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23日 · 星馬泰. 發布時間: 2019/10/23 09:30. 最後更新: 2019/10/23 10:34. 分享: 年初,關注全球退休機制、擁有40年歷史的美國知名雜誌《國際生活》(International Living)發布了《2019年全球退休指數報告》。 全球十大最佳退休宜居國的國家中,泰國躋身前10名,位居第9名,是繼馬來西亞後,另一上榜的東南亞國家。 全球最佳醫療保健的國家,泰國則獲第3名。 報告根據13個評比專案來評選最適合退休國家,這些項目包括房地產價格、買賣與投資、租房成本、退休特別福利、生活費、綜合項目、娛樂與設施、醫療保健、退休的基礎設施、氣候、簽證與住宿、保健生活等。

  2. 2021年12月8日 · 「全球不平等實驗室」由專門研究貧富不均的法國經濟學家皮克提(Thomas Piketty)創辦,根據最新發布的「2022年全球不平等報告」顯示, 2020年是億萬富翁財富有史以來增幅最大的一年成為 富豪們的「黃金年代」 。 最富有10%佔全球收入52% 報告指,疫情之下,全球財富不均的問題日趨嚴重,全球人口中最富有的10%,擁有全球近76%的財富;然而,全球最貧窮的半數人口僅擁有約2%的財富。 在收入方面,全球最富有的10%目前佔全球收入的52%,而最貧窮的一半人口佔全球收入的8%。 平均而言,來自全球收入最高的10%個人每年收入為87,200歐元(767,698港元),而來自全球收入最低的半數人口,個人每年收入為2,800歐元(24,650港元)。

  3. 2024年1月10日 · 1. 政治形勢或拖累可持續發展. 2024年將會有多達40個國家舉行選舉,共佔全球人口的41%或全球GDP的42%。 隨著各國致力應對經濟和生活成本危機,氣候話題或會受到忽略,並使轉型計劃的融資和實施遭到延遲。 如果情況屬實,那麼其結果將對經濟增長和風險有重大影響,例如使日後的氣候轉型成本增加。 身為可持續投資者,我們正在量化這種情況對投資組合回報的潛在影響。 2. 氣候影響增加金融風險. 儘管各國政治對氣候議程出現分歧意見,但厄爾尼諾現象或會在2024年回歸,並進一步帶來破紀錄的極端天氣,除了有機會造成具破壞性的天災事件,也可能會增加金融風險,提醒人們反思氣候暖化的嚴重性,尤其是化石燃料補貼正不斷加重政府負擔。

  4. 2022年1月17日 · ESG趨勢政策. 發布時間: 2022/01/17 15:35. 最後更新: 2022/01/17 18:12. 分享: 近年各國及企業均愈來愈關注氣候轉變所帶來的風險由世界經濟論壇威達信集團SK集團和蘇黎世保險集團等合作編製的2022年全球風險報告顯示氣候行動失敗和社會危機成為全球主要風險。 【滙豐推環球可持續多元資產入息基金 投資考慮ESG因素目標每月派息: 按此 】 僅16%專家對環球前景感樂觀. 報告引述全球風險認知調查指,透過從去年9月至10月,從向世界經濟論壇的多個持份者、諮詢委員會以及風險管理研究所的成員中收集意見,集中分析當前經濟、社會、環境和技術緊張局勢帶來的主要風險。

  5. 2021年4月22日 · 好消息是世界各國政府積極支持潔淨能源並加快能源過渡的步伐。 瑞銀預計,現時市場以煤炭和石油作為兩大能源,在盡量減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以及石油儲備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可再生能源市場的佔有率將急速上升 , 並佔據煤炭和石油在市場原有的百分比。 【水資源及食安主題基金 邊隻一年回報達59%: 按此 】 3. 土地:推動資源可持續利用. 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實現氣候目標的關鍵。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80%的土地使用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可直接歸因於人類將天然林木、灌木和草原轉化為集約農業和商業林業。 誠然,如果人類不解決農業問題,就無法應對氣候變化。 4. 水資源:確保安全供水品質. 人口增長、生活水準提高、新興市場的工業化等長期發展以及基礎設施的缺乏,對水的供應和需求造成了重大影響。

  6. 2024年2月2日 · 分享:. 2024年最有可能出現的局面是全球經濟愈趨分化,美國經濟有機會再次成為「優等生」. 經過各大央行聯手加息後,通脹已由高位逐漸回落,美國亦未有如市場預期般陷入衰退。. 踏入新一年,環球經濟是否能再次避過衰退、央行何時展開減息周期 ...

  7. 2022年10月25日 · 亞洲區佔全球碳排放量52%,亞洲各國尤其中國和印度投放龐大資金支持低碳經濟轉型,亞洲綠色變革推動大量新興行業在近年急速冒起,包括電動車、鋰電池、光伏產業、環保科技等創科行業,長期增長潛力巨大。 註:投資者應注意,新興市場、亞洲和中國股票的投資表現可能極其波動,並且可能因多種直接及間接因素的影響,導致相當波動。 這些新興市場的特質可能導致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 本稿不涉及獨立投資意見。 本稿發放機構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 【關於滙豐私人銀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