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祛寒補虛,降逆止痛。. 【主治】. 中陽衰弱,陰寒內盛,脘腹劇痛,手不可近。. 腹滿嘔吐,納呆,或腹中漉漉有聲,舌淡,苔白滑者。. 虛寒性腹痛,得溫則痛減者。. 【方義】. 方中 蜀椒, 乾薑 皆屬溫熱性藥物,性極辛熱,能溫裡散寒行氣散滯,並對弛緩之 ...
祛寒之劑 » 大建中湯. 【內容】. 中寒腹痛,金匱. 【主治】. 治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氣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者 (1)。. 陽受氣于胸中,陽虛則陰邪得以中之,陰寒之氣逆而上衝,橫格于中焦,故見高起痛嘔不可觸近之證,心為 ...
大建中湯. 來源. 《金匱要略》卷上. 【組成】. 蜀椒3克 (炒去汗) 乾薑12克 人參6克. 【製法用量】. 上三味,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納膠胎70毫升,微火煎取150毫升,分二次溫服,每次相隔約一小時,藥後可飲粥適量,當一日食糜,溫覆之。. 【功效】.
大建中湯方 蜀椒 二合(炒去汗) 乾薑 四兩 人參 二兩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膠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後更服。
所謂「建中」即強化(建)體內(中)各種體內活動機能之謂,而用於脾胃虛(消化力低下)與中寒而榮衛不和(血行不良及代謝衰沉)者。故有大、小建中湯之設,皆以裏之虛寒為目標,惟大建中湯證比本方之主治證尤為甚者。
醫砭 » 方劑大全 » 大建中湯. 方劑大全. 注音 拼音 搜尋. 方名. 大建中湯. 別名. 十四味建中湯. 來源. 秘傳證治要決類方,戴元禮,1443.
大建中湯. 來源. 重訂嚴氏濟生方,嚴用和,1253. 【組成】. 黃耆 (去蘆) 附子 (炮,去皮、臍) 鹿茸 (酒蒸) 地骨皮 (去木)草各30克 甘草 (炙)15克. 【製法用量】. 上藥㕮咀。.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薑5片,煎至160毫升. 【主治】.
祛寒之劑 十四味建中湯. 【內容】. 虛損陰斑. 【主治】. 治氣血不足,虛損勞瘠,短氣嗜臥,欲成勞瘵,及陰證發斑,寒甚脈微 (1)。. 陰證發斑者,或因汗吐下後中氣虛乏,或因慾事損傷腎氣,或因過服涼藥,遂成陰證,寒伏于下,逼其無根失守之火,上衝薰肺 ...
甘草. 【功效】. 溫中散寒,降氣止逆。. 【主治】. 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 【方義】. 本方適用於裡虛寒證與 大建中湯 相類似。. 皆為腹中寒冷而疼痛劇烈者而設;但 大建中湯 以腸之蠕動不良引起之疼痛為主;本方則以腹中雷鳴切痛為主 ...
祛寒補虛,降逆止痛。. 【主治】. 中陽衰弱,陰寒內盛,脘腹劇痛,手不可近。. 腹滿嘔吐,納呆,或腹中漉漉有聲,舌淡,苔白滑者。. 虛寒性腹痛,得溫則痛減者。. 【方義】. 方中 蜀椒, 乾薑 皆屬溫熱性藥物,性極辛熱,能溫裡散寒行氣散滯,並對弛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