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16年1月4日 · 「兼愛」是墨子的重要學說,主張人們平等互愛、視人如己,不分遠近、親疏、貴賤地愛所有的人,如此,天下就不會有損人利己的禍亂發生,便能達到「交相利」的目的。 然孟子卻認為「墨氏兼愛,是無父也。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時至今日,你對兼愛思想有何看法? 其有存在於今日社會的價值嗎? 與「世界村」概念有何異同之處? 與當今宗教有何相似? 你又如何看「ISIS」組織? 【題解】 小問: 1先秦散文分哪兩類? 先秦散文又發展出何類文體? 2先秦散文為何會以實用為目的文章為主? 請從時代背景說明。 寫作背景.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間攻伐兼併,戰爭頻繁,社會混亂,人民生活痛苦。
1、墨子記錄了墨家的哲學、社會政治學說、倫理思想、邏輯學說、自然科學觀點和城守兵法等。 2、政治思想集中在尚同、尚賢、非攻等篇。 (1)尚同:主張全國統一於天子,要以天子的是非為標準,「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
(二)墨子思想介紹(摘自【龍騰版】補充講義) 墨子思想 觀點 思想說明 理論核心 兼愛 即「兼相愛」。意為愛無差等,毫無私念,愛人如己。認為天下之所以亂,乃出於世人的不能相愛,只要人們不分遠近、親疏、貴賤地平等互愛,彼
兼愛上: 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 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 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 ...
墨子反對諸侯國為爭城掠地而發動戰爭,罔顧人民的生命,以為攻伐是不義、不利之事,為了實現兼愛理想,故提倡非攻,積極化解戰事的發生。 ※兼愛的目的在解除個人偏私,非攻則在消弭國際戰爭。
墨子提倡「兼愛」,主張人有能力時就幫助別人,有財富就分給別人,有學問就教育別人,相愛互利,以兼愛代替差別,在人間實現平均和平等的理想。
墨子對於「兼愛」之論理與實踐精神. 洪巳軒 . 摘 要. 以西方倫理學理論為基礎,進而嘗試系統性地建構墨子關於兼愛的理論 是許多研究者採用的研究方式。 然而,本文發現墨子在面對批評兼愛者與認 同兼愛者之時,採用了不同的論說方式。 面對批評者,墨子以反證其論點不 能成立的辯論手法促使其認同兼愛;面對認同者,則採用互利原則以增強其 實踐兼愛的信念。 不過,用以擊破反對者論點的辯論內容以及增強實踐信念 的互利原則,仍不足以窺見兼愛的實踐精神。 本文從墨子實踐兼愛的相關文 獻中,揣摩其精神境界:發現在此實踐精神中,兼愛本身即為價值根源,兼 愛的行為本身是義;而不論利己或利他的效益,都只是兼愛行為所產生的附 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