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灣原住民的族群婚配類型: 世代效果、代 間傳承與族群差異 . 劉千嘉 章英華. 摘要. 原鄉外移,與本族以外的人相遇的機會增加,亦改變其婚姻形態。本文運用2007年「臺灣原住民社會變遷與政策評估調查研究」及2013年「族語保存現況調查研究」兩份計畫調查資料,描繪變遷中的原住民族婚配圖像,研究發現如下:(1)越晚近世代同族婚比例越低,跨族群婚與原漢通婚比例提高;(2)婚姻模式的代間傳承隨婚配類型而定:原漢通婚有代間傳承傾向,親代通婚子代越易通婚,但跨族群婚的代間. 審查委員提供的寶貴修改意見, 使本文的論述更為清晰與完整。本文寫作期間受科技部「 臺灣原住民族族群邊界的移轉: 族群通婚與社會邊界」專題 .

  2. 2020年11月27日 · 當前臺灣社會對原住民族性別文化的知識建構只有兩種取徑,一是仰賴漢人書寫的文史資料,二是源自西方的女性主義理論,而這兩種取徑皆有其侷限。 漢人書寫的文史資料,包含人類學田野觀察作品,往往帶著漢人中心、父權主義的預設。 例如,以「贅婚」描繪阿美族母系社會的婚姻關係;但「贅婚」一詞深受漢人父權社會「傳宗接代」、「男尊女卑」等價值觀影響,對於男性贅入女方帶有高度貶抑。 漢文化「贅婚」的用語與概念,根本不足以認識及說明阿美族、卑南族等母系社會的文化內涵與性別關係。 漢人研究者可能也不曾意識到「贅婚」的貶義詞,已經造成阿美族性別關係的改變,也排除以原住民族內部的觀點來產生的知識的可能性。

  3. 本文以合併的調查資料描繪臺灣原住民族群的婚配類型,以克服過往缺乏個別族群兩代通婚資料的限制,彰顯日趨多元的婚配傾向,同時關照個別族群的差異,並探討其可能的影響因素。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尤其在臺灣原住民族群裡,排灣族婚俗更是數一數二的複雜。 本展覽將透過屏東縣瑪家鄉涼山部落的排灣族傳統婚俗,帶您了解,排灣族人結婚有多麼不簡單。

    • 原住民族社會傳統的性別分工
    • 殖民帶來的父權視角和質變
    • 當代原住民族女性的內/外掙扎
    • 回到社群脈絡重新看見多元的可能

    臺灣原住民各族的社會制度架構多元,許多文獻多以家業繼承來定義此社群為父系或母系社會。但單純從此視角,並無法梳理各族群內部更細緻的性別分工及性別互動關係。 例如,被明確定義為父系社會布農族,具有由長男繼承、父系氏族制等明顯的父系社會表徵。但像是在男子的malastapang(報戰功)儀式中,卻必須要報母系氏族名;而一般認為malastapang是專屬男性的儀式,但在Takitudu(卓社群)系統中的Kantavan(干卓萬社),女性和男性則是一起報戰功的。 在氏族及稱謂上,雖然孩子的氏族名是跟從父系,但夫妻結婚後,彼此名字會連稱。像是Ciang(男子名)和Langus(女子名)結婚,男方稱呼為Ciang Langus,女方則是Langus Ciang,且仍各自保有自己的氏族名。此外,織布一般認...

    在西方宗教進入、現代國家殖民、資本主義經濟的三重夾擊下,當代的原住民族社會,也產生結構的質變。依據基督宗教的信仰,女人的誕生來自於男人的肋骨,且一段良好的婚姻關係,女性須順服男性。此性別角色的規訓,隨著基督宗教在原鄉的普及,深入影響原住民族社群。 而現代殖民國家挾帶國族的壓迫及單一文化霸權,從日本殖民時期的皇民化運動,乃至中華民國政府早期的漢名政策與從父姓制度,瓦解各族群命名的多元性,也潛移默化地將男尊女卑的父權思維帶入原住民族家庭。原住民族女性受到國家政策的壓抑更為顯著,過去原住民族女性與非原住民通婚即喪失法律上的原住民身分,間接強化女性在婚姻關係成為男性的附庸,剝奪原住民族女性的族群認同。 1960年代,原鄉逐漸被納入工業化的經濟體系,傳統農耕採集式微,也裂解了原住民族社會細緻的性別分工...

