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先前傲慢無禮,後又謙卑恭敬。 比喻待人勢利,態度轉變迅速。 # 語出《戰國策.秦策一》。 △ 「引錐刺股」、「今恭昔慢」 典故說明 「前倨後恭」原作「前倨後卑」。 蘇秦是戰國時的縱橫家,在他剛學成時,到秦國想向秦王求官。 他連續上書十次,但都不被採納,只有喪氣的回家。
      dict.idioms.moe.edu.tw/idiomView.jsp?ID=142&webMd=1&la=0
  1. 於是他閉門苦讀,想爭一口氣。. 他找出《太公陰符》一書,反復熟讀,不斷揣摩,每逢困乏想睡之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終於理解書中道理。. 後來蘇秦又去各國遊說,他主張合縱政策,說服了齊、燕、趙、楚、韓、魏六個國家結為同盟,共同對付秦國 ...

  2. 比喻待人勢利,態度轉變迅速。 #語出《戰國策.秦策一》。 「引錐刺股」、「今恭昔慢」

  3. 《成語典》中漢字“前倨後恭”注音為ㄑ|ㄢˊ ㄐㄩˋ ㄏㄡˋ ㄍㄨㄥ,拼音為qián jù hòu gōng,意思是先前傲慢無禮,後又謙卑恭敬。 比喻待人勢利,態度轉變迅速。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基本信息
    • 成語典故
    • 蘇秦
    • 戰國策

    前倨後恭:我們談論一個勢利眼的時候,通常會說到前倨後恭。倨,即傲慢;恭,即恭敬。前倨後恭,就是指先傲慢無禮,後來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對同一個人十分恭敬。原因通常在於一開始認為這個人對自己影響不大,可以冷淡對待,井水不犯河水;但後來發現他可以決定自己是否升官發財,是自己的上司或老闆眼中的紅人,趕緊改變態度,假裝恭敬。所以這種人稱為“勢利眼”。

    •中文名:前倨後恭

    •外文名:change from arrogance to humility

    •注音:qián jù hòu gōng

    •原意:先傲慢而後恭敬

    •引申:對人的態度前後截然不同

    •類別:成語,典故

    【漢語文字】前倨後恭

    【漢語拼音】qián jù hòu gōng

    【詞語解釋】倨,傲慢,怠慢;恭,恭敬。先傲慢而後恭敬。形容對人的態度前後截然不同。

    【成語用法】聯合式;謂語、狀語、定語;含貶義。

    【詞語辨析】可活用為“前恭後倨”。“倨”不可寫作“居”,不可讀作“jū”。

    【近義詞】前倨後卑 前慢後恭

    原文1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餚、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不能用也。昔者神農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齊桓任戰而伯天下。由此觀之,惡有不戰者乎?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天下為一,約中連橫,兵革不藏;文士並飭,諸侯亂惑,萬端俱起,不可勝理;科條既備,民多偽態;書策稠濁,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無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辯言偉服,攻戰不息;繁稱文辭,天下不治;舌獘耳聾,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效勝於戰場。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故以戰續之。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橦,然後可見大功。是故兵勝於外,義強於內;武立於上,民服於下。今欲並天下,凌萬乘,詘敵國,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於至道,皆惽於教,亂於治,迷於言,惑於語,沈於辯,溺於辭。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嘆曰:“妻不以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綿繡千純,白壁百雙,黃金萬溢,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於趙而關不通。

    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蘇秦之策。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於兄弟。

    蘇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蘇秦與張儀同出自鬼谷子門下,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學成後,外出遊歷多年,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陰符》,一年後遊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蘇秦到趙國後,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聯盟解散後,齊國攻打燕國,蘇秦說齊歸還燕國城池。後自燕至齊,從事反間活動,被齊國任為客卿,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誅殺了刺客。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遊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遊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本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4. 先前傲慢無禮,後又謙卑恭敬。. 形容待人勢利,態度轉變迅速。. 語本《戰國策.秦策一》。. 【例】像他這種前倨後恭的勢利行徑,真令人不齒。.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前倨後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 ...

  5. 貧窮時父母都不把你當兒子看待,富貴時親友都畏懼你,難怪人們要看重權勢利祿了!. 」《戰國策》原文對蘇秦嫂嫂的描述是「何前倨而後卑」,《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作「何前倨而後恭」,後來就從這裡演變出「前倨後恭」的成語,用來比喻待人勢利 ...

  6. 前倨後恭」原作「前倨後卑」。 蘇秦是戰國時的縱橫家,在他剛學成時,到秦國想向秦王求官。 他連續上書十次,但都不被採納,只有喪氣的回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