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15日 · 雲林麥寮六輕工業區上午傳出爆炸隨即冒出火勢與濃煙廠區出動消防車滅火雲林縣消防局接獲報案也馬上派遣消防車前往支援六輕和雲林縣消防局共出動23台車輛近80名消防人員到場滅火離六輕數公里遠的民眾都可以看到濃煙消防局表示台塑六輕廠區塑化二廠RDSLL加氫脫硫製程起火燃燒初步判定現場燃燒物質為重油及氫氣燃燒影響面積約2000平方公尺目前無人受傷火勢尚未控制。 麥寮當地民眾表示,上午因為有下雨,早上9時許穿著雨衣要出門時,突然聽到爆炸聲響,往六輕工業區方向一看才發現濃煙升天,然後就出現火光,不久後就聽到消防車駛往六輕的聲音。 丁姓民眾說,前幾天太陽很大都沒事,想不到今天下了一些雨就爆炸,大概又是管理不善。

  2. 2020年7月15日 · 中央社記者姜宜菁雲林縣15日電雲林縣麥寮六輕工業區煉製二廠今天發生工安事故3名工人受傷雲林縣政府除了重罰新台幣500萬元並勒令停工同時要求台塑成立事故調查小組3天內釐清事故原因雲林縣麥寮六輕工業區煉製二廠上午9時許傳出爆炸聲廠區內的工人和廠區附近的居民被巨大聲響嚇到工人在LINE群組上說差點沒命」,居民則是看到數公里外的工業區內冒出大量濃煙。 雲林縣消防局和廠區內消防隊立刻派員到現場,經3小時灌救,火勢獲控制。 雲林縣消防局長林文山表示,經確認為塑化煉製二廠製程中起火燃燒,高壓冷卻系統泵浦軸封洩漏,燃燒物質為重油、氫氣,起火面積約2000平方公尺,事故造成3名員工輕傷。

  3. 2023年8月15日 ·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15日電監委紀惠容葉大華今天說政府已立法宣示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但六輕工業區台塑汽電共生設備以煤炭為主要燃料台電仍持續收購其餘電監院要求行政院督促經濟部環保署檢討改進監察院財政及經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通過監委紀惠容葉大華所提六輕工業區汽電共生設備未納減煤轉型案調查報告。 紀惠容、葉大華透過新聞稿表示,汽電共生是工業製程能源再利用技術,透過燃料產生蒸汽帶動渦輪發電機組發電,除供業者製程使用外,並得依能源管理法第10條規定,將餘電賣給台電公司。 監委指出,台塑六輕工業區汽電共生設備,應使用何種燃料產生蒸汽,各方立場多有爭議,環團指雲林居民長期忍受燃煤空污,亟待改善;地方政府則支持燃煤轉燃氣。

  4. 2021年7月13日 ·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13日電監委蔡崇義王幼玲調查發現六輕工業區近10年來平均一年發生2.4次火災爆炸事故台塑轄下工廠占事故總數逾4成建議行政院針對事故頻傳的工廠研議加重懲罰機制以達嚇阻之效雲林縣台塑六輕工業區近年來氣爆大火等災害不斷經監察院多次調查促請改善但台塑石化麥寮一廠煉製二廠又在109年7月15日爆炸起火。 對於六輕工業區有無切實執行改善事項、相關主管機關有無落實監督管理及查處,監委蔡崇義、王幼玲立案調查。 根據監察院最新公布的調查報告指出,去年7月15日發生的氣爆災害,勞動檢查機構檢查發現,主因是緊急停機程序操作錯誤、關鍵性安全設備未於維修保養後作動測試,以及逆止閥等設備於異常狀況失能。

  5. 2021年8月25日 · 雲林麥寮六輕工業區台塑石化麥寮一廠的異構化脫臘單元昨天深夜11時50 分試車突然氫氣洩漏發生火警火勢獲控制無人受傷環保局已進行空氣品質採樣如有超標將依法開罰

  6. 2021年6月15日 · 六輕工業區台塑企業已累積5起確診個案為避免苗栗京元電子群聚感染事件重演雲林縣府上週要求台塑企業必須進行廠區全面篩檢長庚醫療體系今天進駐執行台塑企業麥寮管理部協理蔡建樑今天表示快篩現場規劃10條線平均每人檢採約僅1分鐘使快篩進行速度快又流暢不到2小時就篩完200多人。 蔡建樑說,快篩約20分鐘結果即可出來,因工作人員也得休息,加上人群須分流,所以分早、午、晚3班,讓3班制上班的人照樣可獲得採檢。 蔡建樑指出,若發現快篩陽性,馬上由專人專車接送到雲林長庚醫院進行核酸檢測(PCR),同時安排到隔離專房等候報告,落實防疫,杜絕破口。 台塑、台化、南亞等公司員工今天上9時起陸續到快篩站,按照指定路徑進場;有員工認為,公司快篩保障大家安全,他們樂於配合。

  7. 2020年7月15日 ·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5日電六輕工業區煉製二廠今天上午發生火警環保署表示第一時間已進行監測及化學品處置建議雖然PM10一度飆高但已恢復正常傍晚5時入廠檢查後未波及麥寮一廠運作毒化物雲林縣麥寮六輕工業區煉製二廠今天9時餘發生高壓空氣冷卻系統洩漏接著傳出爆炸聲並冒火。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第一時間已掌握情況,並提供消防單位處置建議,相關環境監測以及監控鄰近空氣品質監測站監測結果,皆顯示無異常數值。 環保署說,截至傍晚5時止火勢已控制,經環保署中區環境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會同環保局查證確認事故點(煉二廠)並無運作毒化物,且未波及麥寮一廠運作毒化物;將持續進行環境監測並協助應變技術諮詢,以維護民眾健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