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0. 收藏 留言. 食物? 食品? 傻傻搞不清楚. 胡志達 PETER.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多數人吃的東西沒有資格被稱為真正的食物。 真正的食物營養豐富。 它應該幫助身體自我修復和供應能量。 它的味道應該也是美味的。 簡單地說,真正的食物是從泥土或水裡生長出來的,亦或是在地上走、水裡游、天上飛的生物。 假的? 真的? 大多數人不知道如何從假冒偽劣的食品中分辨出真正的食物,我不騙你。 比方說,我朋友買了他們認為是健康的雞。 包裝前面的標籤寫著“雞”,並呈現出煮熟的雞肉。 為了幫助我們的朋友分辨,我認真的讀了標籤上的成分。 標籤上雞的前面列出其他幾個東西,然後雞後面又一串東西。 它列出的至少三種不同形式的糖、添加了防腐劑、化學物質、鹽和肉湯。 在成分標籤上列出的“肉湯”是以代碼呈現。

  2. 2019/12/06. 健康生活. 營養補給. 如果把茶代替一天日常的喝水量,你的身體將會如此變化. 如果長期用茶代替白開水,對腎臟負擔竟然如此的大! 讓教練來告訴你,原理是什麼吧~ 作者: Beyond Fitness. 0. 收藏 留言. 侯炫竹Ted.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物離開食物可以活七天,離開水卻只可以活三天,水為生命之源,世間萬物都離不開水,喝水成為每個人每天必須做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來水對於人類的重要性。 請繼續往下閱讀. 喝茶可以代替喝水嗎? 身體每天都在流失大量的水分,像流汗、排尿...等,這時需要大量飲水,才能滿足人體對水分的需求。 而茶水包含了多種維生素、茶多酚、茶氨酸等物質,基本程度上,喝茶的確可以起到補充體內水分。

  3. 2017年1月28日 · 「該吃什麼補,才能好得快? 」相信這是大家受傷後非常關心的問題,一般門診中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大略的回答就是:你只要均衡飲食並且作息正常就好了呀! 但是,正確的答案沒那麼簡單,那麼,到底運動傷害後,該吃... 作者: 凃俐雯. 0. 收藏 留言. 「該吃什麼補,才能好得快? 」相信這是大家受傷後非常關心的問題,一般門診中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大略的回答就是:你只要均衡飲食並且作息正常就好了呀! 但是,正確的答案沒那麼簡單,那麼,到底運動傷害後,該吃些什麼才能對於復原有幫助呢?

    •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1
    •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2
    •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3
    •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4
  4. 2018年10月24日 · 進食較多動物類 (Animal-Based)食物,舉例如牛肉、豬肉、雞肉和羊肉等,會伴隨輕微較高死亡率; 至於攝取植物類 (Plant-Based)食物如蔬菜、堅果、大豆、花生醬和全穀物麵包等,則相對風險較低。 所以,我們應該說「低碳飲食」本身並非最大的健康風險因素,反而採取此方法的人 「用甚麼食物來取代甚麼碳水化合物」 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其他考慮和研究限制. 在解讀上述研究時可以注意以下數點: 研究雖然指出動物類食物的蛋白質和脂肪會涉及較高風險,但這結論是基於大眾習慣進食一些較肥膩和用上多油烹調的肉類。 然而,肉類本身含有豐富營養,只要適量進食和盡量除去多餘油脂部分,並配合植物性蛋白和脂肪來源的食物,依然屬於可建議的飲食菜單。 (所以習慣吃肉的朋友無須太過恐慌,重點是均衡的營養配合。

    • Protection, P(保護)
    • Elevation, E(抬高)
    • 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 A(避免使用抗發炎藥物、方法)
    • Compression, C (壓迫患部)
    • Education, E(給予病患衛教)

    通常若特定的動作、姿勢會讓受傷的部位更不舒服,代表對那個結構還是有受力、損傷,可能會影響到恢復、重新生長的速度。但這邊建議以「疼痛」為指標,如果沒有疼痛,「適當的活動」、「避免完全不動、休息」是重要的,反而完全不動身體的血液循環是差的,可能延緩恢復的速度。

