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卑南文化 是 台灣東部 新石器時代 中期至晚期的史前文化,存續時間約在3500前至2300年前 [1],並以 臺東縣 臺東市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 為命名及代表性遺址。 分布範圍. [編輯] 主要以臺東縣境之緩坡及 臺地 為分布區域,往北可延伸至 花蓮縣 馬太鞍溪 以南之 縱谷 、 秀姑巒溪 以南之海岸區域 [2]。 遺址包含臺東縣卑南遺址、老番社遺址 [3] 、紅葉遺址 [4] 、 鯉魚山遺址 、上里遺址 [5][6] 、花蓮縣 公埔遺址 [7] 、富世遺址 [8] (其下層文化為卑南文化與 麒麟文化 的混合文化相)等。 文化內涵. [編輯] 卑南文化的遺址範圍較臺灣多數史前文化遺址為大,像卑南遺址廣義的範圍約可達100公頃(100萬平方公尺) [9][10]。

  2. 卑南文化是台灣東部 新石器時代中期至晚期的史前文化,存續時間約在3500前至2300年前 [1],並以臺東縣 臺東市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為命名及代表性遺址。

  3. 卑南遺址,位於 台灣 台東縣 卑南山 東南端的山麓,是屬於台灣東部的 新石器時代 卑南文化 的一個代表性 遺址。 根據 考古學家 的推斷,該遺址存在的年代大約是在距今5300至2300年前,其中又以距今3500至2300年前最為興盛。 卑南遺址的廣義面積可達100萬 平方公尺 (約100公頃),是目前台灣所發現最大的史前 聚落。 此外,卑南遺址也出土了許多 石板棺 以及棺內精美的 陪葬品,是環太平洋地區規模最大的 石板棺 墓葬 群遺址。 目前,卑南遺址不但是 中華民國 行政院 文化建設委員會 所指定的 國定遺址,同時在該處也設有 卑南文化公園,是台灣第一個 考古 遺址公園,園區面積約30公頃 (30萬平方公尺)。 [1] 遺址挖掘簡史. [編輯]

  4. twstudy.iis.sinica.edu.tw › preHistory › ba_nan卑南文化 - Sinica

    卑南文化. 主要分佈於海岸山脈和花東縱谷南段的河階、海階或山區的緩坡地。. 重要遺址有卑南、掃叭、富山、漁場、漁場南、東河Ⅰ、東河Ⅲ等。. 出土大量鐮刀、石刀等農具,而且器型也有大型化的趨勢,可見農耕更形發展,也更重要了。. 至於海岸地區的 ...

  5. 1980年7月,現今南迴鐵路臺東新站(原稱東線鐵路卑南站)及調車場進行興建工程時,大規模施工揭開蘊藏豐富史前文物的卑南遺址。 許多石板棺及棺內精美陪葬品紛紛被掀露地表,引起民眾注意並爭相盜掘。

  6. 卑南遺址為臺灣規模最大,具有最完整史前聚落型態與資料之遺址,也是環太平洋及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遺址。 基於以上價值及重要性,宋文薰教授於1982年9月即建議選擇原址未經破壞處,就地興建遺址博物館。

  7. 卑南文化人的藝術圖像. 文/楊淑玲‧圖/涂寬裕、楊淑玲. 前言. 曾經定居在卑南遺址上的史前住民,包括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繩紋陶文化人,以及之後的卑南文化人。. 到了大約二千三百年前,卑南文化突然消失不見了,當地成為一片廢墟。. 隨著鐵器時代的來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