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卑南族 (卑南語: Pinuyumayan ),音譯 比努悠瑪漾 、 埔努悠瑪雅恩 (卑南語: Pinuyumayan、Punuyumayan,後者為 南王部落 專用), 台灣漢人 昔稱 八社番 (闽南语: Peh-siā-hoan),為 台灣 東部的 原住民 族群之一,族群分布在 中央山脈 以東, 卑南溪 以南的海岸地區,以及 花東縱谷 南方的高山地區,族群主要居住於 台東縣 台東市 及 卑南鄉,偏向屬於 母系社會,人口約一萬五千餘人。 神話傳說. 人類始祖. 石生說. 從前,在Revuwa'an的 海岸,湧現 海浪 的 泡沫,之後產生如 塵土 般的物質,最後再變成 石頭。 石頭裂開後出現一人形,雙 膝 上長有 眼睛,且前後各有兩張 臉。

  2. 卑南族(卑南語: Pinuyumayan ),音譯比努悠瑪漾、埔努悠瑪雅恩(卑南語: Pinuyumayan、Punuyumayan,後者為南王部落專用 ),台灣漢人昔稱八社番(閩南語: Peh-siā-hoan ),為台灣東部的原住民族群之一,族群分布在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

  3. 2018年9月21日 · 刺青,是現今世界共通的時尚潮流,也是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文化。在各大文明的發展過程,都可以發現刺青的痕跡。台灣的刺青又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卑南族位於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台東縱谷南方的平原上。. 依其起源傳說,分為兩個系統:一是石生起源說的知本系統,發源地為 Ruvoahan,包括知本、建和、利嘉、初鹿、泰安。. 一是竹生起源說的南王系統,發源地是Panapanayan,包括南王 ...

  6. 卑南文化 是 台灣東部 新石器時代 中期至晚期的史前文化,存續時間約在3500前至2300年前 [1],並以 臺東縣 臺東市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 為命名及代表性遺址。 分布範圍. [編輯] 主要以臺東縣境之緩坡及 臺地 為分布區域,往北可延伸至 花蓮縣 馬太鞍溪 以南之 縱谷 、 秀姑巒溪 以南之海岸區域 [2]。 遺址包含臺東縣卑南遺址、老番社遺址 [3] 、紅葉遺址 [4] 、 鯉魚山遺址 、上里遺址 [5][6] 、花蓮縣 公埔遺址 [7] 、富世遺址 [8] (其下層文化為卑南文化與 麒麟文化 的混合文化相)等。 文化內涵. [編輯] 卑南文化的遺址範圍較臺灣多數史前文化遺址為大,像卑南遺址廣義的範圍約可達100公頃(100萬平方公尺) [9][10]。

  7. 卑南族有一種人面鳥像的圖騰標示叫做「卡愛」。 族人將它應用於日常生活衣物、樂器、雕刻品上。 「卡愛」的背後有一段傳說:古早時,卑南族部落有兩兄弟「杜累」、「卡愛」,由於父親經常上山打獵,母親又不守婦道,因

  8. 卑南文化人的藝術圖像. 曾經定居在卑南遺址上的史前住民,包括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繩紋陶文化人,以及之後的卑南文化人。. 到了大約二千三百年前,卑南文化突然消失不見了,當地成為一片廢墟。. 隨著鐵器時代的來臨,當地的文化要素轉變,出現了另外一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