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卑南族傳統信仰中的祭典活動有兩大類:一是農業相關的歲時祭儀,像是小米收割祭、婦女除草完工慶等;另一是按照個人生命歷程而進行的生命禮俗,像是猴祭、大獵祭等。
現代研究認為,卑南族最早的祖先是從巴拿巴拿樣登陸、進入台東平原地區建立以母系社會為基礎的政治與軍事組織(部落),過著遊獵的生活,隨著人口越來越多,部落之間開始發生衝突,在這段過程中,位於北部平原區域的族人逐漸放棄了原本遊獵的生活南王
大獵祭Mangayaw (含猴祭、除喪)是卑南族最重要的祭儀之一,源自於古代的狩獵祭儀、團體合擊訓練、以及部落復仇戰爭的行動。. Mangayaw原意為「獵取」或「獵鹿」,在阿美族也同樣有以此為名的獵祭;在卑南族,Mangayaw同時指涉狩獵和復仇獵首的祭儀。. 雖然大獵 ...
為卑南族人少年的成年典禮,為訓練該族少年謀生技能與膽識之重要的祭典。卑南“猴祭”正式名稱為少年年祭,是以10~18歲的青少年為主角,為卑南族特有的傳統祭典之一。
「大獵祭」( Mangayau )是卑南族最重要的祭典,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王昱心表示,完整的大獵祭融合了男性護衛部落、年祭期間紮營狩獵、長者教導青年學習文化、青年服務長者,而女性在家預備飲食物並備服飾、花環,等候
卑南族現今尚存之年度慶典有「小米鋤草完工慶」、「小米收穫祭」(感恩海祭)、「少年年祭」(猴祭)、「年祭」(大獵祭)等,其中以「年祭」的規模最大。. 卑南族(Puyuma)自稱「puyuma」,歷史上又有「彪馬」、「漂馬」、「普悠馬」、「普悠馬」等 ...
卑南族(卑南語: Pinuyumayan ),音譯比努悠瑪漾、埔努悠瑪雅恩(卑南語: Pinuyumayan、Punuyumayan,後者為南王部落專用 ),台灣漢人昔稱八社番(閩南語: Peh-siā-hoan ),為台灣東部的原住民族群之一,族群分布在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
卑南族巫師與祭儀計畫簡介. 《卑南族巫師與祭儀計畫》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胡台麗所主持的以卑南族巫師與祭儀為重心的計畫之匯集。. 在此計畫下,研究人員和助理於不同時期以輕便錄影機進入卑南族南王、知本、泰安(大巴六九)等村落進行 ...
卑南族的海祭又稱豐年祭,在七月中旬舉行。祭典是在海邊,往蘭嶼方向遙祭帶小米種籽到人間的二位神祇,因此海祭是一種感恩「粟種」的祭儀。
由於時代的變遷與地理位置的差異,卑南八社的祭典呈現了不同的風貌。. (一) 知本村:. 最重視七月中旬的收穫祭,為期三~七天。. 著名的勇士舞遊街祈福是其特色。. 1993年恢復年祭 (一月一日)中的除喪活動,並重建會所制度。. 1996年恢復猴祭,目前致力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