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宋江陣 (臺灣話:Sòng-kang-tīn)是一種武術性質的 藝陣,自 中國 福建 閩南 地區於明末清初流傳到台灣,大都流傳在嘉南平原以南,祭拜的主神是 田都元帥,陣型自水滸傳故事演變而來,最為知名的是「八卦陣」。 歷史. [編輯] 源由. [編輯] 宋江陣來自 中國 福建 閩南 地區 [1],其源由有多種說法,包括:源自《水滸傳》、是少林武學實拳派的一支、來自 戚繼光 鴛鴦陣、源自 鄭成功 的藤牌兵,或是 中國 福建 漳泉地方自衛武力團練及清末臺南府城義民旗,學界比較同意的說法是師法戚繼光的「鴛鴦陣」演變衍化而來,名稱則由水滸傳而來 [2]。
宋江陣 (臺灣話:Sòng-kang-tīn)是一種武術性質的 藝陣,自 中國 福建 閩南 地區於明末清初流傳到台灣,大都流傳在嘉南平原以南,祭拜的主神是 田都元帥,陣型自水滸傳故事演變而來,最為知名的是「八卦陣」。 歷史. 源由. 宋江陣來自 中國 福建 閩南 地區 [1],其源由有多種說法,包括:源自《水滸傳》、是少林武學實拳派的一支、來自 戚繼光 鴛鴦陣、源自 鄭成功 的藤牌兵,或是 中國 福建 漳泉地方自衛武力團練及清末臺南府城義民旗,學界比較同意的說法是師法戚繼光的「鴛鴦陣」演變衍化而來,名稱則由水滸傳而來 [2]。
宋江陣是台灣中南部民間迎神廟會常見的武術性陣頭,大多分佈於彰化以南,以台南、高雄最多。 宋江陣由來眾說紛紜,普遍認為是源自於《水滸傳》中宋江征討方臘攻城的武陣。 在社會動盪不安的宋元時期,標榜「替天行道、忠義雙全」的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漢,深得民眾青睞,人們效法其精神,將之神格化並融入武術訓練,具有團結鄉民、保衛地方的功能。 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是源自明代的軍事訓練,據說明朝戚繼光平倭寇後,士兵將軍中的「藤牌舞」帶至民間,逢年過節表演並進行競賽。 後來明鄭軍隊沿用,並發展出陣式表演雷同的「五花操兵法」,用各種武器、陣式變化,以操練士兵攻守防禦之法。 宋江陣流傳到台灣後,隨時代之更迭,其演練方式亦隨之而異。
宋江陣兵器展示 頭旗 雙斧 斬馬 大刀 耙 三叉 板尖 躂仔(躂刀) 刨仔(割馬腳用) 官刀 雨傘 短棍(齊眉) 長槌 鐵尺 雙鐧 雙刀 牌刀/藤牌 獅頭 最新文章 安溪石壁尋根之旅:尪醮 安溪石壁尋根之旅:走進石壁(下蚶先祖的故鄉) 安溪石壁尋根之旅 ...
此藏品為宋江陣中所使用的鐵尺,鐵尺又可稱為雙鞭,是一種可攻可防的短兵器,與雙眼類似,不同之處為雙鞭把手處有突起,稱為太子手,用以護手,兩種武器通常都是用於攻擊下半身。
2021年11月26日 · 傳統的宋江陣陣型,相傳源自小說《水滸傳》裡的人物「宋江」所使用的攻城武陣,流傳迄今的宋江陣兵器,大部分是仿效《水滸傳》裡角色所持的兵器;陣容人數不拘、男女皆可,通常以三十六人或七十二人為主,相傳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古代道教
2023年1月10日 · 宋江陣最早出現於明末清初,相傳是南少林五祖拳祖師蔡玉明(名謙,以字行)所創,由一些愛好武術者在廟會廣場表演各種武術招式。 表演時人數不拘,男女皆可,通常以三十六人、七十二人為主,甚至百餘人,但以一百零八人為大忌。 以前民間傳說地方上有亂事,以宋江陣武師可以執干戈以衛社稷。 「宋江陣」以武術表演為主,人數可多可少,一般有36人、72人、108人三種。 主要扮演 宋江、盧俊義、公孫勝、李逵、孫二娘、武松、阮小二等。 宋江陣以鑼鼓點場,以正副龍虎纛旗為前導,首先按36天罡、72地煞的座位順序亮相行進 表演。 手中器械,即刀、槍、劍、鐮、鉤、盾牌等 18般兵器。 開場的是「宋江舞大旗」,鑼鼓響處,大旗捲地而起,渾天揮舞,大有「橫掃千軍如卷席」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