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日 · 商周頭條 2024.02.02. 摘要. 104人力銀行調查2023年平均年終獎金創10年新低。 該如何靠投資規劃放大年終? 2023年不少頻繁配息的高股息ETF掀起風潮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指出2024年高股息題材會轉至非ETF的基金。 凱基證券財富管理處主管阮建銘建議,投資人可用債券把握最後的高利率環境,產生穩定現金流後,再用來投資成長股。 你拿到年終獎金了嗎? 據104人力銀行調查,今年 平均年終僅1.08個月 ,創10年來新低。 不過,如果你能夠善用ETF、做好投資規劃,不僅有機會放大年終,還能在未來持續滾進財富。 季配息、月配息高股息ETF,能放大年終嗎?

  2. 2024年2月5日 · 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99.6%企業預期會發年終獎金但受景氣和企業營收影響企業發放年終的規模明顯縮水平均只發1.08個月創10年新低與去年相比少了0.25個月。 (來源:股海老牛) 不知道各位年終領到幾個月呢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無論是幾個月相較每月的固定薪資年終獎金還是一筆實用的資金千萬別浪費這個投資機會囉! 拿到年終該怎麼用呢? 我會將年終獎金用途劃分成3份: 定期定額投資。 波段操作標的。 其他用途:購物、旅遊、紅包。 先講「其他用途」,購物旅遊、孝親紅包,是犒賞自己或家人用的,讓心理的快樂感被「放大」,但更務實方法,肯定是前兩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年終投資定期定額:ETF. (來源:股海老牛) 常見的定期定額ETF標的,主要分為市值型、高股息型:

  3. 2018年1月30日 ·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今年年終獎金發放規模為1.34個月比往年多出6.5%甚至還有企業發到12個月不過也有近20%的中小企業因營運困難發不出年終經進一步分析以金融為主的工商業服務年終獎金發放最高,「資訊科技業居次第3名是受惠去年出口表現暢旺的貿易物流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111人力銀行分析,金融業年終獎金一枝獨秀,主因過去1年銀行、證券、保險合計獲利突破5500億元,加上台股萬點行情持續,間接帶動證券商獲利增長。 至於各企業年終獎金發放的參考,1111指出,多數企業 (61%)會參考「個人績效」、「員工年資」 (22.1%)及「部門績效」 (21.8%)等多項標準;僅約1成4企業採全體一致式發放。 (中時電子報) ※本文獲中時電子報授權, 原文.

  4. 其他人也問了

    • 年終獎金該是「恩給」或是「績效」?
    • 讓年終獎金的效益極大化
    • 如何讓保障與激勵效果兼具?

    有些公司對於年終獎金沒有明確的規範,而是依照公司當年度獲利狀況,由公司經營者(或是主管)浮動決定發放的多寡,這樣的做法比較像是老闆依照自己的想法及觀察,對於公司員工(全體一致、或個別差異)給予一個年度的獎勵,我們可以簡稱為一種「恩給」。 另外一種方式,則是以月薪為計算基準,給予一個年度固定的獎金在年終發放,而且多數會給予基本承諾(至少X個月的月薪),而此一方式多數會與員工當年度或前一個年度的考績連動,表現特別優異會加權計算(X乘上1.2 or 1.5…),表現不佳則會折扣作為處罰(X乘上0.9 or 0.8…),因此也可稱為「績效年終」。 無論是「恩給」或是「績效」都有其優點,但也有無法避免的盲點。就以「恩給」的方式而言,最容易造成的問題就是老闆的獨斷,變成公司沒有穩定的制度,也容易讓員工缺...

