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圓山遺址出土考古學史前文化由晚至早包含十三行文化、植物園文化、圓山文化、細繩紋陶文化和大坌坑文化,文化層的分布為「垂直性重疊」,也就是於同一地點,依挖掘深度而可發現不同文化層遺留。

  2. 2009年9月9日 · 圓山文化是台灣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文化,是繼大坌坑文化、芝山岩文化之後出現在北部台灣的文化,主要遺址有圓山、大坌坑、關渡、芝山岩、慈法宮等,所發現的遺址至今所知大約有二十個,大致分佈在新店溪及淡水河的河岸階地及台北盆地邊緣。

  3. 圓山文化. 圓山文化以台灣北部台北盆地為中心並伸延到北部沿海地區,持續達2000年之久,其主要遺物有:石器、陶器、骨角器、玉器和少數的青銅器。. 經對圓山貝丘上層和大岔坑上層遺物測定,其流動年代在公元前2560年至公元50年之間。. 基本介紹. 中文名 ...

  4. 圓山遺址是台灣早期發現的史前遺址之一(1897),同時也是臺灣考古工作初期的研究的開端。根據資料本遺址至少包含了先陶時期文化/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訊塘埔文化/十三行文化,圓山文化可以說是代表臺灣北部最重要的新石器文化。

  5. 台灣北部圓山文化的內涵與起源. 郭素秋Su-chiu Kuo.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Taiwan. 一、前言 圓山文化是台灣北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史前文化,其存在年代約在距今3,300~2,300年前後。

  6. 圓山 遺址位於台灣台北市 中山區 圓山西邊緩坡,面積約有2.7公頃,為全台灣最珍貴的史前遺址之一,也是 罕見 的多文化層遺址。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 :圓山遺址. 地理位置 :中國東南部台灣省的台北市. 年 代 :公元前2400年~公元前1100年. 發掘年代 :1953年. 簡介. 簡 介:圓山遺址是台灣地區發現最早、規模最大的一處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 遺址中出土有大量的貝殼、石器、陶器、玉器、骨角器以及獸魚骨等遺物,證明這裡曾經是早期先民居住、生活的地方。 意 義:圓山遺址的發現,為了解台灣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主要信息. 圓山遺址位於 台北 市 圓山 動物園內,早在清 光緒 二十三年,即1897年就被發現。

  7. 以現有的證據而言,目前台灣最早的文化為 長濱文化 (以 八仙洞遺址 最具代表性),這是在東海岸所挖掘出來的考古遺跡。 而在 台南市 左鎮區 一帶,則挖掘出原始人類骨骸,史稱 左鎮人 。 在 台北盆地 則有 圓山文化 、 芝山岩文化 和植物園文化等 新石器時代 遺址。 從 日月潭 的 孢 粉 分析顯示,從公元前9,000年到前2,200年止,就有大量的 燒山林開墾 的痕跡,這一期有大量種植 稻米 的遺跡 [ 3] 。 然而,以目前的考古學證據而言,對於台灣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所出現的文化,並不能確定是哪一種族群的人類所留下的遺留。 能夠確定的,是 新石器時代 (始於6,500年前)以來的史前文化,是台灣 南島系 民族的遺留 [ 4] 。

  8.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