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認識「育幼院」 現在大家稱呼的「育幼院」其實就是老一輩人所知道的「 孤兒院」。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為了避免孩子遭受負面解讀,因此現在多以「育幼院」取代孤兒院這個稱呼。

  2. 孩子之所以進入育幼院是因為原生家庭因為種種原因,父母無力、或不適合扶養孩子,例如:家暴、父母入獄...等等,因此他們並不是遭遺棄的棄嬰或孤兒。 且「孤兒院」這個稱呼有歧視、標籤之嫌,再者,考量到收容孩童的性質,故現在多以「育幼院」稱之。 (延伸閱讀: 孤兒院=育幼院? 安置機構的前世今生) 而不同年齡的孩子當然會有不一樣的需求、需要的幫助也不同。 根據我們的經驗,比起青少年單位,多數人更偏好幫助安置嬰兒、幼童的機構,原因是因為年幼的孩子,看起來比大孩子更需要幫助。

  3. 如何定義偏鄉育幼院? 如果我們按照內政部定義去看,可以發現所謂的「偏遠地區」是指人口密度低於全國平均人口密度五分之一之鄉鎮市;或距離直轄市、縣市政府所在地7.5公里以上之離島,以台灣來說,共計有65個鄉鎮隸屬於偏遠地區。

  4. 98年起,兒盟實地走訪全台偏遠鄉鎮,尋找資源缺乏,鮮少有人關注的偏遠小學,幫助偏鄉小學的弱勢孩子,藉由提供偏鄉學校弱勢兒童各項資源及關懷,維持兒童基本生活需求、確保他們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能繼續上課和學習。

  5. 李家同校長帶領博基金會,長年在台灣偏鄉地區為弱勢兒童提供免費課後輔導、免費學習扶助教材,旨在透過教育,讓偏鄉弱勢兒童可以脫離貧窮世襲,每年為3,000名兒童提升學業成績,讓他們出社會後擁有更多競爭力。

  6. 計畫簡述. 台灣原住民部落由於地處偏遠教育資源不易抵達,加上師資流動率高及家庭結構等多重因素影響,導致孩童發展落後或身心問題。. 同時,由於文化差異與欠缺關注,使得孩童在學習能力、學習意願和學習成就上亦面臨著種種困難。. 而從原鄉部落 ...

  7. 目前育幼院收容院童約30多名,從學齡前到就讀大學,為延續他們愛的能量,提供綜融性的社會福利服務,於109年3月以楊煦、林鳳英夫婦之名各取一字為紀念,設立了「財團法人高雄市煦英社會福利基金會」,這是育幼院工作的延伸,期待仍以原住民及當地社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