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3月21日 · 助人能讓人學會幫助自己. *能刺激他人助人,帶動快樂循環. 做善事具感染性,研究指出:「看見別人助人會產生正面感受,讓我們也去做助人之事。 新聞影音推薦. 來源:東森新聞. 其他人也在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1 分鐘前. 海上又見雙颱! 凱米突變巨嬰「挑戰強颱」 最新各國路徑出爐....

  2. 助與不助的界線,要從「我太差」、「對方太差」走向「我們現在不能」—— 一則不是因為自己太差,而帶給自己莫大愧疚,確保自己身心維持在安全狀態,不致燃盡;二則不是因為對方太差,而必須永遠拒人於門外。

  3. 2016年1月10日 · 在當今的社會脈絡中,各種情境下助人與否成為日益複雜的議題,但我今天要談的是,助人的特質就像一個種子一般,從兒童青少年時代就逐漸發芽,而助人的正向特質,可以轉化負面情緒,穩固自尊,過程中也幫助自己找尋生命的意義。.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 ...

  4. 2016年4月18日 · 某天他從收音機受到了陳樹菊賣菜助人的事蹟啟發,將自己畢生的積蓄全數捐贈給榮民服務處,幫助生活困苦的榮民遺孤、家扶兒童順利上學。 受他幫助的孩子們定期的探視是他生前生活中最開心的事,在病逝前一刻,最掛念的卻是孩子們的念書情況,希望善良 ...

  5. 近日有關桃園市助人專業促進協會遭檢舉似有回捐薪資一事,本會於接獲通知後,立即組成調查小組啟動調查機制了解狀況,並積極配合衛福部、新竹市政府相關局處的調查與勞動檢查。. 本協會有應注意未注意督導不周之部分... 閱讀更多.

  6. 當我們眼看著同事加薪拿獎金,自己卻什麼都沒有,而他可能連謝謝都沒說。這種時候的心情真的是五味雜陳,不禁會懷疑「幫助人」真的會讓自己快樂嗎?有些人甚至會告訴自己:「我以後都不要再幫助人了!

  7. 1. 情境的判斷:對方是否真的需要協助。 2. 助人的代價:本身可以承受的損失。 這 2 項並非單獨存在。 處於社會群體,我們都在顧慮旁觀者的眼光,萬一被騙呢? 萬一被拒絕呢? 給的錢太少太多別人怎麼想? 我們極力避免出糗,行為舉止得宜,態度政治正確,才可避免眾矢之的 。 情境判斷與行動代價,要考量的太多了,凌駕了個人的原始動機或本能。 助人與否的 3 個社會心理學現象.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1964 年 3 月 13 日,紐約市,一位 28 歲獨居女性,當晚照慣例把車開進附近的停車場。 一名可疑男子一路尾隨,突然趨近拿刀朝她背部及腹部猛刺。 她渾身是血,大聲求救,案發地區住家密集,她一呼喊,燈光紛紛亮起,但沒人下樓察看,只有人大喊:「放過那女孩。 」隨後男子離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