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大腸癌手術後遺症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coreanclinic.url.tw

    由前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醫師主持。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3月13日 · 由於大腸有儲存大便及吸收水分的功能,大腸直腸癌手術後這些功能都受到影響,當一天24小時要跑上十幾次的廁所時,就能體會平常事即人生大事,其餘的事皆不重要。

  3. 2024年4月1日 · 4大常見不良反應. 【大腸癌手術後遺症】會便秘、腹痛、拉肚子?. 小心這4大常見不良反應. 外科 手術 是 治療大腸癌 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早期患者多數建議進行的治療方法,然而,在術後的患者可能會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與問題,包括便秘、腹痛 ...

    • 大腸癌分期治療怎麼做?大腸癌各期存活率多高?
    • 大腸癌治療時間要多久?哪些有納入健保?
    • 大腸癌治療最新進展?大腸癌治療費用多少?
    • 大腸癌治療後多久追蹤一次?要做哪些檢查?
    • 大腸癌復發有什麼症狀?

    第 0 期(5 年存活率超過 90 %):惡性腫瘤僅局限在上皮細胞層,或只侵犯到大腸黏膜表面,沒有遠處轉移。 治療方式:早期大腸癌只要大腸鏡切除或簡單手術治療就可以。 第 1 期(5 年存活率超過 90 %):惡性腫瘤已侵犯到大腸黏膜下層或肌肉層,還沒發生局部淋巴結轉移,也沒有遠處轉移。 治療方式:以手術治療為主 第 2 期(5 年存活率 80 %):惡性腫瘤以已透肌肉層,進入大腸外的覆蓋層或脂肪層,甚至侵犯周邊器官。但沒發生局部淋巴結或遠處轉移。 治療方式:此時仍以手術為主,醫師會根據病情輔以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 第 3 期(5 年存活率 70 %):若惡性腫瘤侵犯其他器官,沒有遠處轉移。 可分為 3A 與 3B 兩期:若有 1 – 3 個局部淋巴結轉移,屬於 3A 期;4 個以上則屬於 ...

    大腸癌的治療時間取決於療程。 1. 第 1 期:僅需手術,不需做任何輔助治療。 2. 第 2 期:手術切除原發病灶後,有些病人可能會需要預防性化療。化療的療程半年至 1 年不等,視各醫院做法與考量而定。 3. 第 3 期:手術切除原發病灶後,需要做預防性化療,療程一般為半年。 4. 第 4 期:長期抗戰,視病人體況、藥物選擇與效果而定。 至於健保給付狀況,黃國埕指出,對於第 4 期轉移性大腸癌的病人,化療藥物都有給付,但標靶藥物的條件限制就比較多,也會有給付期限。 目前對於 KRAS 及 NRAS 原生型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第一線治療時,抗血管內皮新生與抑制表皮生長因子的兩類標靶藥物都有健保給付,但必須擇一使用;若驗出有 KRAS 或 NRAS 基因突變,則可以給付抗血管內皮新生標靶藥於...

    癌症治療趨勢已慢慢走向精準醫療。最新的研究已證實,對於原發部位在左側的轉移性大腸癌,且 RAS 基因為原生型(無基因突變)的病人,第一線治療使用化療合併抑制表皮生長因子的標靶藥物如維必施或爾必得舒,會比使用抗血管新生的癌思停,更有效延長病人的整體存活期。 此外,轉移性大腸癌病人也可以使用免疫療法。研究指出,如果驗出「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high,MSI-high)的腫瘤基因,將免疫治療做為第一線藥物,會比傳統的化療合併標靶藥物來得有效,且副作用較輕微,能更好地維持病人的生活品質。「不過免疫療法在大腸直腸癌目前並沒有給付,病人一個月的費用可能要將近 20 萬,較少病人會選擇此種療法」黃國埕說明。 另一項直腸癌的研究引起廣泛討論,早期直腸癌患...

