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 漢朝 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左氏》等,是一部 編年體 史書,記錄 古中國 春秋時期 中原 各國的歷史 [1][2],自公元 前722年 至 前468年,共255年的 春秋時代 歷史,分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 四庫全書 中為經部。 傳統認為其作者為春秋時期 魯國 左丘明,年代與 孔子 相當,寫作目的是為《春秋》做註解,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左傳》相傳是 春秋 末期的 魯國 史官 左丘明 所著。 司馬遷 首先認為《左傳》是左丘明所寫 [3],自 劉向 、 裴駰 [4] 、 劉歆 [5] 、 桓譚 、 班固 [6] 皆以《左傳》出於左丘明 [7]。
《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共三十五卷。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漢朝以後才多稱《左傳》,是為《春秋 (史書)|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時期|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 司馬遷首先認為《左傳》是左丘明所寫《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曰:“自孔子論史記次春秋,七十子之徒,口受其傳,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從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 ”,自劉向、裴駰《史記·裴駰集解序》司馬貞《索隱》說:“仲尼作《春秋經》,魯史左丘明作傳,合三十篇,故曰《左氏傳》。 ”、劉歆劉歆《移太常博士書》:「……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它以豐富的史料和優美的文筆,聞名於世,為"十三經"之一。因為《左傳》和《公羊傳》、《穀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
春秋左傳電子全文,全文檢索、相關於春秋左傳的討論及參考資料。有簡體字版、繁體字版、英文版本。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 汉朝 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左氏》等,是一部 編年體 史書,記錄 古中國 春秋時期 中原 各國的歷史 [1][2],自公元 前722年 至 前468年,共255年的 春秋時代 歷史,分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 四庫全書 中為經部。 傳統認為其作者為春秋時期 魯國 左丘明,年代與 孔子 相當,寫作目的是為《春秋》做注解,与《公羊传》、《穀梁傳》合称“ 春秋三传 ”。 《左传》相传是 春秋 末期的 鲁国 史官 左丘明 所著。 司马迁 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 [3],自 劉向 、 裴駰 [4] 、 劉歆 [5] 、 桓譚 、 班固 [6] 皆以《左傳》出於左丘明 [7]。
《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簡稱《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編年體的史書。 儒家列爲十三經,以爲《春秋》三《傳》之一 〈 與《 春秋公羊傳 》、《 春秋穀梁傳 》合稱「《春秋》三《傳》」 〉 。
《春秋左氏傳》(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 左丘明 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 編年體 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 四庫全書 中列為經部。 記述範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左傳》的記敘範圍起自 魯隱公 元年(前722年),迄於 魯哀公 二十七年(前468年)。
《左傳》的作者,司馬遷和班固都說是左丘明,現在一般人認為是戰國初年之人所作。 古代編年體歷史著作﹐儒家經典之一﹐西漢初稱《左氏春秋》(《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或稱《春秋古文》。
《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 是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著作,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5年间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为后人所推崇。 [10] 它是 儒家 经籍之一,是历代儒学子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 春秋三传 ”。 每与《春秋》合刊,作为《十三经》之一。 [3-4] 《左传》卷帙浩繁,内容庞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天文、地理、农业、医学、习俗、文艺等诸多领域,将春秋甚至更为久远年代的社会文化与生活形态清晰地展示给读者。 在十二代鲁君纪年的编年纪事中,不但讲解了《春秋》经所运用的“春秋笔法”,还记述了鲁国以外如晋、齐、楚、秦、郑、宋、周、卫乃至一些小国的史事,扩展了《春秋》的国家区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