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3日 · Q1. 公司一定會發年終獎金嗎關於這點其實需要先釐清的是你的年終獎金是屬於經常性給予還是恩惠性給予」? 大致上來說,「經常性給予指的是勞資雙方已經事先在契約中明確訂出固定金額例如保障年薪14個月保障年終3個月等約定因此這時候的年終獎金就屬於工資的一部分雇主必須確實履行該條約上的義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對地,「恩惠性給予」就是根據這名員工的表現或業績好壞給予年終獎金,無論金額高低都並非工資的一部分,因此雇主也並沒有一定要發年終的義務,甚至怎麼發、會發多少、哪時候發放也只能以公司公布為主。 Q2. 到職未滿一年,有年終可以領嗎?

    • 年終獎金該是「恩給」或是「績效」?
    • 讓年終獎金的效益極大化
    • 如何讓保障與激勵效果兼具?

    有些公司對於年終獎金沒有明確的規範,而是依照公司當年度獲利狀況,由公司經營者(或是主管)浮動決定發放的多寡,這樣的做法比較像是老闆依照自己的想法及觀察,對於公司員工(全體一致、或個別差異)給予一個年度的獎勵,我們可以簡稱為一種「恩給」。 另外一種方式,則是以月薪為計算基準,給予一個年度固定的獎金在年終發放,而且多數會給予基本承諾(至少X個月的月薪),而此一方式多數會與員工當年度或前一個年度的考績連動,表現特別優異會加權計算(X乘上1.2 or 1.5…),表現不佳則會折扣作為處罰(X乘上0.9 or 0.8…),因此也可稱為「績效年終」。 無論是「恩給」或是「績效」都有其優點,但也有無法避免的盲點。就以「恩給」的方式而言,最容易造成的問題就是老闆的獨斷,變成公司沒有穩定的制度,也容易讓員工缺...

    著名的心理學家Victor H . Vroom所提出的「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3個因素決定目標與工作之間的關係: 一、是工作能提供的報酬 二、是報酬與績效連結在一起 三、是努力工作,績效就能提高 而激勵(Motivation)則取決於努力得到的成果價值(Valence)× 期望值(Expectancy)。 也就是說,我們要達到激勵的目的,除了要給予實質能夠獲得的報酬以外,也要懂得醞釀及滿足員工的預期心理。如何能夠在獎金發放的同時,還能夠讓同仁覺得自己得到公司或是主管的重視,獲得的獎勵超過自己期望的優渥、或是能夠激發起員工更強烈的動機,期待以更優異的表現爭取自己期待的獎勵,這才是每年發放獎金(無論年終或是其他獎勵)的最佳模式。 因此,不要讓公司發放獎金,變成公式化的...

    事實上,年終獎金已經變成企業與員工之間,一個基本薪酬結構的一部分,只是如何能夠既讓員工對公司產生信任,又能夠發揮激勵效果讓員工更加努力,以下幾個建議作法可供參考: 1. 以一般企業或政府為參考指標,給予員工基本的年終獎金保障,以符合國情及就業市場的通則,避免有時年終非常高,有時年終非常低,甚至沒有年終。 2. 將年終獎金的基本基數定為1,表現在正常狀態都能領到保障的年終獎金;表現優異或特別傑出,應該彈性放大1×2 or ×3,甚至更高,以放大激勵效果;對於表現不佳者,則可以1×0.5或是更低,以達到鞭策之目的。 3. 對於需要留任、或是個別發展的關鍵人才,應該藉年終獎金發放的機會,針對特殊表現或新的任務目標,給予特別激勵獎金,以發放股票選擇權(或分紅配股),或是獎金以分期在次年度每季發放。 ...

  2. 2021年11月10日 · 1.受到疫情衝擊2021年企業預計發放年終獎金的比例優於去年約67%公司會發放年終其中又有74.2%的企業透露獎金持平」。 2.在年終考核後,考績優等的員工可能領取更多的獎金、或有更多加薪升遷的機會。 若後續考績不如預期,則有58.3%的上班族透露,「會考慮離職」。 3.根據人力銀行調查,在評定考績時,近65%企業對於員工工作能力及態度並重、25%則認為工作態度更重要,僅10%企業認為工作能力比態度更重要。 距離年底僅剩50天左右,企業開始進入密集的「員工考核期」。 連兩年碰上疫情衝擊,資方如何看待同仁們今年的表現? 仍有計劃發放年終獎金嗎? 相對地,員工又是如何評價上司的能力? 自認可以領到多少年終呢?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7年1月3日 · 2、目前只有勞工退休金6%須給明細.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21條第1項雇主提繳之金額應以書面通知勞工。 這裡說的是每個月6%勞工退休金,但從這裡也可以推知事業單位有無高薪低報,如果有,那麼去匿名檢舉的話,勞檢自然就會要求事業單位提供工資清冊及其他相關文件。 以目前業界低報風氣的盛行,雇主中招是早晚的事,但這會是個切入點;另一項則是勞工名冊的相關規定,事業單位要存留以備主管機關查核,如果沒有,也是會有罰則。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21條第2項】雇主應置備僱用勞工名冊,內容包含勞工到職、離職、出勤工作記錄、工資、每月提繳紀錄及相關資料,並保存至勞工離職之日起五年止。 3、企業拒絕提供會有什麼風險.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52條】雇主違反第21條第1項規定者,處新臺幣5000元以上,25000以下罰鍰。

  5. 2023年12月28日 · 商周. 職場修練. 微軟前人資副總老闆眼中年終獎金的意義和你想的不同. 微軟前人資副總表示老闆眼中的年終和一般員工看到的不同。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易起宇. 經濟日報 2023.12.28. 摘要. 公司大部分員工都在年底進行最後衝刺,不過對主管而言12月的匆忙對他們而言無意義,因為他們看的是更長期的目標。 此外對比績效考核關乎低階員工全年表現及去留,主管考績高低更關乎企業體質。 因此主管在年末年初比起安排年度會議或目標,做得改變更大,因為已經花時間想像未來,這也解釋組織改變為何總發生在第一季。 對許多人而言,年底是用來慶祝以及與家人團聚的時刻。 但在職場上,年底卻是為了讓過去一年能夠完美收官,讓人進行最後衝刺的時候。

  6. 2024年2月2日 · 商周頭條 2024.02.02. 摘要. 104人力銀行調查2023年平均年終獎金創10年新低。 該如何靠投資規劃放大年終? 2023年不少頻繁配息的高股息ETF掀起風潮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指出2024年高股息題材會轉至非ETF的基金凱基證券財富管理處主管阮建銘建議投資人可用債券把握最後的高利率環境產生穩定現金流後再用來投資成長股。 你拿到年終獎金了嗎? 據104人力銀行調查,今年 平均年終僅1.08個月 ,創10年來新低。 不過,如果你能夠善用ETF、做好投資規劃,不僅有機會放大年終,還能在未來持續滾進財富。 季配息、月配息高股息ETF,能放大年終嗎?

  7. 2013年12月23日 · 根據國內人力銀行的調查發現一般上班族領到的年終獎金平均落在一個月上下約在三四萬元之間換算到一整年十二個月平均每月多出兩千多至三千多元也就是說一般人執著在年終獎金也不過是一個月多出兩三千元。 但你知道嗎? 同樣一個職位,企業給薪的範圍有一兩萬元的差距。 如果在企業最渴才而不可得的時機點出現,你的薪水可以議價的範圍在一至兩萬元之間,即使拿不到最高點,取中數仍有機會,多五千元,將遠高於年終獎金帶給你的報酬。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