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12日 · 情緒區辨」4步驟練習.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其實「情緒」背後傳達了很多的訊息,包含做事的動機、情感,以及對威脅經驗的評估,若能夠整合並充分了解惱怒、尷尬、不舒服⋯等負面感覺,就能幫助找出應對事實情況的方式。 趁著開學到來,孩子的壓力及情緒徵兆可能更加明顯,葉雅馨建議,爸媽及師長可找機會引導青少年學習、練習,區辨自身的負面感受及情緒,可試著從以下步驟著手: 同理心:了解、體會青少年可能經歷的憤怒與任何混亂情緒。 願意說出:引導青少年願意敘述,從中協助釐清真正讓他們困擾的癥結點。 區辨情緒:協助他們了解真實感受及情緒背後隱藏的訊息,例如:表現出無所謂是因為感到無力、憤怒其實是對事物不滿、恐懼反應的是內心的不安⋯等。

  2. 2023年5月25日 · 為人子女,不管是自己被謾罵或是看著媽媽被羞辱,都是很痛苦的事情。 但是因為未成年,沒有能力脫離語言暴力環境。 一直處在負面的環境,久了也會陷入負面的循環,並且因為自尊、自信長期被打擊,即使成年之後,心理上也失去離開的能力,繼續在這樣的惡性循環裡。 從這角度來看,這位太太的孩子們至少有能力判斷,有能力防衛自己。 當媽媽硬要把孩子拉到同一陣營,讓爸爸繼續以言語羞辱、批評,而且還要孩子能夠體諒,這實在是太為難孩子了。 這位太太想要孩子有良好互動,可以把焦點放在自己和孩子的關係上,用電話、用視訊、約見面都可以,憧憬美好的家庭生活,不用拘泥於「家」的形式。 當子女已經成年,他們爸爸關係,就是他們之間的親子關係,當媽媽只要回到當媽媽的位置就好,過度干預不僅沒有效果,還會造成彼此的痛苦。

  3. 2019年7月9日 · 若不想被別人的惡言惡行困住,可以試試下面四步驟: 第一步、移除「這個人或這件事情」對自己的重要性. 當我們輕忽自己,內心就很容易受到傷害,在人際關係上也會飽受煎熬。 心靈受苦的人,多半很在意別人的評價,任何人的評價都很介意。 同樣一句話,有人認為無傷大雅;也有人會介意到輾轉難眠。 舉例來說,聽到別人說:「這你應該想到的,為什麼沒有想到? 」就會不斷反省:「為什麼自己會沒有想到? 聽到別人說:「你真的很麻煩。 」就會反覆咀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我哪裡麻煩? 他何以要這樣說我? 」越想越難過。 聽到別人說:「每個人做好份內的事情,你不要影響別人。 」就會產生:「自己沒用、不夠好」的挫折感。 聽到別人說:「你用點頭腦思考。 」就會覺得:「對方是否暗示自己是個笨蛋? 」對自己產生負面觀感。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2年7月12日 · 看留言討論. 每個孩子都有一段難以忘懷的童年,同樣是在父母的身邊長大,有的孩子感到幸福和快樂,有的孩子卻感覺悲傷和憂愁,這是不可迴避的事實。 所以,經常聽到有人對原生家庭的吐槽。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大多在童年時代形成,他可能窮盡一生地努力地彌合性格上的缺陷。 可見,原生家庭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性格。 那麼, 有哪幾類家庭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呢? 父母應該怎樣改正呢? 1、父母比較強勢的家庭. 這種家庭的父母非常自私,對孩子的操縱意識強烈。 他們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自己有權根據各自的願望支配孩子的行為,而且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孩子好,因而孩子應該無條件地服從。 孩子為了順從父母會變得刻意迎合,從而形成討好型人格。

  6. 2019年1月10日 · 經歷悲傷的五個階段,會從震驚或否認到生氣與憤怒、討價還價、絕望到最後接受,其中我們經常在否認與絕望,希望與憤怒,無助與抓狂之間遊走不定,這些情緒波動起伏幾乎讓我們覺得自己像一個瘋掉的人。

  7. 2021年9月9日 · 你活在“證明自己”的魔咒中,憤怒雖然消極,卻成了你前行的動力。而當撤走了的憤怒,那不就沒有動力了嗎?沒有了憤怒和證明自己,我們為什麼而活? 去做真正能讓你開心的事,不為證明自己,也不為報復和憤怒,而是為了成為你自己。

  8. 2021年4月20日 · 從一則痛心故事得出的領悟. 三民書局 更新於 2021-04-20. 看留言討論. 作者\鄭恩淑. 這個故事是在某次聚會中,聽到一個國中男孩遭遇,改編而寫的。 有個男孩這樣問自己的媽媽,「媽媽,我們學校裡有一個大家都不理他,被嚴重霸凌的同學,要不要至少我來當他的朋友呢? 孩子的媽媽不以為然地回答:「哎,算了吧,這樣的話連你也要被霸凌。 然而,那天晚上那男孩就自己結束了生命。 是的,那孩子就是被霸凌的主角。 聽了故事,渾身起雞皮疙瘩。 聚會結束,回到家後,卻無法抑制渾身發冷的感覺,並不是因為突然溫度下降的晚秋天氣。 在那之後,時不時腦海中會浮現有著一雙冰冷眼神男孩的臉。 希望能夠說出那孩子深切的孤獨,於是開始動手寫了這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