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這句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 當時晉國發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 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 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 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成語: 不辨菽麥 [正文],注音: ㄅㄨˋ ㄅㄧㄢˋ ㄕㄨˊ ㄇㄞˋ (變) ㄅㄨˊ ㄅㄧㄢˋ ㄕㄨˊ ㄇㄞˋ,釋義: 菽,豆子。「不辨菽麥」指無法分別豆子與麥子。形容人愚昧無知、缺乏常識。語出《左傳.成公十八年》。 「頗別菽麥」

  3. 不辨菽麥造句:1、你整天讀書;連這么簡單的一筆帳都算不清;簡直是不辨菽麥的書呆子!2、一個不辨菽麥的人怎么能當好農業領導。

  4. 成語: 不辯菽麥 [正文],注音: ㄅㄨˋ ㄅㄧㄢˋ ㄕㄨˊ ㄇㄞˋ (變) ㄅㄨˊ ㄅㄧㄢˋ ㄕㄨˊ ㄇㄞˋ,釋義: 即「不辨菽麥」。 見「不辨菽麥」條。 01.《抱朴子.外篇.窮達》:「庸俗之夫,闇於別物,不分朱紫,不辯菽麥。

  5. 意思. 菽,豆子。 「 不辨菽麥 」指無法分別豆子與麥子。 形容人愚昧無知、缺乏常識。 語出《左傳.成公十八年》。 「頗別菽麥」 不辨菽麥造句. 例句. 他剛到農村時還是個 不辨菽麥 的小伙子,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磨練,現在已是個精通農藝的專家了。 別看他一副聰明樣,其實根本是 不辨菽麥 ,連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 他都這麼大了,卻連基本做人道理都不懂,這和 不辨菽麥 有何不同? 不辨菽麥注音. 注音. ㄅㄨˋ ㄅㄧㄢˋ ㄕㄨˊ ㄇㄞˋ (變) ㄅㄨˊ ㄅㄧㄢˋ ㄕㄨˊ ㄇㄞˋ. 不辨菽麥用法. 用法. 語意說明:形容愚昧無知與缺乏常識。 使用類別:用在「愚昧無知」的表述上。 不辨菽麥近義詞. 近義詞. 五穀不分. 不辨菽麥反義詞. 反義詞. 絕頂聰明 冰雪聰明. 不辨菽麥辨識. 辨識. 同:

  6. ︿. 回頂端. 成語: 不辯菽麥 [正文],注音: ㄅㄨˋ ㄅㄧㄢˋ ㄕㄨˊ ㄇㄞˋ (變) ㄅㄨˊ ㄅㄧㄢˋ ㄕㄨˊ ㄇㄞˋ,釋義: 即「不辨菽麥」。 見「不辨菽麥」條。 01.《抱朴子.外篇.窮達》:「庸俗之夫,闇於別物,不分朱紫,不辯菽麥。 」<a name="未辨菽麥"> </a>

  7. bù biàn shú mài. 解釋. 菽,豆子。 不辨菽麥 指無法分別豆子與麥子。 形容人愚昧無知。 語本《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 」後亦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 南朝梁.陶弘景〈相經序〉:「或 不辨菽麥,更保黃者,此又明其偏有得也。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菽,豆子。 「不辨菽麥」指無法分別豆子與麥子。 形容人愚昧無知、缺乏常識。 語出《左傳.成公十八年》。 「頗別菽麥」 典源. 《左傳.成公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晉欒書、中行偃使程滑弒厲公,葬之于翼東門之外,以車一乘。 使荀罃、士魴逆周子于京師而立之,生十四年矣。 大夫逆于清原。 周子曰:「孤始願不及此,雖及此,豈非天乎! 抑人之求君,使出命也。 立而不從,將安用君?

  8. 解釋: 菽,豆子。不辨菽麥指無法分別豆子與麥子。形容人愚昧無知。語本《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後亦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南朝梁.陶弘景〈相經序〉:「或不辨菽麥,更保黃者,此又明其偏有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