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28日 · 近似物種. 常見複葉耳蕨屬近似的三種: 細葉複葉耳蕨:根莖匍匐狀。 二回至三回羽狀複葉。 葉片頂端之羽片突然縮短,具有明顯細長之頂羽片. 小葉複葉耳蕨:短斜生莖,葉叢生。 二回至三回羽狀複葉。 葉片頂端之羽片逐漸縮短,頂羽片較不明顯。 斜方複葉耳蕨:根莖匍匐狀,葉遠生。 二回羽狀複葉。 頂羽片與側羽片同形。 基本資料. 學名: Arachniodes pseudoaristata (Tagawa) Ohwi. 簡誌:葉革質,長40~50cm,三至四回羽狀裂葉,羽片卵圓形至披針形,邊緣具芒刺。 脈上密佈鱗片,裂片銳鋸齒,孢膜腎形,全緣。 別名: 美观复叶耳蕨 <植物智:名称已修订,正名为:美观复叶耳蕨 Arachniodes speciosa (D. Don) Ching>.

  2. 小葉複葉耳蕨與細葉複葉耳蕨最大的差異是本種葉片頂端逐漸縮短,而非急縮。 葉片五角形,二至三回羽狀複葉。 葉柄基部密被黑褐色披針形鱗片。

  3. 臺灣正體. 小葉複葉耳蕨 ( 學名 : Arachniodes pseudo-aristata )為 鱗毛蕨科 複葉耳蕨屬 下的一個種。 參考文獻 [ 編輯] 小葉複葉耳蕨 Arachniodes pseudo-aristata (Tagawa) Ohwi, 1962. 臺灣物種名錄. 臺灣: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2013-01-24] (中文(臺灣)). 分類 : . 1962年描述的植物. 複葉耳蕨屬.

  4. 小葉複葉耳蕨. Arachniodes pseudoaristata. 科 名. 鱗毛蕨科. 形態特徵. 莖:地生,短斜生莖,密被窄披針形深褐色鱗片。 葉及葉柄:二至三回羽狀複葉,葉叢生;葉柄長20~35cm,基部被覆窄披針形深褐色鱗片。 葉片五角形,長35~50cm,寬25~40cm,革質,頂端漸尖;羽片長12~15cm,寬4~7cm,小羽片長1~3cm,寬約0.8cm,最基部羽片之最下朝下小羽片特別長;末裂片斜長方形,基部兩邊不對稱,具有芒刺狀之銳鋸齒邊緣,葉脈游離。 葉片愈往頂端,兩側的羽片逐漸縮短,而不是突然縮短。 孢子囊群:孢膜圓腎形,長在脈上。 生態習性. 分布及習性:亞洲熱帶、亞熱帶地區及台灣低海拔地區為主,中海拔地區偶見,生長在林下或林緣半遮蔭處。 欣賞之處.

  5. 地生蕨類;短莖,密被黑褐色鱗片。 葉片革質,五角形,葉長40~50cm,三至四回羽狀裂葉,頂端漸尖;羽片卵圓形至披針形,邊緣具芒刺。 葉脈游離,脈上密佈鱗片,裂片銳鋸齒。

  6. 複葉耳蕨屬 ( 學名 : Arachniodes ),是 鱗毛蕨科 下的一個屬。. 全世界約有150種,廣布於熱帶、亞熱帶和南溫帶,非洲、亞洲、大洋洲和中南美洲均產。. 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為本屬現代分布中心。. 屬名 Arachniodes 源於希臘語arachne(蜘蛛)和eidos(相似 ...

  7. 小葉複葉耳蕨是一種蕨類植物,其葉子呈拱形、有光澤,展示出獨特的階梯狀小葉排列。 這些小葉優雅地逐漸變細,類似於蜘蛛的腿,這種適應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其原生林地棲息地的風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