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6日 · 心理學家揭開真相:你的善良並不是出自本心. 專欄作家 更新於 2024-04-26. 看留言討論. 所以,命運這個東西,有時候也是無常的代名詞,當然,很多東西並一定是無法探究的,下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 得寸進尺心理的受害者. 得寸進尺效應又稱為登 ...

  2. 2023年11月12日 · 開學季到來,卻總聽見孩子說「好煩!. 好討厭!. 」甚至出現拒學焦慮?. 精神科醫師建議,可將負面情緒看成是一座危險但必須要穿越的森林,直面並區辨出哪裡危險、哪裡不危險。. 建議爸媽及師長可試著從言語中觀察,引導青少年們透過「4招練習 ...

  3. 2023年11月11日 · 關於前面提過的那位對自己的錯誤產生「憤怒」表情的孩子,不僅常常忘記東西,上課不專心,也有暴躁的情形。 很有可能就是有著缺乏注意力、過動傾向、攻擊性、反社會性格的孩子。 此外,對於自己的錯誤持續產生「憤怒」的表情,且性格無法改善時,這種性格特性會一直持續,總有一天將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孩子失去妥善解決問題的方向,與情緒的功能息息相關。 這是為了要讓各種情緒及事物能順利運行而產生的對應機制。 比如說,「羞愧」的情緒功能是,道歉及修正自我形象。 感到「羞愧」的人,會表明自己道歉的態度,讓失敗的自己重新站起來,並努力尋求善意。 以現在討論的案例來說,對於解答錯誤而感到「羞愧」的孩子,下次會小心避免再答錯。 另一方面,「憤怒」的功能是為了要去除其達到目的之障礙,而「恐懼」的功能是迴避威脅。

  4. 2022年7月12日 · 1、父母比較強勢的家庭. 這種家庭的父母非常自私,對孩子的操縱意識強烈。 他們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自己有權根據各自的願望支配孩子的行為,而且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孩子好,因而孩子應該無條件地服從。 孩子為了順從父母會變得刻意迎合,從而形成討好型人格。 如果長期這樣做,性格因受到壓抑會變得自卑,嚴重的還會走向崩潰的邊緣。 因此,在教育孩子時,父母不能高高在上,這會壓抑孩子的天性。 2、喜歡發號施令的家庭. 有的父母習慣於以長輩自居,對孩子喜歡用命令式的語氣,這是非常錯誤的。 由於命令式的語言既冷漠又缺乏感情,這會讓孩子產生不被信任的感覺。 由於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孩子情緒上會變得非常緊張,對任何事都沒有信心去應對和處理。 這種心理即使長大以後也難以有效克服,孩子容易變得非常自卑。

  5. 2023年6月5日 · 我們可以憤怒, 也可以表達憤怒, 這沒什麼問題, 因為憤怒能讓我們更有能量去捍衛公平正義與保護自己。 然而, 當我們打開門迎接憤怒, 理解它的目的, 解決憤怒的困擾後, 記得送憤怒離開心門, 當我們拉開心與憤怒的距離後, 才有空間邀請 ...

  6. 2021年12月23日 · 熟練地運用「憤怒」,就是在名為「學校」的社會中生存下去的一項武器。 發火掀桌遠遠好過於一逕沉默忍耐,甚至最後走上絕路。 當自己被他人嘲笑「白癡」或「矮冬瓜」的時候,如果能回一句「如果用歐美的標準來看,你應該也是個矮冬瓜吧」或者「矮一點比較環保節能啊」,雖然聽起來輕描淡寫,至少能讓對方知道你不好惹。 進一步來說,即便覺得「他說得確實沒錯」,也必須要反擊。 因為重點不在於對方說得對不對,而是能否把「就算事實如此,也輪不到你來說嘴」的態度表達出來。 推薦閱讀: 小孩衝突時,才知道爸媽有沒有長大. 如果事態即將演變成霸凌,只要撂下一句「你這樣做是犯罪」,就很有可能改變對方接下來的行動。 一旦覺得自己遭受了不合理的對待,就必須把憤怒表現出來。

  7. 2021年9月9日 · 我們總是在不斷證明自己。 證明自己比別人更聰明,證明自己比別人更成功,證明自己比別人更有能力。 我們希望在證明自己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和滿足。 然而我們得到了? 西西弗斯被眾神懲罰,日復一日地將巨石推上山頂,而每當快到達山頂時,巨石又滾落山底。 於是西西弗斯就這樣循環往復、永無止境地勞作。 不斷“證明自己”的努力,就像西西弗斯滾石一樣,悲壯而無望。 對於不斷證明自己的人來說,那個山頂其實並不是“我比別人強”的優越感。 他想要的那個山頂,其實是愛、尊重,和安全感。 在無數次挫折教育的強化下,愛、尊重和安全感的缺失,讓他誤以為,我不快樂,只怪我不夠努力。 可路徑錯了,目的怎麼可能會達到呢? 我們為什麼想證明自己. 獲得最初愛的連接. 我們在出生之後,最初自我認識的確立,來自於客體的鏡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