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沈德潛評論這首《塞下曲》前四句說:“四語直下,從前未具此格。 ”又說:“一氣直下,不就羈縛。 ”詩為五律,依慣例當於第二聯作意思上的承轉,但是李白卻就首聯順勢而下,不肯把蒼涼情緒稍作收斂,這就突破了格律詩的羈絆,以氣脈直行,豪縱不拘 ...
- 塞下曲原文、翻譯及賞析_王昌齡古詩_全文_心得_解釋_作者_註釋_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塞下曲. 譯文及注釋. 牽馬飲水渡過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風 ...
- 塞下曲原文及賞析_高適古詩_全文_心得_解釋_作者_註釋_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塞下曲. 唐代 : 高適. 結束浮雲駿,翩翩出從戎。. 且憑天 ...
- 塞下曲原文、翻譯及賞析_王昌齡古詩_全文_心得_解釋_作者_註釋_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塞下曲. 譯文及注釋. 牽馬飲水渡過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風如劍如刀。 沙場廣袤夕陽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見遙遠的臨洮。 當年長城曾經一次鏖戰,都說戍邊戰士的意氣高。 自古以來這裡黃塵迷漫,遍地白骨零亂夾著野草。 注釋. 1.飲(yìn)馬:給馬喝水。 2.平沙:廣漠的沙原。 3.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樣子。 臨洮:古縣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肅岷縣,以臨近洮水得名。 秦築長城,西起於此,故有“昔日長城戰”之語。 4.昔:一作“當”。 長:一作“龍”。 5.足:一作“漏”,一作“是”。 6.蓬蒿:蓬草蒿草之類雜草。 鑑賞. 此 詩 在構思上的特點,是用側面描寫來表現主題。 詩中並沒具體描寫戰爭,而是通過對塞外景物和昔日戰爭遺蹟的描繪,來表達詩人對戰爭的看法。
- 概觀
- 作品原文
- 註解
- 韻譯
- 作品賞析
- 評析
- 作者簡介
《塞下曲》是由唐代詩人王昌齡所作的樂府曲,這首樂府曲是以長城為背景,描繪戰爭的悲慘殘酷,表達了作者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其一
①空桑林:指桑葉枯落的桑樹林。
②蕭關:寧夏古關塞名。
③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陝西一部分。
④遊俠兒:指好交遊、逞意氣而輕生死的人。
⑤矜jīn:自尊自大。
其一
知了在枯禿的桑林鳴叫, 八月的蕭關道氣爽秋高。
出塞後再入塞氣候變冷, 關內關外儘是黃黃蘆草。
自古來河北山西的豪傑, 都與塵土黃沙伴隨到老。
莫學那自恃勇武遊俠兒, 自鳴不凡地把駿馬誇耀。
其二
其一
這是一首邊塞題材的律詩。但與其他邊塞詩不同的是,它反映的是邊塞少數民族和平時期的生活,這在與少數民族戰事不斷的當時是比較少見的,更何況是漢人寫胡人。通過這首詩可以看出詩人的民族觀,他並沒有因為戰爭就把漢人和胡人對立起來,他相信少數民族的絕大多數人民也都是勤勞善良、愛好和平的,他們同樣是戰爭的受害者,同樣渴望過一種安寧的生活。雁門:即雁門郡,唐代天寶時以代州為雁門郡,治所在今山西代縣。胡人:我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和西域少數民族的泛稱。
“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代郡:即雁門郡。燕:古代燕國,在今河北東北部和遼寧西部,地處東方,故稱。邊:邊境,邊界。首聯交代了雁門郡的地理環境和當地胡人的分布,其大意是:雁門郡東接古代燕國,郡內高山峻岭遍布,有一些胡人的家就住在邊境附近。
“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解放:解開束縛的繩子,放飛之。將:駕御。代馬:指古代漠北產的駿馬。獵秋田:狩獵於秋天的田野。頷聯生動地描寫了雁門胡人日常的狩獵生活,大意是:解開獵鷹腳上的繩索,讓它飛出去追捕鳥雀,自己則騎著當地產的駿馬馳騁在遼闊的秋原上,四處遊獵。這兩句中的“胡鷹’、“塞鳥’、“代馬’三種動物前都冠以一個有邊塞特徵的修飾詞,突出了其地域特點,從胡人的放鷹捕鳥、騎馬遊獵的生活描寫中,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一種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氣息,令人耳目一新,仿佛看到了一幅“天蒼蒼,野茫茫’的秋獵畫面。
“山頭野火寒多燒,雨里孤峰濕作煙。”頸聯生動地刻畫了邊地的自然景象,大意是:時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燒山,一處處山頭上的野火在寒冷的天氣里靜靜地燃燒著;有時秋雨綿綿,雨點打在山上,濺起濕濕的煙霧,籠罩著山頭。這兩句描繪了“秋火燒or和“雨濕孤峰’兩幅畫面,意象或濃烈或清淡,或遼闊生動或靜謐蒼茫,而且富於季節和地域特徵。兩句中“寒’與“火’、“濕’與“煙’相反相成,互相烘托,趣在其中,味在言外。另外,山頭野火和煙霧頗似戰爭中的烽火,這對於飽受戰爭之苦的人們來說,很容易聯想到戰爭,行文上自然引起下文。