    早期大腸癌術後 5 年內,都應積極定期追蹤,因為這段期間的復發風險最高。五年之後仍應每年定期追蹤一次。 早期大腸直腸癌術後 5 年常見檢查項目: 1. 身體檢查:每 3 ~ 6 個月 1 次,持續 2 年;然後每 6 個月 1 次。 2. CEA 檢查:每 3 ~ 6 個月 1 次,持續 2 年;然後每 6 個月 1 次。 3. 大腸鏡:頻率視檢查結果而定,一般是每年 1 次;但如果發現有瘜肉,可能會需要在更短的期間內進行大腸鏡。此外,若術前因腫瘤阻塞或其他原因,未接受完整大腸鏡檢查者,建議術後半年內要接受全大腸鏡檢查。 4. 胸、腹、骨盆腔電腦斷層(CT)檢查:每年 1 次,高復發風險者每 6 ~ 12 個月 1 次。 晚期大腸癌追蹤檢查項目及頻率無一定標準,視治療方式及療程而定。若有異常...

    大腸癌復發,最常出現在肝臟及肺臟,但也可能出現在任何位置,因此並無固定症狀。小或少量復發病灶常常無症狀,需靠常規的檢查去提早偵測。但若有異常、持續、強度漸增的不適症狀,則須提高警覺,提早返診,進行評估或安排檢查。 不適症狀包括: 全身性 1. 不明疲累感、體重下降、發燒。 2. 異常腫塊或淋巴結腫大。 呼吸系統:咳嗽、呼吸困難、咳血、胸痛。 腸胃系統:排便習慣改變、大便顏色異常(黑便、血便、灰白便)、胃口變差、噁心嘔吐、腹脹、腹痛。 泌尿系統:小便顏色異常(血尿、茶色尿)、尿量減少、腰痛。 異常疼痛:頭痛、胸痛、腹痛、腰痛、肢體疼痛或肢體腫脹。 審稿專家: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大腸直腸癌多科整合診治團隊黃國埕醫師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

  4. 大腸癌的治療方式分為:外科手術,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 四、術後照護須知. 1.腹部傷口照護:手術後,需保持傷口清潔乾燥,以防傷口感染,且視傷 口情形換藥及拆線並注意傷口有無紅腫熱痛及滲液。 2.疼痛照顧:手術後疼痛一般會持續5-7天;會依醫囑使用適量的止痛劑。 3.管路照護: 手術後可能留置的管路有:傷口引流管、鼻胃管、導尿管 或人工肛門(結腸造口),在翻身時要注意不要拉扯到。 4.身體活動:採漸進式下床活動,早期下床活動可減少術後血栓性靜脈炎的 發生,並可促進腸蠕動的恢復。 5.術後若有造口其清潔與造口袋更換,護理人員及照口師會在您出院前教導 您與家屬清潔和更換造口袋的方法。

  5. 2017年5月16日 · 大腸癌連續多年高踞台灣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但,幸運的是,它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 每年做年做逾1500例大腸鏡檢查、拯救數千人免於大腸癌威脅的台大醫院權威醫師邱瀚模說,篩檢發現的大腸癌將近一半是零期跟一期,治癒率近九成,即使第三期 ...

  6. 2010年11月2日 · 腸胃道為體內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當您因健康因素需要接受腸道手術,對於術後傷口照護、飲食及活動等可能會感到擔心並且有許多疑問。 因此,藉此單張希望能在手術前後提供您循序漸進的術後照護知識,期望能減經您因對未知事項所產生的害怕及 ...

  7. 2023年6月2日 · 目前本院行腹腔鏡大腸直腸癌手術已超過7成以上,傳統腹腔鏡大腸直腸癌手術,雖然可以使用微創技術將腸道病灶處切除,但最後仍須將腹壁打開一個3-6公分不等的傷口以移除標本。. 針對中低位直腸癌的病患,本院大腸直腸外科手術團隊已進行多例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