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同治(滿語: ᠶᠣᠣᠨᡳᠩᡤᠠ ᡩᠠᠰᠠᠨ , 穆麟德轉寫 : yooningga dasan ; 蒙古語 : ᠪᠦᠷᠢᠨ ᠵᠠᠰᠠᠭᠴᠢ , 西里爾字母 : Бүрэн засагч ;1862年—1874年)為 清朝 第十位 皇帝 清穆宗載淳 的年號,前後共13年。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五日(11月7日)两宫皇太后颁诏,宣布废除“祺祥”年号,命议政王军机大臣恭拟“同治”二字进呈,为新年号。 因「同治」年號在 滿文 稱之「Yooningga Dasan」 ,Yooningga意為「共同」, Dasan 意為「政治」,直接翻譯成 漢文 看似「共同而治」,故有稱同治年號的意思是代表「兩宮太后共同而治」,此言可能有誤。 因兩宮聽政是一時之計,不可能成為皇帝的年號。 實際上 清兵入關 後早已 漢化,「同治」應該是出自於《書經 .蔡仲之命》:「為善不同,同歸於治;為惡不同,同歸於亂」。 也有人認為「同治」是一種「兩宮太后共同而治」的影射。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223頁。 ^ 趙爾巽. 清史稿本紀二十一穆宗本紀一. 维基文库 (中文).
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病逝,年僅十九歲(虛歲二十),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 葬於 清東陵 中的 惠陵。 同治帝在位期間,清朝剿滅了聲勢浩大的 太平天國運動,列強入侵等外患也相對較少,是清朝晚期比較穩定的發展階段。 在慈禧太后、奕訢、 李鴻章 、 曾國藩 等人的倡導和努力下, 洋務運動 、幼童留美等效仿西方的革新改良活動陸續展開,對中國近代化的起步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咸豐 六年三月二十三日,生於 儲秀宮,生母 葉赫那拉氏懿嬪,即後來的慈禧太后。 八年,其異母弟弟 憫郡王 早夭,其後載淳一直是咸豐帝唯一存活的兒子。 咸豐十一年,載淳開始上學,由 編修 李鴻藻 授讀。 咸豐十一年七月,咸豐帝彌留之際,立皇長子載淳為 皇太子,任命 肅順 等八人贊襄政務,稱 顧命八大臣。
2011年2月11日 · 同治 4 年 慶應元年 5月1日以前是元治2年,以後是慶應元年 1866 丙寅 同治 5 年 慶應 2 年 1867 丁卯 同治 6 年 慶應 3 年 1868 戊辰 同治 7 年 明治元年 10月23日以前是慶應4年,以後是明治元年 1869 己巳 同治 8 年 明治 2 年 1870 庚午 同治 9 年 明治 3 年 1871
同治是清朝第十位、清軍入關後第八位皇帝清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 的年號,對應年份為同治元年(1862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前後共13年。 同治帝為 慈禧太后 葉赫那拉氏和清文宗 鹹豐帝 之子,在慈禧太后聯合 慈安太后 和 恭親王 奕訢 等人發動 辛酉政變 以後,慈禧太后採納了大學士 周祖培 的奏議,廢止原八位顧命大臣擬定的“ 祺祥 ”年號,改用“同治”年號。 “同治”,表示兩宮太后臨朝同治之意或者說兩宮太后與眾大臣共理朝政之意(同治也有同於順治之意)。 慈禧太后一聽十分高興,特頒諭旨,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並命停鑄“祺祥”錢,改鑄“同治”錢幣。 關於清朝同治皇帝的內容,詳看條目 同治帝。 本條目只介紹 年號。
同治(どうち、満洲語: ᠶᠣᠣᠨᠡᠩᡤᠠ ᡩᠠᠰᠠᠨ、転写:yooningga dasan)は清の穆宗の治世中に使われた元号。1862年 - 1874年。 一世一元の制を採用していたため穆宗は同治帝と称される。
ᠵᠠᠰᠠᠭᠴᠢ , 西里爾字母 : Бүрэн засагч ;1862年—1874年)為 清朝 第十位 皇帝 清穆宗載淳 的年號,前後共13年。 [ 1] 清文宗 駕崩後,東太后 慈安 、西太后 慈禧 、恭親王 奕訢 、醇親王 奕譞 等人聯合發動了 祺祥之變 , 肅清 了 顧命八大臣 勢力,也將原擬的 祺祥 年號廢除,改為同治。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清穆宗駕崩。 同年十二月十五日,立改次年為 光緒 元年。 Quick Facts 同治在清朝的位置。 ... 同治 在 清朝 的位置。 同治 为 [ [清朝]]第十位 [ [中国皇帝|皇帝]] [ [清穆宗|清穆宗载淳]]的年号,前后共13年。 <ref>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223頁。
2018年3月14日 · 這裡提供了民國年份、西元年份、日本年號、中國年號與歲次的對照表,還有即時搜尋的功能,可輸入關鍵字篩選資料。 請在搜尋欄位中輸入要查詢的關鍵字,例如「105」、「甲午」等,即可即時顯示搜尋結果。 搜尋: 參考資料: 基隆市中正區戶政事務所. 個人使用 Linux 經驗長達十餘年,樂於分享各種自由軟體技術與實作文章。 您好,我按照方式放入程式,不知道是哪個環節錯誤,無法呈現出您這個樣子,不知道可以不吝指教嗎?
同治是清朝第十位、 清军入关 后第八位皇帝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的年号,共使用十三年。 自1862年1月30日开始使用,至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驾崩为止。 同治帝为 慈禧太后 叶赫那拉氏和清文宗 咸丰帝 之子,在慈禧太后联合 慈安太后 和 恭亲王 奕䜣等人发动 辛酉政变 以后,慈禧太后采纳了大学士 周祖培 的奏议,废止原八位 顾命大臣 拟定的“ 祺祥 ”年号,改用大学士周祖培提议的“同治”年号。 “同治”,表示两宫太后临朝同治之意或者说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同治也有同于 顺治 之意)。 慈禧太后一听十分高兴,特颁谕旨,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并命停铸“祺祥”钱,改铸“同治”钱币。 所以“祺祥”年号历史上并未真正使用。 关于清朝同治皇帝的内容,详看条目同治帝。 本条目只介绍年号。
康熙年間(1662-1722)清廷在施琅(1621-1696)擊敗鄭克塽(1670-1707),並經歷棄留的論 戰之後,展開對臺灣的消極治理;又在隨後紛至沓來的內憂外患中,顯露對時代變局的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