“聞道遼西無鬥戰,時時醉向酒家眠。”遼西:州郡名,大致在今河北東北、遼寧西部一帶。鬥戰:即戰鬥,戰爭。尾聯的大意是:看到山頭的煙火,誤作是狼煙而緊張起來,但接著聽說遼西並未有戰事,馬上又安定下來,時時買酒取樂,經常喝得酩酊大醉而醉臥酒店。這兩句寫飽受戰爭蹂躪的人民渴望和平,並在和平的環境中盡情享受生活的情景。
其一
這首樂府歌曲是寫非戰的。詩由征戍邊塞庶幾不回,而告誡少年莫夸武力,抒發 非戰之情。寫邊塞秋景,無限蕭煞悲涼,寫戍邊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勸世上少年、 聲聲實在,句句真情。“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與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可謂英雄所見,異曲同工,感人至深。
其二
這首樂府曲是以長城為背景,描繪戰爭的悲慘殘酷。詩的前四句寫塞外晚秋時節,平沙日落的荒涼景象;後四句寫長城一帶,歷來是戰場,白骨成丘,景象荒涼。
王昌齡(698—約757)唐代詩人。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宏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約在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秋,獲罪被謫嶺南。三年後北歸。公元748年(天寶七年)謫遷潭陽郡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安史亂後還鄉,道出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當時曾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擅長七絕,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存詩一百七十餘首,多為當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手法細膩。有《王昌齡集》。
其他人也問了
塞下曲六首的主題是什麼?
盧綸組詩《塞下曲》中的第三首是什麼?
邊塞詩反映的是什麼?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守關將士夜追逃兵的詩,是盧綸《塞下曲》組詩中的第三首。. 敵軍首領帶領着殘兵敗將,趁着風高月黑的夜晚慌亂潰逃。. 唐軍輕騎列隊而出,準備乘勝追擊。. 雖然天寒地凍,但將士們卻不懼嚴寒,個個鬥志昂揚,信心十足。. 全詞語言簡潔 ...
塞下曲. 唐代 : 高適. 結束浮雲駿,翩翩出從戎。. 且憑天子怒,復倚將軍雄。. 萬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 日輪駐霜戈,月魄懸雕弓。. 青海陣雲匝,黑山兵氣沖。. 戰酣太白高,戰罷旄頭空。. 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大詩人 李白 的 組詩 作品。 這六首詩借用唐代流行的 樂府 題目而寫時事與心聲,其主題是要求平定邊患。 全組詩以樂觀高亢的基調和雄渾壯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風貌,描繪了守邊將士在沙場上征戰的艱苦生活,歌頌了他們忠心報國的英勇精神。 詩中有對戰鬥場景的描述,也有對閨中柔情的抒寫,內容豐富,意境渾成,格調昂揚,豪氣充溢,表現了詩人高尚的愛國情操。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塞下曲六首. 作品別名:塞下曲.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詩. 作者:李白. 題材: 邊塞詩. 作品原文. 塞下曲六首. 其一. 五月天山雪 ⑴,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 ⑵,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 ⑶,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塞下曲原文、譯文、翻譯及賞析_許渾_漢語網. 朝代: 唐代 作者: 許渾. 同類型的詩文: 邊塞 戰爭 同情. 原文. 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寒衣。 譯文. 桑乾河北邊一場夜戰,秦地士兵一半未能歸營。 早晨后方送來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訴他寒衣已經寄來。 注釋. 桑乾(gān)北:桑乾河北岸。 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發源于山西,流經華北平原。 秦兵:唐都在關中,是秦朝舊地,所以稱唐軍為“秦兵”。 半不歸:一半回不來,指戰死。 鄉信:家鄉來信。 猶自:仍然。 寒衣:御寒的衣服。 參考資料: 1、 張曉蕾 .唐詩精粹 .成都市 :四川辭書出版社 ,2000年 :15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