    著名的心理學家Victor H . Vroom所提出的「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3個因素決定目標與工作之間的關係: 一、是工作能提供的報酬 二、是報酬與績效連結在一起 三、是努力工作,績效就能提高 而激勵(Motivation)則取決於努力得到的成果價值(Valence)× 期望值(Expectancy)。 也就是說,我們要達到激勵的目的,除了要給予實質能夠獲得的報酬以外,也要懂得醞釀及滿足員工的預期心理。如何能夠在獎金發放的同時,還能夠讓同仁覺得自己得到公司或是主管的重視,獲得的獎勵超過自己期望的優渥、或是能夠激發起員工更強烈的動機,期待以更優異的表現爭取自己期待的獎勵,這才是每年發放獎金(無論年終或是其他獎勵)的最佳模式。 因此,不要讓公司發放獎金,變成公式化的...

    事實上,年終獎金已經變成企業與員工之間,一個基本薪酬結構的一部分,只是如何能夠既讓員工對公司產生信任,又能夠發揮激勵效果讓員工更加努力,以下幾個建議作法可供參考: 1. 以一般企業或政府為參考指標,給予員工基本的年終獎金保障,以符合國情及就業市場的通則,避免有時年終非常高,有時年終非常低,甚至沒有年終。 2. 將年終獎金的基本基數定為1,表現在正常狀態都能領到保障的年終獎金;表現優異或特別傑出,應該彈性放大1×2 or ×3,甚至更高,以放大激勵效果;對於表現不佳者,則可以1×0.5或是更低,以達到鞭策之目的。 3. 對於需要留任、或是個別發展的關鍵人才,應該藉年終獎金發放的機會,針對特殊表現或新的任務目標,給予特別激勵獎金,以發放股票選擇權(或分紅配股),或是獎金以分期在次年度每季發放。 ...

  5. 2020年12月23日 · Q1. 公司一定會發年終獎金嗎關於這點其實需要先釐清的是你的年終獎金是屬於經常性給予還是恩惠性給予」? 大致上來說,「經常性給予指的是勞資雙方已經事先在契約中明確訂出固定金額例如保障年薪14個月保障年終3個月等約定因此這時候的年終獎金就屬於工資的一部分雇主必須確實履行該條約上的義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對地,「恩惠性給予」就是根據這名員工的表現或業績好壞給予年終獎金,無論金額高低都並非工資的一部分,因此雇主也並沒有一定要發年終的義務,甚至怎麼發、會發多少、哪時候發放也只能以公司公布為主。 Q2. 到職未滿一年,有年終可以領嗎?

  6. 2020年11月11日 · yes123求職網今天發布年終獎金期望與職場考績調查」,結果顯示截至11月2日有64%的公司表示已確定會發年終獎金比例明顯低於去年的71.7%創5年以來新低另有6.3%的企業表示已確定不會發年終獎金高於去年同期的3.8%確定會發年終的公司中73.3%的企業透露獎金持平12.3%表示獎金有增加14.4%預估獎金減少。 調查也發現,66.7%上班族自認在春節前能領到年終,平均預估能拿到0.94個月,與去年調查的1.08個月相比縮水0.14個月,期望值創下5年來新低;若最後拿到的年終獎金不如預期,有54.9%的上班族透露會考慮離職。

  7. 2018年1月23日 · 我想藉由 天下雜誌 整理出來本週最值得注意的三件財經大事抽出其中兩條來解釋日出茶太年終獎金奇高而大家感到不可思議的原因: 1.台灣手搖飲料店五年之內暴增三倍. 去年1~10月,全台餐飲業的營業額成長2.7%,其中飲料店卻成長11%,去年應該衝破500億元,賣出10億杯,平均每人每年消費50杯,堪稱笑傲江湖。 2.非典型就業人口的增幅,是全職人口的三倍. 過去10年,非典型就業人口從65萬人增加到逾80萬人,每年增幅2.4%,是全職人口的3倍。 (非典型就業人口,包括部分工時、臨時性雇員、派遣人員等) 也因此,我個人大膽研判,每家飲料店的生意應該不如以前來得好,因為營業額成長11%,店家數卻擴增足足3倍,平均下來,多數的飲料店恐怕還是負成長,所以拿到12個月年終獎金的員工想必屈指可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