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日 · 發布時間:2024-04-01. 瀏覽數3435. 小林製藥3月28日發佈新消息稱又有2人在服用紅麹膽固醇顆粒後死亡。 2人均出現了疑似腎臟疾病的症狀,死亡病例截至目前共計達到5人。 另外,已證實共有93人住院,截至27日,該公司接到的相關諮詢已達約1萬2千件。 日本厚生勞動省28日召開了藥事·食品衛生審議會(厚生勞動相的諮詢機構)的調查會。 會議決定要求使用小林製藥紅麹原料的部分企業主動檢查並報告是否存在損害消費者健康的問題。 3月28日,日本消費者廳向日本的約1700家生産功能性標識食品的企業發出了確認是否導致消費者健康受損等的問詢函。 此外,日本政府將於3月29日在首相官邸召開相關閣僚會議來商討對策。 將確認合力查明原因等方針。

  2. 2023年6月9日 · 小林製藥的液體OK繃等5種商品入選了12種神藥」,拉動了小林製藥的業績。 疫情後再次來到日本的外國遊客,又找到了什麼「新的神藥」? 記者去大型藥妝店及折扣店調查了2023年1月以後受到外國遊客歡迎的藥品,結果首選是愛利納明製藥的維生素劑 ...

  3. 2016年9月10日 · 小林製藥通過藥妝店等賣場掌握商品動向在奢侈品爆買放緩的背景下希望將藥品市場培育為長期盈利的業務。 圖片來源:日經中文. 文. 日經中文網. 發布時間:2016-09-10. 瀏覽數:10775. 「歡迎光臨」,8月下旬一走進擠滿中國顧客的TSURUHA藥妝旗下的大阪道頓堀中央店大量中國籍工作人員就滿臉微笑相迎。 中文導購的榮霜艷表示,店內90%是中國遊客,來這裡購買藥品和化粧品。 和朋友一起從天津來的遊客小劉表示,日本産品令人放心。 他將選購一看就知道使用方法的商品,並不關注製造商。 此外,來自四川省成都市的黃先生是第4次來到日本,本次採用自由行的形式。 他表示參考網上的商品評價,選購了上次沒買的商品。 在中國的消費者之間,社交媒體信息具有強烈的傳播力。

    • 踏上新藥研發、製造之路
    • 發展抗癌新藥 獲國際認證
    • 預見市場侷限 勇闖國際
    • 串起製藥產業價值鏈

    東洋的藥品單價得以賣得比競爭者高,產品生命週期更長,現金流變得更好。 第一波攻勢有成後,藥學系畢業的林榮錦深知,台灣藥廠最終要走上新藥研發、製造之途,「沒有新藥是活不下去的。」染一頭棕髮,掩住漸灰白的髮色,林榮錦接著解釋,就像麥可.波特的競爭策略提到的創新導向、成本導向與差異化三種策略,「我就是要做創新導向的公司。」 他從做「類新藥」下手,試水溫,了解東洋的不足,再逐步填補。 所謂類新藥,是指其他藥廠在原廠開發的專利藥到期後,改變藥物的劑型(例如,從短效型變長效型)、或給藥途徑(例如,注射變口服)等,不同於完全仿原廠藥的「學名藥」做法。 相對於國際大藥廠較有資源開發新藥,這幾年類新藥的做法,逐漸被台灣製藥界認可為一條獲利之道。 但早在業界還沒概念時,林榮錦就率先嘗試做類新藥,做出差異化。 他...

