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7月12日 · 1. 高溫環境: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是中暑的主要危險因素。 2. 高濕度:高濕度會增加身體散熱的困難,因為汗液蒸發變得困難。 3. 高強度體力活動:劇烈運動或重度體力勞動會使身體產生更多熱量,增加中暑的可能性。 4. 體重過重或肥胖:肥胖會增加身體對熱量的負擔,因為脂肪組織會隔絕熱量的散發。 5. 年齡和健康狀況:年長者和幼兒對於高溫環境更加敏感,因為他們的身體無法有效地調節體溫。...

  3. 2023年7月20日 · 輕微的中暑症狀會出現身體發熱、多汗、頭暈、頭痛、口渴、四肢倦怠等症狀;嚴重則有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意識不清等症狀。 .陰暑的成因與症狀

    • 中暑或熱衰竭是怎麼發生的?如何初步處理?
    • 中暑及熱衰竭要如何預防?
    • Reference

    在說明中暑或熱衰竭怎麼發生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一下身體是如何調節體溫的。身體可藉由代謝及周圍環境所產生的熱能來提高體內溫度,一旦腦部感應到體溫太高時,會透過自主神經發出調節訊號,擴張血管、加快血流並增加汗腺的分泌。多餘的熱能主要會在皮膚表面或呼吸道中,以蒸發的形式來散熱,這一系列調節過程可以讓身體維持在攝氏 37 度上下。除了蒸發的形式外,人體也可以透過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對流(如電風扇)、紅外線輻射(待在陰涼處)或冰涼物質的傳導(如冰敷)來散熱。 那在什麼情況下我們身體會比較容易感覺到熱呢?一般在氣象新聞所報導的環境氣溫不一定完全等於我們人體所感知的溫度,因此我們會以體感溫度而非實際溫度,來初步評估人體對周遭環境所感覺到的溫度。體感溫度會因氣溫、濕度及風速的不同而有所差別。除了高溫環境容易提昇體...

    炎炎夏天,不只要懂得防曬,還要留意身體是否有過熱,或難以散熱的問題。對於常在戶外運動的朋友,除了保持體內水份及電解質的充足,適當的休息及降溫能避免體溫過熱。我們可以藉由下列預防措施,確保身體能有效散熱,遠離中暑及熱衰竭的來襲: 看完這篇文章,我們希望大家都要記住以下幾件事情: 此外,在炎熱的夏天裡,別忘了做好防曬、補充足夠水份等預防措施。好好記住這篇文章的重點,有一天說不定會救了自己或者身邊的親友一命呢!

    1.Mayo clinic: heat stroke 2.Mayo clinic: heat exhaustion 3.Uptodate: Exertional heat illness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Epidemiology, thermoregulation, risk factors, and diagnosis 4.Uptodate: Severe nonexertional hyperthermia (classic heat stroke) in adults 5.Uptodate: Guidelines for cold water immersion treatment of exertional heat illness 6.Upto...

    •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4. 2022年9月13日 · 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林巧梅提醒,中暑有分陽暑和陰暑,各可搭配不同飲食建議,來緩解不適。 入秋更容易「中暑」! 在家備好這幾種食材,隨時一杯「消暑茶」緩解不適 | 對身體好 | 生活百科 | 橘世代

  5. 2022年7月6日 · 中陽暑是在戶外豔陽下活動造成排汗過度所致,這時需要趕緊降溫,脫離太陽炙烈的環境,把患者移到陰涼地方,解開扣子、助排汗、多喝水, 像是在戶外操練的阿兵哥,或是於工地施作工程等工作者,要避免中陽暑,建議從事戶外活動或工作時,提前做好防曬、補充水分,戴帽子、遮蔭,衣著保持通風。 陳潮宗分析, 陰暑則是像「暑濕型感冒」,會出現頭痛、全身痠痛、頭暈、腸胃不適、嘔吐等類似感冒症狀出現。...

  6. 2021年6月21日 · 夏天流汗多,要消暑解熱,尤其要多喝水補充水分,可吃綠豆湯、薏仁瓜類等清熱食物。 圖/freepik. 台灣的夏天高溫濕熱,一不小心就會中暑,目前很多人防疫在家,即便出門必戴口罩,甚至護目鏡、面罩等防護裝備也上身,一般人在戶外走路都可能覺得悶熱,倘若是運動或爬山,更容易中暑。...

  7. 2022年8月23日 · 炎熱的天氣容易讓人有上火的症狀,例如煩燥皮膚濕疹發作嘴巴破甚或夜晚失眠,這些現象有可能是你中暑了。. 可是又沒有曬太陽、出入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