华儿童医院。 1964年,第九人民医院重新划归二医为附属医院,作为口腔系教学基地。 1965年,学校受市卫生局委托在嘉定县开办上海半农半读医学专科学校(至1972年撤销)。 1969年,二医在皖南绩溪县、宁国县筹建后方医院。 1971年建成,后方瑞金医院、后方古田医院。 1984年,两院合并,改名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后方医院。 1986年,后方医院无偿移交当地政府使用。 1970年,开始举办医科二年制试点班,招收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六年共有毕业生2801人。 1972年,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学校正式招收医科三年制工农兵学员。 1975年,经市文教组同意,学校开设法语培训班,从应届中学生中招收50名学员(1978年10月作为大专生毕业)。12月,学校恢复研究生教育,招收试点班研究生22名,学制两年。 1976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第一批9名本科留学生入学。 1977年,全国恢复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学校招收本科生570名。 1978年,市委任命兰锡纯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院长。市计委批准建设宝钢医院计划,并明确宝钢医院为上海第二医学院教学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成立,所长高镜朗、郭迪。学校开始招收三年制硕士研究生。 1979年,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上海市免疫研究所分别成立。市教卫办批复,同意撤销上海第二医学院卫校,校舍移交嘉定县,原该校药剂专业并入新华卫生学校。 1980年,国家教育部确定上海第二医学院为全国重点高校。卫生部同意二医恢复“医学法语”专业,学制六年。二医夜大学恢复招生,开设五年制临床专业。上海市免疫研究所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免疫遗传学研究合作中心。 1981年,新华卫生学校改为“上海第二医学院新华卫生学校”,并经教育部审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二医大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建立医学系三部。同年,教育部批准,二医医学、儿科、口腔三个专业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二医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设6个博士点、21个硕士点。 1982年,二医大党委决定,在宝钢医院成立医学系四部。该院与上海科技大学合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同年,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成立。 1983年,该院编写的《医德学概论》经卫生部推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国内第一本医学职业道德专著。 1984年,二医成立检验系和生物医学工程系。9月,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联合建立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本年度,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高级医师进修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展望未来
•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6月官网显示,学院现有教职医务员工42278名,专任教师854名,在职高级职称4912人,博士生导师1007人,硕士生导师1256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竺(专职)、陈国强(专职)、谭蔚泓(双聘)、黄荷凤(专职)、董晨(专职)、陈子江(双聘)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振义(专职)、曾溢滔(专职)、杨胜利(专职)、邱蔚六(专职)、陈赛娟(专职)、项坤三(专职)、戴尅戎(专职)、王红阳(双聘)、宁光(专职)、张志愿(专职) [27]、范先群(专职) [69]、贾伟平(专职) [70]、夏强(专职)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院系概况
截至2022年6月,医学院包含25个学院(系),12所附属医院。有临床医学八年制(授予博士学位)、临床医学八年制(口腔医学方向,授予博士学位)和8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生物医学科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护理学)。临床医学八年制(法文班)、临床医学八年制(4+4硕博班)、临床医学五年制(儿科学方向)、临床医学五年制(英语班)是学院的特色班级。 •附属医院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公开示范课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成为国内首门护理专业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 组织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妇产科学、口腔解剖学、儿科学、口腔粘膜病学、医学影像学、外科学、临床血液学、现代遗传学、生物医学影像处理、细胞工程 •上海市市级精品课程(18门): 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儿科学、外科学、病理生理学、麻醉与危重病医学、医学免疫学、口腔粘膜病学、妇产科学、医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口腔颌面外科学、临床血液学、诊断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专科)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上海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首批入选项目(1个): “卓越研究型医师培养计划” •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首批入选项目(1个):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6月,医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项目)、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25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2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初步实现了产学研良性互动及转化平台的建设。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技发展处官网)
科研成果
•科研概况 •科研突破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官网) •馆藏资源
学院院标
•设计含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标志LOGO设计采用蓝色为主要基调,蓝色一直都是学校标志所常用的色彩,象征着智慧、沉着、理智等含义,与学校的教育形象吻合。 标志设计中间为象征医神的蛇杖,下方为“JAT”三字母,J是指St. John's University(圣约翰大学),A是指Aurora University (震旦大学),T是指同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于1952年院校重组时合并而成,以“JAT”三字母以示纪念。 标志中间内外层采用,齿轮半截形图案和流线型图线相互交融合成,寓意,医学院前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合并。 标志设计外圈采用半圆结合名字中英文的形式展现出来,易于识别和交流。 •医学象征——蛇杖:
学院精神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的《大医精诚》,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学习医学的人必须要对医学的来源和以后发展方向要有足够的了解,要往医学深度和广度发展,学习好勤,要仔细,不得丝毫懈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位于中国 上海市 市中心的重庆南路,是中国一所国立医科院校,也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医科院校之一。 历史. 圣约翰大学 医学院(1896-1952)、 震旦大学 医学院(1911-1952)、同德医学院(1918-1952)于 1952年上海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时合并成立 上海第二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徽中的“J·A·T”代表这三所医学院。 1985年,更名为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2005年7月18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原上海交通大学合并,在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历任校(院)长. 1952.10-1953.12 宫乃泉 (书记,院长) 1953.12-1958.2 孙仲德 (书记,院长)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位於中國上海市市中心的重慶南路,是中國一所國立醫科院校,也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醫科院校之一。 引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是位於中國 上海市的一所三級甲等醫院。 醫院目前由東西南北四個院區和 上海市腫瘤研究所 組成,西院位於 黃浦區 山東中路 145號,東院位於 浦東新區 浦建路 160號( 東方路 1630號),南院位於上海市閔行區浦江鎮江月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