    一位在競爭廠商任職的高階主管觀察,東洋成功轉型、崛起的關鍵,是發展抗癌藥,並改變劑型或給藥途徑,發展類新藥,「這在當時沒人敢做,因為要好幾億。」 另外,東洋投資臨床試驗,發表研究,讓醫學中心認可國產抗癌藥的品質;同時透過臨床試驗,找出抗癌藥的新適應症,開拓市場。 東洋單一個抗癌藥產品上市,每年締造的營業額可達上億元。也因為有更多資金來源,東洋得以更聚焦在抗癌領域。 東洋估計,目前它在國內癌症藥品市場,市佔率有一○%。 東洋在抗癌領域的技術,也受到國際肯定。與歐洲藥廠共同合作開發的抗癌藥物「歐洲紫杉醇」,破天荒成為台灣第一家取得歐洲學名藥證的廠商。 縱然有諸多佳績,林榮錦念茲在茲的,依然是要持續往新藥研發前進。

    「東洋其實是個新藥開發公司,十年後的東洋,絕對有世界級的新藥上市,」他雄心壯志。 特別是,他看到台灣市場的侷限。 「○五到○七年,是東洋最悽慘的時候,」他口氣一沉。 原來,從二○○○年到○五年,東洋每年以二五%加速成長。最快時,還曾有五○%的高成長,曾被《天下》譽為成長最快的公司。 就在財務數字最漂亮的當下,他突然警覺,台灣的市場規模太小了,將來不論東洋怎麼成長,健保就是沒錢。 於是,○五年尾牙那一天,當員工還處在歡慶豐收的氣氛下,他卻上台告訴員工,從今起要國際化。 尾牙結束後短短一週內,他把東洋當時只為台灣市場做的研發,砍掉三分之二的品項,再把研發費用加碼到二○%。但研發目標只鎖定能夠國際化的研發,其他都停掉。 林榮錦回憶,當時東洋有些研發人才就跑掉,因為他們只想守住台灣,自認為做不到國際...

    林榮錦也在集團內,串連起製作新藥所需的價值鏈,包括擁有蛋白質製造、細胞株能力的永昕生技、金樺生技,以及開發新藥的智擎生技。「他們互相leverage(發揮槓桿作用)、synergy(協同作用),」林榮錦解釋。 另外,兩年前他也把慢性病、心血管部門切割出去,成立東生華製藥,讓東洋更專注新藥開發。 不過,走新藥研發、製造,對藥廠來說,是蜜糖(高獲利),也是刀刃(高風險)。 一位業界的高階主管認為,東洋發展蛋白質新藥(以生物細胞製造的大分子藥物),風險很大,畢竟大家都才剛開始摸索,「成是英雄;失敗了,怕會影響東洋。」 但他也坦言,台灣的製藥業能做到這樣,「確實不簡單。」 「茫茫大海,只有擅泳者才能征服,」上騰生技顧問公司總經理張鴻仁說,製藥業的風險,沒人有辦法預測,但至少林榮錦敢跳下去嘗試。「既能...

  4. 2020年2月15日 ·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醫療安全專家、資深研究員黃延中在一篇評論中指出,印度也是原料藥生產大國,但比中國製原料藥貴35到40%。 而且,印度製藥業使用的原料藥中,高達70到75%從中國進口,這也是為什麼印度製的「學名藥」(generic drugs,根據專利過期新藥的配方製成的相同藥品)可以比歐美藥廠便宜很多,讓印度成為全球最大學名藥出口國的原因之一。 3年前,中國政府針對高污染藥廠的強制關廠行動,導致許多印度藥廠當年獲利大幅減少。 針對這個問題,印度政府與製藥業其實也已經意識到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但至今也提不有效的解決方案。

  5. 2019年8月13日 · 資本額不到3億的小西藥公司保瑞藥業5年內買下3家藥廠掌握台灣輸出美國藥品近5成去年營收成長率爆衝283.55%每股稅後盈餘EPS大賺16.18元一躍成為製藥獲利王

  6. 日本小林製藥正在加快開發迎合中國遊客需求的藥品和化粧品希望創造新的神藥」。 2015年去日本必買的12種神藥在中國社交網站上廣為流傳小林製藥的商品佔了其中5種但熱銷商品會迅速發生變化小林製藥通過藥妝店等賣場掌握商品動向在奢侈品爆買放緩的背景下希望將藥品市場培育為長期盈利的業務。 管理 2013-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