    這邊的用意是促進「血液回流」,當結構受傷到一定程度,「腫脹」會延緩恢復,就像聚集在事故現場的人潮,反而讓救護車不好進出,透過將患部擺在比心臟高的位置,可以透過「重力、地心引力」促使腫脹、組織液、廢物等往身體回收,例如腳踝扭傷就建議坐著時,把腳伸直放在一個椅子上,而不是自然垂下。但如果沒有明顯腫脹或不方便抬高,可以省略這個步驟,改以按摩或泡水等方式替代。

    這邊指的應該是「避免過度使用、長期使用抗發炎類藥物」,在受傷的急性期、1-2天可能適合,但長期使用或高劑量反而會影響修復,同樣地,冰敷也常被用以「降低發炎」,但現今的研究發現冰敷也許多對組織修復的負面影響,例如「減緩血液循環、抑制發炎、延緩發炎、修復的細胞進入患處」,我個人的建議是若受傷時沒有顯著的「紅、腫、熱、痛」,也就是代表發炎的症狀,可以避免使用冰敷或抗發炎的藥物。

    如同上述的原則,除了抬高、適當的活動,都是在「避免腫脹、促進血液的回流」,透過繃帶、貼布纏繞在受傷的部位,是直接地給予一個「由外往內」的壓力,來避免組織「由內往外」的腫脹,這邊要注意的是,纏繞時要確保壓力是相對平均,像用貼布纏繞時,若層與層之間有縫隙,反而腫脹會留存在縫隙(壓力小的地方),技術更好的話,纏繞時可以讓末端(遠端)壓力稍高、越近端則壓力越低,因為壓力大會往壓力小的地方流,以腳踝扭傷為例,就會讓腫脹腳踝的廢物或血液,往心臟的方向回收。

    醫學的進步,時常讓一般民眾、病患有種「我吃藥、看醫生、給醫療人員處理」就會完全好的想法,對於治療、醫療的態度「是相對被動的」。現代的復健領域,不缺乏「被動治療(Passive treatment)」如電療、熱敷、徒手治療等方式,但病患常常忽略「主動治療(Active treatment)」如運動治療、復健訓練等,這些能讓「自身能力提升、組織強度上升」的工具,如果一位NBA球員能在十字斷裂後只要躺著不動就可以重返NBA,那大家都會這麽做,但實際的情況就是需要努力的復健、訓練,才能把受傷的部位練得更強。 下篇文章會介紹「LOVE」 ​希望透過所學,將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訓練等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分享給需要的人』 –陳曉謙 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粉絲專頁|IG|You...

  5. 2016年4月11日 · 濃度更高時,對體質較為敏感的跑者,將引發支氣管炎或肺氣腫;也會影響神經系統,造成頭暈頭疼、視力下降、記憶力衰退。 此外,臭氧(O 3 )也會破壞人體皮膚中的維生素E,導致皮膚出現皺紋或黑斑;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誘發淋巴細胞染色體病變,加速衰老,致使孕婦生出畸形兒。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臭氧濃度影響人體對照表. 因此讀者在戶外從事運動之前,不妨查詢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監測網的空氣汙染指標(PSI)即可。 空氣品質監測網的臭氧(O 3 )濃度單位,乃是1公克/1,000立方公尺的「ppb」。 如果空氣中的臭氧量沒有300ppb以上,表示未達到影響身體的狀態,讀者儘管放心從事慢跑。

  6. 2022年6月20日 · 2022/06/20. 健康生活. 健身運動. 【生理篇】呼吸代謝,人體最重要的能量代謝機制。 全面分析日常飲食和氧氣之間的關係,踏上修煉日之呼吸之路! 地球的空氣中有21%的成分是氧氣,一般人要是不呼吸超過五分鐘,就會缺氧死亡,人活著必須呼吸,氧氣對人體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但,為什麼呢? 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消耗能量,靜靜地坐在咖啡廳看書、打一場傳說對決,短距離的衝刺、長時間低強度的有氧,甚至睡覺的時候,我們身體產生能量的機制都不曾停止過,那個機制就是:呼吸代謝。 呼吸代謝指的是人體透過呼吸從大氣中得到氧氣,再利用氧氣將食物中的營養素氧化,從中獲得能量並存活下去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