    除了面臨階級掙扎與社會歧視,原住民族女性還得承受勞動市場的壓迫。根據2014年CEDAW國家審查中,由民間團體影子報告指出,原住民族女性的勞動參與率高於全國平均,但勞動條件及經濟所得卻較低。 然而,不僅是社經地位,在教育與健康等層面,原住民族女性皆處在不利的位置。綜觀數據,原住民族女性的平均餘命,遠低於全國女性平均近十歲,而原住民族女性事故傷害死亡率,高於非原住民女性達2.7 倍,山地鄉原住民族女性預期壽命尤其最低。另外,原住民族女性遭受家暴的比例,亦是遠高於全國。原住民家庭暴力的原因,不僅是受到父權結構影響,也包括殖民下的文化裂解造成失根失序、經濟困境產生的家庭壓力、高比例的酒精依賴狀況等多重因素交織而成。 都會區的原住民族女性面臨的挑戰更是巨大,面對不平等的婚姻及家庭關係之餘,必須負擔更...

    要理解並改變原住民族女性的處境,除了對抗主流社會的父權視角,也必須要回歸社群本身的內部對話。 每年四到六月,蘭嶼達悟族飛魚季總有女性遊客隨意觸碰灘頭上的拼板舟,惹怒族人、觸犯傳統禁忌,時有所聞。這樣的新聞討論往往分成兩派,一是撻伐外人捍衛傳統,另一是批判應打破性別不平等的禁忌。 達悟族人形容他們的性別分工,「海是男人的田、田是女人的海。」事實上,達悟族女性僅在飛魚季期間禁止觸碰拼板舟;其餘時間,拼板舟如同一般船隻,作為交通和運送功能。達悟族社會不會因女性能在飛魚季觸碰拼板舟,即代表達悟族女性的地位翻轉。 因此,一味採用西方性別平權論述,強力介入、反思原住民族傳統性別禁忌,反而會衍生兩個問題: 一、 忽略整體的性別分工脈絡,無助於理解當代原住民族女性的真實處境。 二、 外力介入本身即為對原住民...

  6. 2024年10月19日 · 臺灣原住民族 是指原居於 臺灣 的 民族,由17世紀 漢族移民 移入前就已經定居在此的數十個語言及生活方式不同的 族群 構成,屬於 南島民族;其中 臺灣本島 的族群為 南島語系 臺灣南島語群, 蘭嶼 的 達悟族 則屬於南島語系 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的 巴丹語群。 由於西方早期以「福爾摩沙」一詞稱呼臺灣,在部份文獻中又被稱為「福爾摩沙人」 [4][5][6],意即「臺灣島上的居民」。 目前有16個民族被 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 官方承認 [註 1],根據《原住民身份法》登記之戶口統計至少約60萬零3百多人(原民會2024年5月底統計資料),約佔 臺灣人口 的2.5%。 在臺灣目前的人口分布中,各原住民族所佔比例相對較低,為 中華民國政府 認定的主要 少數族群 之一 [7]。

  7. 2021年10月15日 · 臺灣原住民族擁有多元的文化樣貌,無論是父系社會母系社會,不同原住民族對於婚姻都各有其嚴謹的傳統與制度,在在顯示對人生大事的注重。. 婚姻世界,不是只有如漢人所述的嫁娶招贅,臺灣原住民族的婚姻制度擁有多種面貌。. 例如:泛泰雅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